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成长之路(20)

二十、整修战车

这次比赛,中国队七战七捷,以全胜的战绩登基夺冠。赛后的单项奖项上,中国队也是大有收获:

MVP:孙晋芳(中国);

最佳扣球:海曼(美国);

最佳拦网:阿哈米诺娃(苏联);

最佳二传:孙晋芳(中国);

最佳发球:水原理枝子(日本);主

最佳防守:广濑美代子(日本);

最佳拼搏精神奖:佩雷斯(古巴);

最佳教练:袁伟民(中国);

最佳阵容:克罗克特(美国)、海曼(美国)、郎平(中国)、孙晋芳(中国)、契尔尼舍娃(苏联)、广濑美代子(日本)

最佳阵容的评选要平衡前四名的队伍,所以,周晓兰、陈亚琼、张蓉芳的落选是没有办法的事,特别是陈亚琼最后拦网成绩第三,发球、进攻和防守也都榜上有名,而这届比赛的最佳阵容中为了平衡美国队,竟然是四名主攻,一名副攻,一名二传。奇怪的很,难道如今日本女排的MB1战术此时就有了前兆,总之亚琼没有入选最佳阵容的副攻位置实在可惜。

虽然这样看来,中国队当时的队伍是人才济济,状态良好,也许原班人马可以继续全部保留。但是大赛结束后,队伍重新调整,这是袁伟民执教的一大鲜明的特点,就是为了保持队伍始终充满竞争,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袁伟民的眼光就是那么的长远,那么的独特。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这支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的队伍是如何组成的了(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还要经常的关注不同时期,中国女排国家队的组成,并且提出我们的分析)

主攻:郎平(北京 60年),张蓉芳(四川 57年),杨希(八一 56年);

副攻:陈亚琼(福建 56年),周晓兰(山西 57年),梁艳(四川 61年),朱玲(四川57年);

二传:孙晋芳(江苏 55年),周鹿敏(上海 56年);

接应:张洁云(江苏 56年),陈招娣(八一 55年),曹慧英(八一 54年)。

这个阵容很奇特,三名主攻,三名接应。杨希要以一人之力做郎平和张蓉芳两大个风格迥异主攻的替补,真够难为她的了。所以,队伍中多备一位主攻人选是当务之急。

曹慧英在这支队伍中是充当了摇摆人的角色,既可打三号位的副攻又可打二号位的接应,还事实上兼任了后排自由人的角色。赛前队里大概也没想到这位老将在整个比赛中能大放光芒,成了最佳第七人。于是,本来是赛后就决定退役的前队长又被挽留了下来。

朱玲是个角色队员,弹跳高,拦网好,只要前排一出场,对方的攻手心里就发毛。但是,朱玲自己技术有短板,到了后排就没辙了,要一传没一传,要防守没防守,发球也没有什么特点。放在今天,这样进攻拦网突出的副攻是名硬角,必需要保留,到了后排可以由自由人来替换。而在当时一算前后排的得失分,就无计可施了,所以比赛回来,朱玲也就回到省队。

一直到这次比赛之前,周鹿敏都是国内二传技术最好的队员,同时也是后排防守最出色的队员,没有之一。但是,在比赛气质方面,在组织进攻的胆略和自己的拦网与进攻方面,在和队员相互配合及彼此信任方面,周鹿敏都远不如孙晋芳。而且这次大赛中,孙晋芳脱胎换骨般的全面成熟,MVP、最佳二传、优秀阵容三个大奖一人独揽,再加上全队的冠军大奖,可以说能拿的奖一下子都拿全了,自己两只手都捧不下了,只有靠队友帮着拿。不仅体现了她的价值与能力,也全面提升了她的自信与水平。在年龄上又没有任何优势的周鹿敏也只有回到母队上海队了,周回去之后,在上海队还是又打了很长时间的球。这里要谈到一个现象:孙晋芳过于强大的表现对于中国队来说确实是件好事,但是,老话说的也有道理:大树底下不长草。孙的强大往往就造成了与她同一时期的替补队员难以有出头之日了,这也可以算做周的生不逢时吧。

有必要提一下张洁云,张洁云是袁伟民当初非常看好的一名二传,刚建队时的五名二传就有她。刚开始,她打过首发的主二传,当明确孙晋芳为主二传的位置后,她还和陈招娣在接应的位置上轮流出任过首发。论年纪,就算在当时,她二十四、五岁的岁数也没到必需退役的时候。但是,她的进攻力量不够,主要还是场上的比赛气质没有那种拼命三郎的劲头。队友们戏称她为无声手枪,从积极的方面理解,是称赞她的进攻隐蔽性强,四两拨千斤;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她没有绝对的攻击实力。同时,从防守和一传的水平来看,陈招娣仍然是这支队伍中的第一人。何况,曹慧英此番的神勇表现让这个位置上的人选并不紧张。另外,此时这一位置上正有一名超级新星在冉冉升起。再者张洁云此时正受个人感情的煎熬,心力交瘁。这五大因素交织在一起,张洁云也可说是在功成名就之下选择了退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