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所有相爱的人,都会好好说话

亲爱的小芯甜,

你好呀!
妈妈因为你再次遇到了好书,叫做《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 孩子才肯说》,名字非常的工具化,但是内容非常棒,形式也非常好,其中的观点甚至是其他书一本书的主旨。而且妈妈认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更适用于所有的亲密关系。
当我们长大,我们总是很容易对不熟悉的外人礼貌、客气、热情、宽容,但是对自己亲近的人却反而容易生气、刻薄、冷漠、别扭。
最近独自照顾你,爸爸还要加班、上课、考试,妈妈真的面临了很多力所不能及,我希望爸爸能够给予更多理解和行动,却总是将无助期望表达成了失望冷漠。在几次复盘中,妈妈在检讨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心态。
这本书帮助了我很多,虽然正如书中所说,“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
书中的技巧分成了六章,真的非常干货,我们一一说过。而且书中设计了很多场景让人感同身受,又通过漫画方式给出了两种沟通方式的对比,还有很多例子,让人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语言是一门艺术,好的沟通绝对可以四两拨千斤,也更容易反思自己平时做的不好的地方。
一、帮助孩子面对感受

1.知识点:接受所有感受
这部分最让我豁然开朗的点是“感受没有对错,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接纳”、“感受被接纳,他们才能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在内心中并没有区分“感受”、“情绪”和“行为”,所以当“不好的”行为出现,一方开始斥责、一方觉得委屈。当斥责的一方是家人的时候,这种委屈被再度放大,让本身“不好的”行为背后很难积极的情绪再度雪上加霜,矛盾激化,恶语相向。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的是感受上的理解,一句“辛苦了,忙忙叨叨的还得带着啥都听不懂的小宝,很累很闷吧”,或者是一句“回家啦,又折腾了一整天,说了一天,脑子都动不了了吧”。
2.沟通秘籍
(1)安静专心的听
老师今天说我了,爸爸你在听吗)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变出一个香蕉给你吃)
(5)接受感受,但可以限制行为
(我看出你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而不是拳头)
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1.知识点:不必做个完美妈妈

现在的妈妈面对不到1周岁的你,已经有充分的此类要求了。小宝宝,不会睡觉不是你的错,但是如果喂你吃饭,你可以不在椅子上站着努力迈出来或者在换纸尿裤的那一分钟里面像杀小猪一样乱跑乱叫,妈妈一天能少好多腰酸背痛和情绪崩溃,真的有时候堆积起来,真的想趴地不动或者拍你两下。所以真期待有一天你能与我合作。
从这个章节,妈妈最有启发的是两点,第一是我可以/应该表达我的感受和负面情绪,及时让你了解你的什么表现让我不开心,不仅可以舒缓我,而且不会造成一直努力完美直到瞬间崩溃的恶性事件,进一步让你混乱,为什么妈妈突然发火了。
二是与孩子沟通,要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表达,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纠正的是什么行为,不要长篇累牍、不要添油加醋、不要吐槽职责、不要用“这个”、“那个”,毕竟你的思路当时可能在外太空呢。

2.沟通秘籍

(1)描述看到的问题

(床上有一块湿毛巾)

(2)提示

(毛巾把我的被子弄湿了)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毛巾!)

(4)说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

(5)写便条

(贴在毛巾架,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谢谢)

三、代替惩罚的方法

1.知识点:惩罚不是自然结果

这一章有一个思路是颠覆了妈妈之前想法的,就是关于“惩罚”与“自然结果”。妈妈曾经没有做过思考和区分,但是我坚信原则是“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代价”,那么不考虑以上的区分,很可能,你做出不好的行为时候,我是可能采取惩罚的方式让你认知到“代价”的。
但是书中提出了“自然结果”,让我明白惩罚不是代价,或者说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惩罚不是代价,那是违反上位者的要求后上位者做出的裁判,而这是确实与妈妈一直的思路相反的,所以惩罚要不得。
我希望你我不同但是平等,我们不是纵向的关系,而是横向的,甚至我希望你可以将世上所有的人都当做与自己横向关系,这样你才是你自己。
妈妈不是法官,更不是警察,“妈妈”的权利是陪伴,引导和教育,而不是裁判执行。那么如何让你明白“代价”呢,那就是自然结果,正如书中所说,“惩罚实际上剥夺了你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省的过程'’。

