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木偶的故事》中来学“说”(张辉辉 王 伟 )| 教师随笔
开栏语
教师随笔
大家一起来吧,把我们身边的教育故事写出来,写好它,既是我们教育历程的印记,也给同行们以启发,还让孩子们领略了老师们的好文采。
从《小木偶的故事》中来学“说”
张辉辉 王 伟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一篇文章。在教学本课时,我们抓住了童话故事的人物语言特点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中跟“说”有关的文字特别多。在文章中有以下语句表现特别明显:
1.“放开!放开!”小红狐拼命挣扎。
2.“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小红狐撒谎一点儿也不脸红。
3.“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4.一只小兔子走过来,温柔地问:“你怎么啦?”
5.“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6.“嘻嘻。装得一点也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呲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
7.“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8.“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可怜巴巴地说。
……
从以上几句话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表达如何“说”时加上表示语言、动作和神态的一些词语,会使文本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如:上文中的“老板问小木偶”;“小红狐撒谎一点儿也不脸红”;“小木偶尖叫”;“一只小兔子走过来,温柔地问”;“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小兔子呲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小木偶可怜巴巴地说”……
作为童话题材的文章,会说,就能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本课的教学会让孩子对“说”有更深的认识,会更好地“说”,如果孩子写童话,就会在表达上更胜一筹。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教师可以把每一篇课文作为习作的范文,发现文中的精华并稍加指导,教给孩子习作的窍门,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怎样进行习作,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孩子会在语文的课堂上发现更多的精彩。
张辉辉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固堤小学
王 伟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固堤中学
张辉辉和王伟二位老师这篇教学札记,真是一个好东西,很有价值,令人欣喜。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特别善于从课本中发现最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是知识的、思想情感的,或者是方法论的。做一件事,要努力发掘它的附加值,这是最可贵的一种精神。特别是对于课本,“课本”也是“本”,是做“教育这个买卖”的“本钱”,要研究深,研究透,就可以做“一本万利”的“买卖”了。课本里可有不少好东西呢!
而对于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知识的传授、思想情感的启迪,已经不是大问题了,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方法论的传授。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被诟病为“少慢差费”,其病根就在于没有教给学生一个正确有效地方法。所以,智慧的古人才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辉辉和王伟二位老师的这篇文章,就是教给了学生一种关于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这是很有益的一种做法。语文,就应该这样教。
最后,我再给二位老师的研究成果提炼一下,看看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不能概括成这么四种形式:
1.“…………”他笑嘻嘻地说,“…………”
(附加成分在中间)
2.“…………”他笑嘻嘻地说。
(附加成分在后)
3. 他笑嘻嘻地说:“…………”
(附加成分在前)
4. “…………”
(只有人物语言,什么附加成分也没有)
欢迎我们语文界的同仁们一块儿来看看,这样总结行不行。
也邀请大家一起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论的问题,记住,有好主意,先给我们呐!
(张国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