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铧:扬州评话康派史料考

韦明铧

在近百年来的扬州评话中,康派《三国》、王派《水浒》堪称双璧。康派《三国》经康国华、康又华、康重华三代人传承,跨越晚清和中华民国两个历史时期,至今仍是中华民族曲艺园中的经典之作。可惜历来研究王派《水浒》者较多,關注康派《三国》及康派说书者较少。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我常到上海华山路拜访陈汝衡先生,每次去都向他请教很多问题。有一次,陈先生和我谈到晚清咸丰年间镇江人焦东周生所撰的笔记小说《扬州梦》,说卷三提到了“评词”(评话):

街上有一好手,丰颐阔面,衣元色缎褂,颇似康翁,午后高坐茶社,说评词一二折,得钱数千。然豪家不甚呼之。延宾聚艳,重弹词、滩簧家,爱其文也。至妇女消夏,则喜瞽女琵琶唱佳人才子传奇。

陈汝衡笑着对我说:“这一位'康翁,会不会是康国华呢?”显见对《扬州梦》中一笔带过的“康翁”,陈汝衡并没有肯定地认为就是康国华。但他对这条材料十分在意。

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乱的扬州,很快恢复了歌舞升平的景象,评话十分流行,而弹词和滩簧的表现手法比评话丰富,有时更受欢迎。后来,陈汝衡在《我怎样研究和写作说书史》里说,他在小学时代,曾在扬州教场听过康国华说《三国》,王少堂说《水浒》。

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汝衡《说书小史》。这部研究说书史的专著在介绍扬州评话时,没有提到王派《水浒》,只提到康派《三国》:

《三国演义》一书,昔有康国华者,以说此名擅一时。康解文义,吐属雅驯。当其开讲,有庄有谐,有考证,有讽喻,其声音辞句,俱确合书中人身份。故康在当时说书家中,允推独步。

《说书小史》没有引用《扬州梦》关于“康翁”的那段话,应是他治学谨慎所致。然而奇怪的是,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增订版《说书史话》,却用了大量笔墨写王少堂的说书艺术,几乎只字未提康派,与原始版本的《说书小史》恰成对照。《说书史话》写道:

在叙述评话即说大书历史事实时,有必要把已逝世的扬州说书家王少堂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介绍给读者。因为一部整个扬州说书史基本就是从柳敬亭到王少堂的三百年间的说书史实。

揣其原因,我估计应是陈汝衡获得了大量王派的资料,却未能发现关于康派任何新资料的缘故。

关于康国华的史料,可述者多而可证者少,文献极为罕见。如果《扬州梦》中的“康翁”就是康国华的话,也仅是孤例。但是,在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作家李涵秋《广陵潮》里,惟妙惟肖地传写了康国华的一件往事。

《广陵潮》第五十一回《学校春深莺莺燕燕,佛堂夜永雨雨风风》,写了柳春在扬州兴办学堂,因为学堂缺少历史教员,有人便推荐在教场说书的康国华来教历史:

其时扬州风气未开,也没有一个人提倡学务,柳春却逼着他母亲私自拿出一百两银子,给柳春去办学堂……今日急需应用,哪里去觅这种人才呢?柳春急不过,便有人荐给他在校场里一位讲评话的先生。这先生名字叫做康国华。康国华平时讲说的评话,却是《三国演义》,在各书场之中要推他为通场巨擘。这一天他上了讲台,学生正在那里交头接耳,他却冷不防从腰里掏出一块非金非玉的玩意儿来,狠命地向桌上一拍,果然将那些学生喧嚣镇住。他遂整顿喉咙,从赵子龙当阳救主说起,一直说到张翼德用树枝子系在马尾上,向密树林中来往驰骋,假作疑兵。一霎时,曹操率领大兵漫山遍野地追来,却都畏惧张翼德威名,一字儿排列在灞陵桥北,互相观望,兀的没有一个人敢过来同老张战三百回合。张飞见这光景,须发倒指,不由虎吼了一声。康国华讲到此处,忽然耸着肩儿,咧着口儿,顿时从舌尖上迸出一个春雷:'呀,曹贼快来纳命!这一声真喊得出色,活是张翼德在此处一般。那些学生在先听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备从讲说之间,骤闻虎吼,有几个胆小的学生早吓得哭起来,一时间学堂大乱。柳春很觉得面子难下,第二天便将他辞退了。……