2.沟通秘籍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

(我的新锯被仍在外面,雨淋了生锈了,我非常生气)

(2)表达期望

(我希望我的工具被节奏之后,能完好无损的归还)

(3)告诉孩子如何弥补

(现在需要用钢丝球把上面的锈擦掉)

(4)提供选择

(你要么及时归还,要么再也不借,你来决定)

(5)采取行动

(妈妈你的工具箱锁上了!是的,我希望它在我能找到的原位)

(6)解决问题

【我们想个办法,你可以继续用,我也在想用时找到它:

①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想你大概觉得……)

②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我的感受是……)

③一起讨论,找到都能接受的方案(写下来)

④挑出哪些建议可以接受,不接受,行动(不要在讨论中贬低)

⑤跟踪执行

⑥不允许孩子职责观点,讨论过去】

四、鼓励孩子自立

1.知识点:养育最终的目标是让你独立

亲爱的小芯甜,你不是第二个我,也不是第二个爸爸,我们是不同的,没有高低优劣,只是单纯的不同。你可以有完全不同于我们的爱好、兴趣、理想甚至性格。
你永远是独立的自己,而让你独立,或许终我一生,是一件比现在照顾小小的你更辛苦的事情。
我要在背后看着你学习、练习、失败、重复,而克制地收回自己的手;
权衡着什么时候提出建议,可以让你得到锻炼却不那么沮丧;
如何提出建议,可以给你启发,不是帮你完成。
你不会在我想让你独立的时候一天独立起来,所以我需要早一点开始看着你一次次远离的背影,让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身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成长,让你对我们的依赖降到最少,让你成为有责任感的人,这才是这场养育的目标。

2.沟通秘籍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今天穿红裤子还是蓝裤子)

(2)尊重孩子的努力

(瓶子不容易打开,用勺子撬一边可能有用)

(3)不要问太多问题

(回来了,没了!如果想说你自己会说的)

(4)别急着给答案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怎么想呢)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问问水族馆老板)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个不错的经历)

3.还要注意

(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不在细节上多做干涉。

(2)不论孩子多小,不当面议论他们。

(3)让别人自己去问孩子问题。

(4)尊重孩子偶尔没有准备好。

从妈妈长大的经历来看,家长里短太容易犯当面议论和代为回答的错误了,现在想起来妈妈当时确实觉得不舒服,有被冒犯的感觉,妈妈觉得除了在大夫面前,以后一定不当面议论你的生活起居,和姥姥姥爷视频也不说了,无论你多小。
(5)还有不要对孩子说太多的“不”,

吃手、地上爬、抓起来就啃、玩饭、拿各种东西,每一样在爱你的大人眼中都会是“危险”的,这些妈妈开始也觉得不舒服,但是从《捕捉儿童敏感期》开始,妈妈就知道,你是小宝宝,你还在尝试和学习。

除了实实在在的危险和伤害,应该从根源上远离你,我不应该对你说更多的不。你长大后,也是如此,尽力给你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过多干预你的行为除非危险,这本书又给出了很多新的方法,用于解决危险以外的“不”的冲突,让你我更好合作却不打击你自立的积极性,妈妈觉得很棒。

1.提示

(我能去A家玩吗?我们五分钟后吃饭了。而不是不)

2.接纳感受

(我没玩够,不想回家 我看出你不想走,正高兴的时候回家太扫兴了。而不是不)

3.描述问题

(现在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吧 我也想,但是电工半小时后来修理。而不是不)

