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效应可能完全是错的?

原标题
Bystander effect
Famous psychology result could be completely wrong
作者
Grace Browne
译者
陈彬华

译者按
金匠学生会给我们推了个Consent Matters: Boundaries, Respect and Positive Intervention, Second Edition 的课程,其中Positive Intervention(积极干预)即Bystander Intervention(旁观者干预)。Bystander Intervention是目前在英国高等教育中正在广泛推行的培训,用于预防或减少性别歧视、种族主义、性暴力、恐同和控跨等言行造成的损害。倡导需要跟上一些简单可行的策略,积极旁观者的思路值得我们参考。
Consent Matters这个课程鼓励人们成为一个positive bystander(积极的旁观者),你做的事情可“大”可“小”,但不论哪一个都非常有意义。譬如,在朋友明显不胜酒力的时候帮忙挡挡酒,看到路边一位女士被大叔搭话而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去和那位女士聊天,也可能只是做到朋友在讲起不友善言论的时候默默转移掉话题。
刚刚在完成这个课程的过程里,看到了这篇文章。因为篇幅不大,便简单翻译、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鼓励到大家做一个积极旁观者的信心~

如果你被袭击,会不会有人上前制止?一项被称作“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的心理学研究结果给出了否定的结论。但是一项对现实生活中暴力事件的回顾显示,这个周所周知的结论可能是错的。
旁观者效应声称,在抢劫、持刀伤人这样的情况下,在场的旁观者越多,旁观者介入的可能性就越低。
这个观点源于1964年姬蒂·吉诺维斯(Kitty Genovese)的事件。清晨,这位二十八岁的女性在纽约皇后区安静的邻里间,被人强奸并谋杀。纽约时报的报道称,当时有38人在她被袭击时旁观了超过半个小时。
事实证明,该事件中的旁观者人数被夸大了,但这件事已经成为心理学传说的一部分。而旁观者效应,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比布·拉塔内(Bibb Latané)和约翰·达利(John Darley)提出,并在众多实验研究中得到了重复。
对这个现象的可能解释包括有个人在许多人都在场时感觉到的责任更少,还有担心在被观察的时候自己表现得不够。也可能是,如果其他人都没有做出反应或采取行动,那么我们就不认为处于紧急情况。
现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理查德·菲尔波特(Richard Philpot)和他的同事们说,这种效应可能其实是假的。他们研究了英国、南非和荷兰暴力事件的监控录像,发现在90%的案件中,至少有一个人(但通常是几个人)进行了干预并试图提供帮助
此外,他们还发现,干预的可能性随着旁观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这恰恰与旁观者效应的结论相反。
菲尔波特说,他希望广大群众能为这个结果感到高兴。“有越多的人在周围,就会有越多的人潜在的或者有意愿去做些什么。”
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尽管公认南非在公共安全上欠佳,平均暴力程度也较高,但在三个国家里,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是大体一致的。菲尔波特说,这表明人们在有人需要时,自然有提供帮助的倾向。
纽约大学的杰伊·范·巴维尔(Jay Van Bavel)说这项结果“非常震撼人心”。姬蒂·吉诺维斯的案例是本科心理学课堂上被教授的核心案例之一,而这项研究与许多过往的研究相矛盾,对这个领域的人们来说既让人震惊也让人激动万分。
菲尔波特和他的同事们有兴趣研究具体的因素如何影响人们干预的可能性,比如肇事者的身材大小或他们是否持有武器。“我不会说任何情况下都有90%的可能性,但作为一个基本比率,这是我们以前没有的新东西”,他说。
Journal refer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DOI: 10.1037/amp000046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