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宰相(07)杨溥:明代著名贤相,入阁22年,辅佐三位皇帝
(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宰相(07)杨溥:明代著名贤相,入阁22年,辅佐三位皇帝
余大中
杨溥(1372-1446年),字弘济,号南杨,澹庵,谥文定。湖广石首县(今属湖北荆州)人。建文二年(1400年)二甲第十八名进士。杨溥生活明初六朝,历仕五朝,入阁22年,辅佐三位皇帝,官至首辅、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是明代著名贤相,明代石首“三阁老”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01.洪武年间:饱读诗书,茁壮成长
洪武五年(1372年)2月21日,杨溥出生于亦农亦商富裕家庭。曾祖杨添佑从潭州(今属湖南长沙)迁居石首。祖父杨政成为地主。父亲杨文宪是有信誉有业务有本钱的商人。
清光绪《南杨族谱》记载,杨溥十来岁就精通诗对、妙语惊人。其父因一桩公案株连,被抓入县狱,杨溥到县衙求情。县官出一上联:“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县官暗示,我是一县之主。杨溥当即对出下联:“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县官随即把他父亲放了。
02.建文年间:初入官场,才华横溢
建文元年(1399年),杨溥在湖广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好成绩。当时湖广考官胡俨说:“老夫当让一头地”。
按明代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授修撰,第二、三名授编修。而杨溥被破格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03.永乐年间:跌宕起伏,冤狱十载
《明史》记载,朱棣起兵时,每逢危难,次子朱高煦屡建功勋。朱棣许诺,事成之后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朱棣即位后,却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引起朱高煦强烈不满。
永乐二年(1404年)杨溥升从五品“太子洗马”,回乡奔丧之际,恰逢朱棣北征、太子监国,朱高炽特命杨溥赴任。
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朱棣回师,朱高炽遣使迎驾稍迟,朱高煦乘机进谮,朱棣一怒之下,将东宫官属全部逮治下狱。其间,杨溥长弟杨浩、小弟杨澄相继去世;三个儿女先后夭亡。明焦闳《太师谥文定杨公溥传》:“公励志,读书不辍。五经诸子,读之数回。”也就是说,杨溥坐了10年牢,读了10年书。
04.洪熙年间:“三杨”格局,初步形成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杨溥得以出狱,升正五品翰林学士。《明史·杨溥传》记载,朱高炽在思善门旁建弘文阁,亲授阁印给杨溥。陈循撰《杨公墓志铭》:“公益知无不言,言益有所裨益。”杨溥提了很多建议,对朱高炽帮助很大。之后,杨溥升太常寺卿,兼职弘文阁事务。同时进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一起参与朝廷机密重务。
05.宣德年间:“三杨当国”,并驾齐驱
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加在一起,在位只有短短11年,但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百姓安居,被赞“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而“三杨”则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组织者。
宣德四年(1429年)杨溥回石首奔母丧,之后再次起用。杨溥为人处事、小心谨慎,上朝之时、循墙而行,老成稳重、廉洁自律,成为百官楷模。朱瞻基认为廷上阿谀奉承话太多,杨溥说:“臣子说阿谀奉承的话,是因为皇上不愿听不同意见,更不愿听批评的话。”朱瞻基觉得在理。
06.正统年间:名相杨溥,名垂千古
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年幼即位,杨溥第一个请求开设经筵、辅导皇上,深得张太皇太后信任,把杨溥作为自己掌舵的主要依靠对象。
正统五年(1441年)杨荣去世。是年三月,杨溥官居首辅。正统十一年(1447年),杨溥感到疲惫不堪,请求辞职,皇上没答应。是年七月,杨溥突然病逝,御祭御葬石首高陵岗。
杨溥多才多艺,号称“阁老大儒”“朝廷大手笔”,善诗词、文章、书法、绘画。 明代第一个文学流派“台阁体”,代表作家就是“三杨”,杨士奇有《东里文集》,杨荣有《杨文敏集》,杨溥有《文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