4.用是替代不

(我们能出去玩吗?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而不是不,你还没吃饭)

5.给自己时间想想

(我能在A家过夜吗?让我想想。而不是下意识的不)(让妈妈冷静思考,而且也是在表达对你的尊重,下次你还敢提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五、赞赏孩子

1.知识点:用描述代替评论

核心的观点“用描述代替评论”也是妈妈刚学习不就得,在《终身成长》中也有这个讨论对不对?
因为描述指向的是行为,行为是可以学习,可以改变的,是真正的表扬对象。但是评论指向的是人。好的赞赏是鼓励你的努力,而不是夸奖你的聪明。那样“聪明”才会限制住你“努力”的脚步。
同样这本书中也将,这样的赞赏还有一个好处,是对于被赞赏者这更加真诚,更加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肯定。
这部分最启发我的是思考2个问题。“我真为你自豪”和看到孩子成绩之后所说的“我早知道你能行”为什么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快乐?
虽然妈妈没有被这样赞赏过,没有真切的体验,但是不影响妈妈也觉得这是两句很美好的赞赏,但是确实好像有一些别扭。在看到书中的讲解后,我有点理解了,这会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这也是自我本位,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困扰,你怎么知道?不如换成“这真了不起,你一定为自己自豪”和“这个成绩是你前几个月的努力”更好。

2.沟通秘籍

(1)描述你看见的

(地板很干净)

(2)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

(你把东西分类整理,这叫做有条理)

六、让孩子从角色中解放出来

1.知识点:不要标签化孩子

亲爱的小芯甜,妈妈很感谢这本书,尤其是这个部分,因为它妈妈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做错了什么,妈妈向你道歉,并且恳请监督。
这部分讲了父母为孩子打了标签,如认为孩子淘气、顽固或者是乖巧、听话等等,孩子又在这个评价中不断的自我实现,家长不断的强化这个标签,于是孩子真的就成了评价的样子。
所以,妈妈以后不再会在你每次不好好吃奶、睡觉,发脾气的时候,去讲你是淘气、脾气大,更不会与别人如此形容你。因为我希望“是非”、“对错”、“安全”、“健康”这四条底线以内,你可以做自己,或许你将来会选择成为一类人,例如温和(还有希望吗)、直爽、热情,但是妈妈希望,爱什么,不爱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是你自己的权利。
我会一直记得下面的例子,改变“顽固的”大卫。
2.沟通秘籍
(1)找机会让孩子看到全新的自己
(大卫,虽然你想留在家里和朋友玩,但是还是同意和我们一起到奶奶家了,你很体贴)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家里每个人都想去不同的餐馆,大卫,想个办法,打破僵局吧)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爸爸,今天大卫和我想出一个这种的办法,他不想穿靴子上学,最后他想出办法,穿旧鞋子上学,带上干袜子和新鞋子,这样下雨也不怕湿了)
(4)以身作则
(我好失望,我今晚特别想看电影,但是爸爸提醒我,我们同意一起去打篮球了,我还是把看电影往后推吧)
(5)记住孩子特别的时刻
(我记得你开始时对于童子军训练反应特别强烈,但是后来慢慢了解之后,还是决定试一试了)
(6)当孩子按照原先的方式行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大卫,参加婚礼穿旧牛仔裤很不礼貌,就像是在说“这个婚礼不重要”,尽管你不喜欢穿正装,但我还是希望你穿着得体)
亲爱的小芯甜,好长的一封信对不对,写给了你一样写给妈妈自己。
从想法到沟通的技巧,妈妈被改变了很多,也愿意主动学习。因为我也希望,我有能力不别扭、不害羞地与我爱的人好好说话。我爱你,也爱爸爸,我也相信你和爸爸都知道我很爱你们,但是那还不够,家要是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地方。妈妈曾经看到一句话,最好的教育就湿带着孩子好好过日子,今天再加一句,最好的日子就是相爱的人可以每天好好说话。
爱你的妈妈
2020.12.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