这一段绘声绘色的描写,究竟是实有其事,还是作者的妙笔生花,无法考证。但这至少说明康国华的说书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甚至尽人皆知,否则李涵秋不会用康国华的故事作为小说的点缀。

康国华(1853-1916),本姓江,扬州人,康派《三国》的创始人。少时在钱庄学徒,因爱听说书而被辞退。时有说书家李国辉闻其事,收为徒弟,授以说书之技,艺名“国华”。康国华勤奋钻研,在师门所传基础上,将文学语言改为口头语言。他的说表干净,注重神意,以“爽”字为主要特色。后以擅说“康家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闻名,并有“活孔明”之誉。康国华在扬州评话艺坛享誉近五十年,其艺传子又华,有徒关玉华、丁文华、成九华、祝锦华等。

康国华之子又华,也以说书闻名江南,在南京的声名更著。如果说《扬州梦》《广陵潮》描写康国华的文字尚不能视为真正的史料,那么卢前《饮虹乐府》中歌咏康国华父子说书的散曲应是确凿的史料了。

《饮虹乐府》为民国时著名曲家卢前所作。卢前(1905-1951),字冀野,自号小疏,别号饮虹,又署江南才子、饮虹簃主人等。1922年考入东南大学,师从曲学大师吴梅。《饮虹乐府》散曲集于1948年汇刻出版。全书九卷,前六卷为小令,后三卷为套数,有广陵书社出版的《饮虹乐府笺注》本。笺注者卢偓,卢前侄女。《饮虹乐府》中有《秦淮二妙》一题,分别写《董莲枝鼓词》和《康又华说书》。其中《康又华说书》云:

扬州康国华子又华,幼承庭训,以善说三国闻。渡江未久,声名大噪。余偕中敏往听,中敏谓其大有父风。比附敷陈,闻者绝倒,或云是柳敬亭家法也。敬亭有柳下说书,武昌刘氏藏。

说三分,风云龙虎笑曹孙。江流不尽刘郎恨。葛亮何人也,终难定一尊。醒木才盈寸,平话翻新本。袖中柳下,共赏奇文。

曲词提到的“中敏”,即任中敏教授,卢前友人。“柳下说书”指传说中的柳敬亭说书底本,坊间或谓为刘成禺所藏,或谓并无此书。我一直寻找卢前咏康又华的曲词而未得,近日终于在《全清散曲》中找到,喜甚。周作人读《饮虹乐府》后,作《康又华说书》一文,发表在1950年10月19日的《亦报》上,后收入《知堂集外文》。《亦报》是1949年至1952年间上海出版的小型民办日报,创办人唐云旌、龚之方。周作人在《饮虹乐府》近千首曲词中,看中的不是别的,而是《秦淮二妙》,在《秦淮二妙》中看中的也不是董莲枝,而是康又华。所以他的短文题目就叫《康又华说书》:

冀野先生的《饮虹乐府》于七月末发出,近时才辗转的送到,木板中本四册,题戊子冬月刊,大概是解放前后印成的吧。南北小令套数较诗词为后起,雖然也有些规律,但表现更为自由,现时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样可以利用,如能写得像赵梦白的有些小令,那简直有赛过白话诗的地方了。

集中诸词,可惜不注年月,大抵始于己巳,至戊子共二十年,其间生活多反映在那里。可以特别注意的,卷六中有在西北时的《西域词记》,记新疆的事,在西南时的《罪言》,是对国民党政府而发的。金和的《秋蟪吟馆诗抄》中《椒雨集》二卷,中多骂清军将官之词,有名于时。此则是说政府的,所以是更上一层了。

