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意境的创作

广告

唐宋词格律(诗词灵犀)

作者:龙榆生

京东
广告

毛泽东诗词欣赏(线装本)

作者:周振甫 著

当当
文/周宏康
如果从诗的主旨与题材相结合的角度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诗词的意境问题。
一、什么是诗词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诗词中结合交融所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包括诗人在作品在所抒之情,所言之志,所说之理;意境:则是诗词中融入了诗人所抒之情,所言之志,所说之理艺术境界。
王昌龄在《诗格》中曾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苏轼从这个角度对诗歌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他在《慎改窜》中指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对于意境现代学者与诗人也有精辟论述。著名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指出:'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分析道:'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话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二、意境的特色
诗词创作不可避免地要受时代、地域以及诗人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及个人特色。诗词的意境越有特色,作品夲身也就越有价值,越有生命力。下面就对诗词意境的特色略作分析。

(1)时代特色
诗是某一时代的产物,当然要受这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诗歌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打上时代的烙印。正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说:“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如东汉末年,战乱纷争。曹操父子有着强烈的统一中国的愿望,团结在他们周围的建安派诗人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许多具有慷慨悲凉时代特点的诗篇。如曹植的《白马篇》中的片段: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评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病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确实,读罢这段诗文:一个视死如归的壮士纵马高堤,奔赴国难的鲜活画面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充分表现出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意境的时代特色在比较中能够看得更加分明,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就说“诗分唐宋”。下面我们以两首偶逢少女的七绝,比较唐宋诗意境的差异。

唐代周濆的七绝《逢邻女》:
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
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宋代陈郁的《东园书所见》:
娉婷游女步东园,曲径相逢一少年。
不肯比肩花下过,含羞却立海棠旁。

前诗写于唐代,社会风气较开放,封建礼教束缚相对较少,女性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诗中的少女形象便体现;这一点。她随意的穿着坦胸露臂的衣服出门,既未刻意打扮自己,又毫无做作之态,其神态是那么自然大方,让人感到一种清纯之美,健康之美。

下一首写于宋代。宋代封建礼教束缚比唐代严多了,宋代少女也显得害羞而胆小,她们不敢与少年男子正面接触,一旦接触,就显得羞羞答答,忸怩不安。这是时代给两个少女造成的差别,而两位诗人将其如实地反映了出来。

同一朝代,不同时期的诗作也可能有明显不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篇中举例说:“盛唐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绝妙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盛唐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此时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非常好。这使人联想起大唐帝国正像一艘行驶在大海中的巨轮,乘着长风平稳地行驶着,其辽阔、正大、充满朝气而有无限前途的意境。

“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是中唐诗人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中的颈联。从两句诗的意象中,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安史之乱所投下的阴影,昔日辽阔的原野,因为风兼残雪而变得迷茫,昔日奔流的河水因为带着断冰而艰难的流动着。所以诗人在尾联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忧愁无法得到排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晚唐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颔联。《商山早行》是他大中末年离开长安到方城赴任时,经过商山在店中所作。其颔联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寂寥、愁苦、悲凉的意境。晚唐时代令人失望的社会环境,在诗人的作品得到鲜明地体现。

(2)诗词的地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其性格特点,其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因而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也表现诗歌的意境中。在南北朝时代尤为明显。例如对婚姻的表达,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写到: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歌者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想出嫁的愿望,不但要出嫁,而且还要生小孩。诗人还就地取材用生长缓慢的枣树来进行反比,并说明如果不赶快出嫁,自己的青春很快就消失了,可谓旗帜鲜明。
再看南朝的《子夜四时歌》:
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
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
诗人也就地取材,用南方常见的已经落尽的梅花与正在飘散的柳絮来比喻自己的青春正在消逝,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女主人公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被动消极地等待人家找上门来;不是大声疾呼,而是一个人躲在闺房里哀叹;不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巧作比喻,饶了一个弯子了说明自己想要结婚出嫁。

两诗对比可以看出:北朝民歌再的出现的边塞风光以及妇女们的英雄气概,在南朝民歌中很难找到;同样,南朝民歌中的旖旎婉转,含情脉脉,在北方民歌中也难见到。

(3)诗词中的个人特色
诗词意境的个人特色是指诗人的在其诗歌作品中的反映,凡优秀的诗歌作品通常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诗词意境的个人特色,首先是由诗人的稟赋、性格、社会遭际各不相同而致。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从才、气、学、识四个方面说明作者之间有很大差别,因此他们的作品也会“其异如面”。明人宋濂在《林伯恭诗集序》中写道:“诗,心之声也。声因于气,皆随人而著形焉。是故凝重之人,其诗典以则;俊逸之人,其诗藻而丽;躁易之人,其诗浮而以摩;苛刻之人,其诗峭厉而不平;庄严温雅之人其是自然从容而超乎事物之表。”诗人作品之意境不同,除上述原因外,主要还是由诗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经历的差异所造成的。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也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之《梦游天姥吟》、《远别离》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就以写妻子的诗而言,李白《别内赴证三首》其二: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徜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读来颇有点戏谑的味道,而杜甫的《月夜》:“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则表现了杜甫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其次,诗歌题材的丰富多彩也有利于诗歌意境的各具特色。下面以两首五绝为例对照一下: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另一首是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一: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李诗首句说鸟都飞走了,连一只都不剩,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造境,即理想之境界;杜甫诗首句说鸟在江上盘旋,想撵都撵不走,因为这里是它们的家,这里有它们的食物,这是写境,即现实的状态。李白诗次句写连山上唯一的一朵云都飘走了,只剩下诗人一个人,于是创造了一个静谧的世界;杜甫诗次句写山上的草木生长得很茂盛,花红得象火一样在燃烧,于是描写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李白 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敬亭山,对这个静谧的世界有一种无限爱恋之情,一位遗世独立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山前,也出现在我们脑海中;杜甫诗后两句写诗人日夜盼望离开这山清水秀且有无限生机的世界,因为人世间还有许多让他牵挂的事情,诗人忧愁幽思的人世精神也是不难体会的。李白诗善于写意,杜甫诗工于遣词的写作特点在这两首诗得到充分的体现。

