秦建鸿 | 遥闻丝竹出墙声

《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连载三十二)
作者:秦建鸿
第四章  独立空间
题外:

《山柳菊的故事》下篇更新时,遗传界惊闻哀讯,中国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先生驾鹤仙去。

继孟德尔在修道院的小房间,宣读遗传学论文,100多年过去了,无数痴迷植物的科学家们,孜孜不倦探索改变人类生活状态,亦是对孟德尔的告慰。

一、孤独与渴望(下)

遥闻丝竹出墙声
引子:
一朵花
从他眼中落下
在一个陌生人的嘴中开放。
一一保罗奥斯特
时光悄然流转,达达在孙女10岁那年,告诉了女孩神奇的花园,还有那充满诱惑的矮墙。
当年达达翻过矮墙,寻找属于他的秘密和快乐。在那里,他遇到了可亲可爱的老人。
孟德尔临终前,送给达达许多他的手稿。
达达爷爷又将这些贵重的礼物,传给了孙女安东妮娅……
女作家安德莉亚·贝雷特笔下的遗传学故事,仿佛刚刚拉开帷幕一一
遗传学作为主线,展示人性不同的层面。
科学前行的印迹,刻录人类情感的温度。
故事纷呈精彩在后,意味隽永。
情窦初开的安东妮娅,遇到了植物学家理查德。
安东妮娅兴奋地向理查德分享达达爷爷的故事,并将孟德尔的亲笔信,作为情物送给了理查德。
就这样他们走向婚姻殿堂,结为夫妇。
后来,孟德尔的故事成为理查德遗传学课堂上的拿手戏,为此理查德拿到了终身教职,并多次获奖。
理查德自鸣不凡,日渐得意。虚荣的渴望和科学的虔诚背道而驰。
理查德丢失的正是安东妮娅企盼的。
难以忍受的无趣,安东妮娅心境如黄昏的天幕,渐渐灰暗。
生活的拐角,不经意间一个转弯。
某天,理查德家来了一位德国朋友,塞巴斯蒂安也是植物学研究者,来这里做访问学者。
那日,理查德夫妇设宴欢迎塞巴斯蒂安。席间,安东妮娅打断了丈夫即将开始的关于孟德尔的故事。
二十五年来,安东妮娅第一次自已开讲故事……
安东妮娅激情洋溢形象描述,达达爷爷少年时与孟德尔相识的经过。
犹如童话般的花园,那堵诱人的矮墙,神秘的钟楼,以及笑容可掬的蜂箱……
所有这一切停格在孟德尔惊讶的眼神,注目达达赤足的双脚……
塞巴斯蒂安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穿插一些提问,热切的眼神闪烁光泽。
“把这样的故事当做童话,讲给小孙女听,达达爷爷真够趣味。”
塞巴斯蒂安如此说,仿佛自己也融进了那个童话世界。
惬意地相遇,温暖孟德尔孤寂的愁绪。
这些细节饱蘸浓浓温情,安东妮娅未及提起。因为理查德漠不关注,看似无关紧要却又趣味盎然的话题。
微妙的情感,极其细微的变化,促使塞巴斯蒂安搬离了理查德夫妇家。
夏天还没结束他就走了,原本塞巴斯蒂安将做一年的学者访问。
茫茫人海擦肩而过,灵魂碰撞遇知音,情趣契合触动心怀。
相遇相知,不可思议柔化人性坚硬的角落。
宛如一道彩虹绚丽夺目。
那年夏天,塞巴斯蒂安给安东妮娅去了一封信,告诉她另一个故事。
信中写道:奈格里的学生,年轻的荷兰植物学家雨果·德·弗里斯,为了追踪变异的持续性,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证明孟德尔预知今天遗传学的理论。
孟德尔终于被学术界发现而认可。
1906年孟德尔生前工作的修道院开设了一间小博物馆,纪念孟德尔为人类遗传学所作的贡献。
具有讽刺意味的,发现发掘孟德尔,恰恰是奈格里的学生!
在那封信里,塞巴斯蒂安最后写道:
我没办法找到达达爷爷的足迹,但是那堵墙还在,人们还能看到曾经是花园的地方。
一个迷人的地方。
也许哪天,你能去那儿流连忘返……
《山柳菊的故事》至此收笔,戛然而止。
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留下无尽的审美空间,读者的心链接到遥远的过去和现在。
塞巴斯蒂安沿着达达爷爷痕迹的引擎,重启安东妮娅童年的欢乐。
科学最终被科学接受,奥古斯丁教士修道院开设的那间小博物馆,是孟德尔的踪迹与历史。
那么达达呢?一个普通人,一段历史的传递者。
假如安东妮娅也去那里,一定会感受到那个花园迷人的气息,那里有她达达爷爷的足迹。
现在塞巴斯蒂安已经感觉到了……
人类情感的细腻与脆弱恰如一对孪生兄弟。
作者简介