但是我觉得有意思的乃是关于民间艺人的几首,各有小序尤妙,如《秦淮二妙》之康又华说书云:'扬州康国华子又华,幼承庭训,以善说三国闻。渡江未久,声名大噪。余偕中敏往听,中敏谓其大有父风。比附敷陈,闻者绝倒,或云是柳敬亭家法也。其一为董莲枝鼓词,又《蜀艺三杰》记康子林之高腔,李莲生之琴,钟晓凡之平话,均足供参考。如用散文别记一卷,也是极好的事。

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周作人对民间艺人独具只眼?他实际上认为,诗人与其去批评现实的政治,不如去记录民间的艺术。

康又华(1898-1951),原名文荃,艺名“又华”,亦作幼华。曾向师兄成九华和吴派《三国》传人吴少良学艺,他在继承家传书艺的同时,在发音吐字、传神会意方面有所发展。康又华说书的特色是清晰、轻松、风雅、隽秀,特别注意刻画人物性格,说起书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康又华传艺于子重华。最早介绍康重华说书艺术的,是家父韦人。1959年第12期《江苏戏曲》发表韦人《扬州评话<三国>与康重华》一文,全面总结康重华的说书艺术。文中说:

直到现在,扬州市登记的三十一位评话艺人中,开讲《三国》的就有八人。但比较起来,不论书的内容还是表演艺术,则以康重华较好。

康传《三国》,源出于清代大评话家李国辉,李国辉传康国华,康国华传子又华,康又华再传子重华。李国辉为人聪明,富有才干,知识渊博,他在评话界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口、手、身、步、神样样称绝。他不仅是位很好的评话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教育家。他带徒弟舍弃刻板的教育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传授。康重华的祖父康国华为人爽直,性情豪迈,李国辉传给他的书就着重一个'爽字。因此,康派《三国》最大的特色就是干干净净,不拖泥带水。

此后,我也发表过几篇关于康派的文章,主要有《墙里开花:扬州评话康派<三国>在国外》(收入《把栏杆拍遍》一书),《康派三国:扬州评话一劲旅》(刊于《绿杨》2015年秋季号)。

康重华本人也写过一些东西。我手边有他的一份完整手稿,题为《艺海摸虾记》,据文章开头说,是应《曲艺》杂志之邀而写的表演经验。这篇文章后来收入1963年6月扬州市文化处、文联编印的《扬州评弹》一书。同书收有康重华的另一篇文章《评话角色的创造》。

康重华(1919-1998)是康派《三国》的第三代传人。他15岁从父学艺,17岁登台说书。1959年加入江苏省曲艺团。康重华的说表伶俐,交代清楚,表演脱俗,神形兼备。他口述了《舌战群儒》《暗袭南郡》《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等并有相应整理。康重华说过,康派《三国》表演艺术的特色,就是“说得儒雅,听得入耳”。

20世纪80年代时,扬州举办过全国中长篇书研讨会,我与康重华先生颇多接触,他儒雅随和的风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与他在扬州一家招待所同住3天,本想听他谈谈康派的书艺,但他很少谈自己的家事。多年后,我陪同研究扬州评话的挪威学者易德波女士到高邮拜访康重华,那时康先生已老态龙钟,说书也丢三落四,但是还能连说几段。

康重华有子康军,原先也学评话,艺名似乎叫康亦华。这次纪念康重华先生诞辰百年,我与康军见面,本想问他为何放弃家学的原因,但终未启齿。现在写下这篇文章,算是对康重华先生的纪念。

(0)

相关推荐

  • 讲书场 | 评话《孟丽君》之一

    国庆.中秋 特别连播 老一辈 评话女先生 庄宜娇 倾情演绎 <孟丽君> 榕城.小丹 精心解读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亲事:婚事 生得呆.有缺:长得丑 额... 吃w藕, ...

  • 讲书场 | 评话《孟丽君》之三

    国庆.中秋 特别连播 老一辈 评话女先生 庄维娇 倾情演绎 <孟丽君> 榕城.小丹 精心解读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门第(da5阳去调) 未完待续 .... .... ...

