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漫步》观后感(下)

一擦肩并不必然构成一次完美的邂逅,继续偶然的车票被换、提前下车又同乘一辆大巴,大巴上又偶遇流氓的见义勇为等等偶然事件中,又隐约可见一个必然在起着决定作用,就是男主人公的善良主导着剧情的发展,只有这样纯良的男人,才能让美丽且即将陷入确定性危局的女主人公敢于向陌生人表示自己的脆弱,也可以理解成是下意识的求助——每个人在极端环境下,都有强烈的潜意识支配下的冲动发生,往往会创造奇迹。现实生活亦如此,聪明的女人总会利用男人的爱心——同情和保护弱者的天性——达到自己的许多企图,无论正当与否。

果然,故事在男主人公的善良延续中继续展开,二人合谋了一场善意的骗局,男主人公继续想心无杂念地送人个顺水人情,结果导致自己彻底地被送进去了。
       男主人公的不能自拔是注定的,因为人家一家子都是至情至性之人,这与他的纯良的契合度极高,而其妻所代表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冷漠与功利显然更具吸引力。女主人公父亲以打猎的枪声出场,象征其绝对的权威与桀骜;但这样一个男人在妻子面前又是那样温存与柔软,可见女主人公母亲的亦是善良、智慧的;而女主人公爷爷对家族文化的自得和随时向准孙女婿做人文教育与关怀,证明了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根基,只是这样一个智者,却过早地将家族农场管理权移交给儿子,客观上也给儿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人家奶奶在丰收仪式上的主角地位亦将农业文明传统推向更久远的过去。如此底蕴深厚的大家庭,对于一个城市文明中的孤儿一样的男主人公的吸引力只能是不可抗拒的。
       据说,这部电影在美国并不叫座,因为剧情发展设计不符合美国人品味,反而在中国获得极好口碑。我觉得,这与中国传统农业大国的国情直接相关,我们正处在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型中,传统农业的文化基因正渐渐远离我们国人,工业文明的冷漠同样侵蚀着中国人的灵魂,如该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与农业文明相关的仪式化的东西,足以勾起三代内必有农民身份的国人的怀旧情绪。爱看、能看这样电影的国人,多为城市孤岛中人,每天忙于对金钱的追逐,忙碌地穿行于钢筋水泥的从林里,农业文明的天人合一的神秘感和诸多人文情怀于人心的关照和抚慰,是我们绝对的奢侈品。尤其是多年城乡差别对农村精英人口的抽离,使中国人心灵的故乡一样被现代工业文明所污染。对比之下,美国的农业大庄园还可以保留那些人文色彩的东西,而我们国内的乡村文化早已失去乡绅自治的田园气息。近年活跃的农家乐休闲虽然火热,但除了吃些农家饭菜之外,并不能享受到曾经魅力无穷的农村传统文化的慰藉,我们早失去了更具人文精神的文化属性,我们近乎成为穷得只剩下钱的人了!
       所以,影片中男主人公最后回城离婚,兴高采烈地重回心灵故乡,实在是勾起了更多国人的同理心,只是我们再难回精神家园。
       城市生活,并非最适合人类的,乡村生活,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影片最后浇得焦土一片的凄凉才因此没有吓退男主人公,反而是他比那些近乎绝望的当事人更急切地寻找东山再起的种苗,让大家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这部电影也有一个关于婚姻伦理的主线,首先是假扮的情侣间,因各自真性情的相互吸引而倍受婚姻伦理的煎熬,但情到浓时,或者情势所迫,伦理的底线终究还是要破掉,只是重归冷静时,伦理还是要起作用,伦理还是有着强大的约束力的,没了样品的推销员只得回家面对自己那庸俗的妻子。文艺作品总要追求柳暗花明,于最绝望处让人重拾希望,果然,影片开头出场着装大胆的妻子真的出轨了,还被抓了现形,苦无良策的男主人终于抓到救命稻草,迅速放弃一切,只带着一纸离婚证书奔向自己心驰神往的地方,只留下目瞪口呆的一对儿狗男女。
       所以,伦理道德是社会的重要规范,但从来不起决定作用,伦理规范的只是虚伪的人,但人生并总能保持虚伪,善的终归要真的善,恶的终归不得持续伪善,无论你是善的,还是恶的,该出轨的时候,终究要出轨,法律、道德无论多强大,都抑制不住人类这方面的需求。人性,虚伪起来很容易,但持续性虚伪同样不容易。所以,人性虚伪正日益严重化的中国社会,其实也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经济富裕的国人,出轨一事也变得象市场买菜一样容易、多发,旧伦理逐渐失序,新伦理亟待新生,否则,我们整个社会要为此付出更大代价。新伦理的产生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必然要付出成本和代价,只是希望现代人与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同步更多、更快、更早觉醒,那样我们所必然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就自然会小很多。不然……  
       本片女主人公的原生家庭中,除了父亲专横一些外,其他长辈都是理想中的那种形象代表,能给孩子以必要的依靠。如果长辈代表传统,晚辈代表现代,那么这个父亲则代表现实的纠结和扭曲,一边要继承好祖先的遗产,经营好家族庄园,另一边要在与自然斗争的同时,也要与其他经营者进行竞争,压力山大,所以,他只能用暴躁来掩饰其内心的虚弱,这是许多社会中坚力量人群的典型特征,所以要经常给周围人带来无形或有形的压力,所以,他的两个子女都在尊敬他的同时,要进行适度的反抗,这种反抗可以是潜意识的逆反(女主人公的未婚先孕),也可以是有意识的革新(女主人公弟弟的经营理念的革新)。如果没有男主人公的介入,这个表面平静的家庭一定会闹得不可开交,但有了他的介入,矛盾斗争就有了缓冲,矛盾看似激烈,但一定比单纯的内斗要平和,而且更容易产生本家族共性思维以外的新思维,更得迸发新的思想火花,使家族获得重生。本篇最后的愁云惨淡后的喜从中来,就暗喻着这个家族的再次复兴,而且复兴的家庭中因为新生力量的加入而获得更大的生机。
       传统需要被挑战,传统需要被革新,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都是这样,希望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这种敏锐性,别让自己轻易成为革新与变革的阻力。人人都积极地助力于社会积极变革,这会为变革所支付的成本才能最小化,反之,成本最大化伤害的一定是全体社会人,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希望有更多人从哲学的人的社会性角度认识自己和我们所共生的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因更多人的更深层次觉悟来变得愈发文明,更加和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