秦建鸿教授,上海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担任《读者导报》社记者编辑,负责阅读评论版面的工作。

讲课之余从事美学及社会文化领域方面的研究。

出版专著:《曲阜三孔》、《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自在生活---与美同行》。

发表论文系列论文:文化守恒及其审美。关于文化守恒项目,经多年的致力研究,雏形理论框架。此理论价值普适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提升人的精神内核。

—《END》—

(0)

相关推荐

  • 李森科主义、政治正确和伪科学的复兴

    一.题记 有感于袁隆平先生的辞世,翻出一篇未发表的旧文,说说农业以及其他的事情.2017年写的,参考了<苏联遗传学劫难>一书.关于"李森科主义"的历史故事,网上有很多详 ...

  • 秦建鸿 | 迷雾遥看梦也留

    <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连载二十五) 作者:秦建鸿 第三章  想要有个家 // 三.阴错阳差(上) 迷雾遥看梦也留 引子: 苍白声部, 从深处剥取 无言,无物 而它们共用一个名字 ...

  • 秦建鸿教授《灵魂的醇香 ——上海诗歌四十年审美解读》读后

    秦建鸿教授<灵魂的醇香 --上海诗歌四十年审美解读>读后 文/李 四 诗坛沉寂已久,在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的年代里,谁还在关注诗歌--那缪斯的园林里孤独开放的玫瑰?谁还在坚守那超越苟且之上的 ...

  • 秦建鸿 | 灵魂的醇香 一一《上海诗歌四十年1978一2018》审美解读

    灵魂的醇香 一一<上海诗歌四十年1978一2018> 审美解读 作者:秦建鸿 "诗和远方",时下流行的网络语.每每看到,一丝疑惑掠上心头一一 诗真的在远方吗?不近人间烟 ...

  • 秦建鸿 | 月照千峰为一人

    <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连载三十一) 作者:秦建鸿 第四章  独立空间 画外音: 心理学家对刚脱离母体的小猴做了一个试验,在猴宝宝的面前放两样东西:  一碗乳汁和一块蒙着花布的木 ...

  • 品读秦建鸿教授文本审美新作​《此生何处不相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品读秦建鸿教授文本审美新作 <此生何处不相逢> 文/李 四 散步途中,偶然翻看手机信息,发现秦老师的审美新作<此生何处不相逢>又上线了. 匆 ...

  • 秦建鸿 | 此生何处不相逢

    <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连载三十) 作者:秦建鸿 第三章  想要有个家 五.不同的结局(下) 此生何处不相逢 引子: 火焰在自己的眼里, 没有在被它照耀的人眼里, 那样明亮: 智 ...

  • 赏读秦建鸿教授审美新作

    赏读秦建鸿教授审美新作 --<满船空载月明归> 作者:李 四 生活像一条河,承载着欢乐和忧伤.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安 ...

  • 秦建鸿 | 满船空载月明归

    <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连载二十九) 作者:秦建鸿 第三章  想要有个家 // 五.不同的结局(上) 满船空载月明归    引子: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 ...

  • 秦建鸿 |真正的人,真正的学者

    真正的人,真正的学者 --纸墨风流丁老景唐先生 作者 秦建鸿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浓浓宁波腔的老生歌喉,回荡在华东医院东二号楼十九楼的长廊里,歌声令人开怀,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