再次,我们还应当看到诗人在意境创造方面的特色也随着社会与个人命运的变化而变化。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谈到的这种情况: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与他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
窗间自语。平生塞不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
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此词上片写景,着重描写了住宿条件之差,饥饿的老鼠在床边追逐着,蝙蝠也围着昏暗的灯光飞来飞去。屋顶上暴风疾雨掠过松林所发的飒飒声,吹破了的窗户纸在风中鸣叫着。这种恶劣的环境实在让人难堪,让人难以入眠。

下片写词人的无限感慨,作者在秋夜梦醒之后,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历程,接着又关心起国家的命运。从“眼前万里江山”一句,可以看出词人仍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慨,但是从上片可见他已脱离了为国家统一而建业的平台,这自然在他内心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从表面上看,这首词没有提到“愁”字,但是我们从中不难体会到词人无限怅惘悲凉之情。

辛弃疾在词中自称:“归来华发苍颜”其实他闲居上饶带湖期间,只有四十多岁。随着时间的流逝,辛弃疾壮志未酬的悲凉之情,又有所发展。这从他的《西江月·遗兴》可以看出: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看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时词人已六十多岁,屡受打击,身体又不好,其情绪低落可想而知。词人在这首词中说自己没有功夫忧愁,要抓紧时间饮酒作乐,事实上词人也确实喝醉了,不仅说着醉话,而且醉态十足的与松树对话。庄子曾说过:“哀莫大于心死”,在这首词里已经找不到希望国家统一的只言片语,,而且对历来信奉的“古人书”产生了怀疑,可见他醉酒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欢笑,而是为了浇愁,由于词人的理想难以实现,他借酒浇愁愁更愁也在所难免了。

所以,我们在分析诗词的意境的个人特色时,要注意作者情感历程的发展与变化。

(0)

相关推荐

  • 中国古诗词大全1000首_诗词叠字的艺术魅力

    内容摘要: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叠字诗.叠字词.叠字曲不乏其例,读来一气盘旋,朗朗上口,百折千转,荡气回肠.叠字又称"重言",即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运用叠字进行诗词创作是诗词常 ...

  • 诗词爱好者请收藏:浅谈诗词创作中的谋篇布局

    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着重讲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就是写作结构,什么总分式,什么并列式,什么对照式,如果是叙事类作文,还要讲什么顺序,倒叙,插叙-- 写作文前,我们都是预设好了结构,然后进行写作的.诗词 ...

  • 【诗话文章】残荷|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纵有山深吾不卧,云如郊岛太清寒 --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今天和<重庆诗词>的编辑网聊,她知我素来关注诗词,并好写些评论性的文字,遂问我能否谈谈关于今人拟古的看法.想到这个话题颇有意思 ...

  • 李青旺‖浅谈诗词创作的“三关”“五炼”“六美”“一法”

    李青旺,笔名北山樵夫,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毕业后一直在县政府机关工作,历任中心秘书干事.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现系中华诗词学会.河南楹联学会会员,南召诗词学会会长兼南召楹联学会副 ...

  • 怎么写诗:浅谈诗词创作观点

    醉月诗苑 醉月诗苑 4天前 幽兰飘香 魂梦不堪幽怨 王俊雄 - 花间集 一.现今"诗歌阅读"的发展环境及趋势 前几天无意间看到了三峡大学教授刘波老师,以及知名诗人霍俊明先生关于&q ...

  • 浅谈诗词创作观点

    一.现今"诗歌阅读"的发展环境及趋势 前几天无意间看到了三峡大学教授刘波老师,以及知名诗人霍俊明先生关于"诗歌"在阅读时代正在降临的相关论述:对此,我颇有感触, ...

  • 浅谈诗词的创作过程

    以前所讲诗词的特点,规则,写作手法都只是诗词创作的技术问题,仅仅是掌握了工具.光有工具不会用也白搭.袁枚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不懂其章法,不知如何 ...

  • 浅谈诗词创作的“三关”“五炼”“六美”“一法”

    李青旺,笔名北山樵夫,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毕业后一直在县政府机关工作,历任中心秘书干事.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现系中华诗词学会.河南楹联学会会员,南召诗词学会会长兼南召楹联学会副 ...

  • 浅谈诗词创作之炼气

    一.炼气的本质: 诗中'气'所谓诗中之'气'偏向于气势.气质.是贯穿于整首诗的经络,是看似无形,却又可以真切体会到的,好的诗句,能将同样一件事描写的气势恢弘,引人遐想,能将诗人的豪气更佳呈现读者面前. ...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要完全读懂诗词,首先要识得作者用典故的含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