  • 讲书场 | 评话《孟丽君》之四

    国庆.中秋 特别连播 老一辈 评话女先生 庄维娇 倾情演绎 <孟丽君> 榕城.小丹 精心解读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射箭(zieng4阴去调) 舞剑(gieng4阴去调 ...

  • 星期书会1004期 《评话三国魅力再显》

    星期书会1004期 《评话三国魅力再显》

  • 【抗疫书场③·视频】扬州评话——《给女儿的信》

    目前,扬州正积极与新冠病毒英勇搏斗,市民朋友也积极配合相关防疫要求,居家防疫.为了丰富居家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扬州发布与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推出"抗疫书场"栏目,一共十期,每天推送一个 ...

  • 讲书场 | 评话《孟丽君》之六

    国庆.中秋 特别连播 老一辈 评话女先生 庄维娇 倾情演绎 <孟丽君> 榕城.小丹 精心解读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食酒无安心 安眠丸(药)固未落腹 指事情未定局 心肝 ...

  • 韦明铧|石涛蜀冈行迹考

    石涛蜀冈行迹考 --为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作 韦明铧 石涛在扬州的行迹所至,正如清人张庚<国朝画征录续录>所说:"今遗迹维扬尤多."如果细加分析,可以发现 ...

  • 韦明铧|扬州清曲与《红楼梦》

    扬州清曲与<红楼梦> 韦明铧 <红楼梦>问世以后,在清代就已经有一些地方曲艺把它改编成了说唱作品.其中较早而又较为人熟悉的,有北京子弟书和苏州弹词.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子弟书 ...

  • 韦明铧:蜀冈新茶美 扬州炒饭香——外国学者谈扬州美食

    ​扬州美食不但在国内名震南北,在国际上也是誉满东西. 引起世界关注的各种扬州文化事项中,除了经济.交通.学术.风俗等等之外,美食的魅力可谓千年一贯.从一千多年前新罗文学之祖崔致远的<桂苑笔耕集& ...

  • 韦明铧:扬城何处金匮山

    扬城何处金匮山 ■韦明铧 近年来,海内外文化学者不断来扬州寻找金匮山.我曾陪大陆<红楼梦>研究专家冯其庸.台湾<浮生六记>研究专家蔡根祥等两岸学人,在金匮山旧址徘徊凭吊.他们都 ...

  • 韦明铧:孟婆神·孟婆店·孟婆茶

    第一次得知有<将饮茶>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我立刻从这题目想到汉代乐府中的<将进酒>,并马上记起在<将进酒>这个题目下,唐代诗人李白所高歌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

  • 韦明铧|怡红院与水竹居(可投票)

    怡红院与水竹居 韦明铧 在<红楼梦>里,主人公贾宝玉居住的地方叫怡红院.宝二爷的这座玲珑剔透的别墅有没有现实原型呢? 扬州瘦西湖的水竹居,随着石壁流淙景区的恢复,引起了很多游人的关注.漫步 ...

  • 韦明铧:红楼梦断靖家营

    红楼梦断靖家营 韦明铧 在扬州江都,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叫做靖家营.如果不是因为靖本<红楼梦>的缘故,也许永远不会有人谈起靖家营. <红楼梦>的版本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是& ...

  • 韦明铧|给高丽国王看病的扬州人 ——宋代名医马世安

    给高丽国王看病的扬州人 --宋代名医马世安 韦明铧 比起汉代的江都公主和唐代的鉴真和尚,宋代扬州医生马世安的名字几乎不为人所知.其实,马世安是最早被朝廷派往朝鲜半岛的扬州人. 中医源远流长,在亚洲一带 ...

  • 韦明铧|关于《红楼梦滩簧》

    关于<红楼梦滩簧> 韦明铧 "滩簧"这个词,已经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渐去渐远.只有少数从事戏剧史.曲艺史或说唱史研究的人,偶尔在追溯江南地方戏曲的源流时,会提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