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临时的家
小丑鱼第三个临时的家租在镇上东街的一个转角处。一栋二层建筑的小平房,鱼妈妈、小丑鱼和鱼妹妹住一楼,鱼爸爸住二楼。小丑鱼努力回忆,对于二楼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影像,有一扇窗?窗外有一个小栏杆?床前有一张书桌?书桌旁有一张床?记不清了,记不清这间阁楼里的一点一滴,一粒灰尘一丝阳光都记不清了。
右边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妇冯爷爷冯奶奶和他们的孙女小红艳,在那里租住的日子里,从没见过冯爷冯奶的儿子媳妇,听说儿子儿媳离了婚,关于他们儿子的闲言碎语也听说过,但记忆模糊,不知道是关于什么的闲言碎语了。
冯奶奶在家门口摆了一个小摊,卖花生葵花。冯奶奶用旧报纸,旧本子折成一个一个的小盒子。半盒子五毛,一盒子一元。小丑鱼经常在冯奶奶旁边蹭花生葵花吃。冯爷冯奶在小丑鱼心里是一对慈祥的老人。后来小丑鱼家又搬了家,很多年后,鱼妈妈偶遇做了妈妈的小红艳,抱着孩子发小红艳说,爷爷奶奶过世了,爸爸回来了。
屋背后是李奶奶跟她的儿子李小毛一家,他们一家做百货生意,家境比较好,有电视机,还是彩色的,小丑鱼一家经常在闭户的夜晚,鱼爸爸抱着小丑鱼,鱼妈妈抱着鱼妹妹,来到她家看电视。
李奶奶家往下走就是河边,沿镇穿过的大河。东街就是倚河而建的,它是小镇的母亲河。那时,河水清澈,没有排水沟通向河里,也没有人会往河里倒残渣剩饭,夜尿污水。家家户户在河里洗衣洗菜,微风来时,风清留香。
左边住着三家人,一个是脚有点残疾,租房开缝纫铺子的小玉兰,一户是小丑鱼家房东家离了婚的儿媳妇。还有一户是袁白白袁妈妈家。路的斜对面是郭爷爷郭奶奶家,也就是小丑鱼的房东家。
往下走是镇上的菜场,每天清早,十里八村的人们和菜贩子们挑着各式各样小菜,热热闹闹聚集在菜场,聊天买菜,讨价还价。不一会儿,蔬菜们进去了要吃午饭晚饭的每家每户,卖菜的农人和菜贩高高兴兴揣好菜钱,挑着空箩各回各家。住在姬家堡时,鱼妈妈也这样天麻麻亮就挑菜来这里卖。
在他们的第三个临时的家,为了生计,鱼妈妈也做过菜贩,从农人那里把菜兑来,经手,又把菜卖给买主。鱼妈妈做菜贩期间,教会了小丑鱼一门生活技巧,煮饭。
小丑鱼那时候知道了,他们一家四口的饭量就是两小碗生米的饭量,生米舀进锅里,清水淘两道,然后再放水,水位在小丑鱼中指的第二节骨指处。盖好锅盖把锅放在煤火上,等水份煮干,用盖子堵上煤火的出气孔,开始闷饭。会煮饭的小丑鱼那时候上二年级了。
鱼妈妈后来也在第三个临时的家的门口摆过百货。两张高凳子隔着距离摆好,再把门板平放在凳子上,铺上一层布,就是货摊了,卖过谢袜衣帽,卖过干菜杂粮,甚至鱼爸爸也用这个货摊卖过猪肉。等到晚上,摊子一收,门板“哗哗哗”一块接一块上墙,“咔嚓”关好门。做饭做菜,“吧嗒吧嗒”吃完,玩一会儿,洗脸洗脚,上床睡觉。
第三个临时的家里,鱼妈妈有了她心仪已久的蝴蝶牌脚踏缝纫机;小丑鱼一家有了第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当时调台不用遥控器,也没有遥控器,而是用手“tatata”地扭动电视机旁边的调台按钮,那时候只有十二个频道,但没有十二个台。总共有两个按钮,一个按钮调雪花,一个按钮调台。
那时候,小丑鱼家是姬家堡第一户走出村子的人家,也是第一户住到镇子上的人家。姬家堡的寨邻左右到了镇上,都要到小丑鱼家歇歇脚,放个背篼重物,吃个午饭小聊,很是热闹。因为离开了姬家堡,鱼妈妈不再种地,不再种菜,不再种五谷杂粮。姬家堡的亲戚寨邻们,凡是上街到过小丑鱼家落脚的,也会时不时给小丑鱼家送些小菜,送些杂粮。
小丑鱼每每回忆,第三个临时的家都是跳不过去的回忆,因为小丑鱼最温暖最快乐的儿时记忆留在了东街,留在了冯奶奶的小背篼摊里,留在了菜场上的吵吵闹闹里,留在了屋背后的河水里,留在了拐角处的第三个临时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