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與白的''琴懷''
黑與白的''琴懷''
文/集墨齋
中國傳統傳拓技術歷史悠久,拓片作為複製和保持文獻資料的方法,最初是被普遍用於金石文字及圖像的資料的保存傳播上。《隨書-經籍志》記載''其相承傳拓之本''句。可以說拓片保存於傳播隨以前既有之,今所見最早拓本為,1900年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經洞出,唐太宗《溫泉銘》刻石拓本,末尾有唐人墨書題記:永徽四年,八月圍谷府果毅兒⋯⋯''等字,永徽四年既公元653年。唐宋元明,拓本或者拓片主要還是圍繞了文字圖案,作用也基本在保存、複製、研究與傳播上。明清以後,也許是文人參與,拓片由單一的形式變換為以純欣賞的層面。其間南北地均有以,拓片的表現手法來反應或者表現,文人得書齋文玩器物上,現今大抵上的始作俑者無從考證,但是第一次大膽嘗試則是僧六舟,例如:由以前單一的文字拓片變為組合的百歲圖、亦稱為八破圖、錦灰堆。再者如單一的全形拓形式轉變為手卷式的雁足燈全形拓手卷,漢鼎全形拓手卷形式。
文房以朱、木、牙、角、漆器等等,別於常規傳拓對象的異材組成,因對象不一樣自然所用手法、材料、形式乃至於審美的標準也由之一變。今天主要講書齋裡的琴拓。琴本人不懂,但是單純的以拓包事之的琴拓,當不是門外漢。
2008廣州藝術品拍賣公司
《都梁琴拓片》
《都梁琴拓片》
早期的琴拓因為技術手法,和漆器得特殊性,特徵多表現為:施拓墨色較深;拓包落點不准,疊加效果不好墨色總體感覺偏臟,明暗高低墨色過度稍微欠缺,拓片墨色部分褶皺較多,而且紙的破接處較多而明顯。松、油煙墨均有運用,少數為混煙拓製,材料以棉紙、料半、連史紙、皮紙等等皆有。施拓方法基本為濕拓法為主。
中期的琴拓因為有前期的積累,墨色較之早期更為均勻,拓包疊加效果稍好於前期,但是還是不甚均勻,墨色整體來講偏淡墨拓,間也有濃墨拓。破紙與接紙痕跡改變不大,墨色部分的褶皺問題也有一定改進。用墨偏與混煙與油煙,紙跟前期基本一致,施拓方法較之早期濕拓有了乾拓法,對比濕拓法,乾拓法的死墨部份稍微少了些許。但是你是根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晚期由於社會發展,從業者空前的多。所以發展也較為迅速,承中期後的技術經驗及手法經驗,墨色上有很大的進步,拓包疊加痕跡減少,墨色趨於渾厚煙潤,整體感較中期進步很大,墨色得明暗高低交代清楚,而且上紙和上墨方法改進後蟬翼效果更通靈素雅,這一時期高手所拓幾乎都為禪翼拓,當然因為空前發展水平也良莠不齊,水平落差很大,而且從業拓工審美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數為利益而動少了工匠精神,所以拓片整體質量不高,水平兩極分化嚴重。所以這裡就不便引用低層次拓片。
總得講經過發展:大面積的精拓欣賞標準因注意幾點:首先用料講究,以磨墨拓為上,浸墨次之。墨汁個人觀點對自己負責還是不用為妙。用紙因棉紙易破,皮紙墨松且拉力太大字口紋飾效果欠缺,以料半,紙質均勻為宜。成品拓片因為、墨色均勻淡雅,整體清晰雅緻,濃淡過度柔和,陰陽向背交代清楚。字口清晰雖淡而挺,雖淺而亮;整張一氣呵成,水潤度高方為好拓片。
2011長風拍賣《漢諸葛琴拓片》
底價起,成交價:759000¥。
籤條:漢諸葛琴。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張祖翼。(鈐印:逖先)
鑒藏印:帚川收藏。
底價起,成交價:759000¥。
籤條:漢諸葛琴。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張祖翼。(鈐印:逖先)
鑒藏印:帚川收藏。
2015嘉德四季《明大司禮琴舊拓片》
起拍價:3000¥,成交價:89700¥
起拍價:3000¥,成交價:89700¥
2015嘉德秋拍 逸居——文案清供
《清、冰如舊藏鳳勢式古琴》
《清、冰如舊藏鳳勢式古琴》
2015嘉德秋拍 逸居——文案清供
《清、冰如舊藏鳳勢式古琴拓片》
無底價起,成交價:51750¥
《清、冰如舊藏鳳勢式古琴拓片》
無底價起,成交價:51750¥
2015嘉德秋拍 逸居——文案清供
《清、冰如舊藏鳳勢式古琴拓片》局部
《清、冰如舊藏鳳勢式古琴拓片》局部
2015嘉德秋拍 逸居——文案清供
《清、冰如舊藏鳳勢式古琴拓片》局部
《清、冰如舊藏鳳勢式古琴拓片》局部
注:部分圖片取自雅昌藝術網。
发布于 2016-07-21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