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的角度指导填报高考志愿
从学习的角度指导填报高考志愿
进入高考报自愿程序了,理科考了不到三百分的外甥女向我征求意见。我没给具体意见,不着边际地与她谈起了学习。
我跟她说:人生可以任性,但不能过分任性,只能适度任性,这个度就很不好把握,因为人需要想明白为什么而活,诚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因为真有许多人到死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越早想明白,我们才能更好地任性地活。
报高考志愿事关一个学生将来要学什么和干什么问题,虽不必然相关,但在报考环节却是必然要深入思考的,是否清楚无论。但就一个三百分不到的考生来说,显然重新解决好为什么要学习问题才更重要,因为曾经应该学好而没学好。
高中生都学过:“学习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说学习是公民权利,可以简单理解成为个人成长而学;说学习是公民义务,却真真的是为国家、社会而学习,甚至可以延伸至为全人类而学习,所以,人不可能完全为自己而学习。
任何人的学习都一定包含有为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在学习的目的,因为我们的学习行为具有继承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知识的中继站,既是知识的继承者,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厚重的使命感会增强人主动学习的兴趣。
相对于此,那些仅为个人目的而学习的人,都已事先轻易陷入失之于偏的狭隘,不能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过分任性的自由主义导致学习的专注度下降便成为大概率事件,所以不能期待这种人通过学习实现人生利益的最大化。从为了自己而学还学不好来看,怎么其实不是人的全部本性,反而那些因厚重的使命感而学好的现象中能看出人的社会属性,是利他的。
由此可见,学习原本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儿,需要有强大的心理定力支撑才行,更需要设定伟大的意义和目标的指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否则,人与人之间必然的竞争关系注定了每个人都想名列前茅,结果却天不遂人愿,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学着学着就掉队的原因所在——名列前茅,不是学习的目的!
由此可见,一个正常智力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根本原因是老师或家长没启发好他们,没让他(她)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不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使这些人明显缺乏对知识的崇敬心理,这样的人当然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坚持到底。
很多家长教育其孩子只为利己的目的而学习,这就更狭隘了,这样的孩子很难学习好,掉队的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是这样家庭的孩子。这样家教下的孩子,即便学有所成,如果没有其他机缘让其改正人生观,其未来的人生亦不会因一纸文凭而真正完美,因私心重的人,其人性是不完整的,这样的人即便通过努力过上了相对舒适的生活,但他对整体社会的更积极贡献的可能还是被极大地封印了,因而对文明发展的可能性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你以前学习不好,就是因为学习目的和动机不纯,不明晰,你对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刻认知,好逸恶劳思想便占据你意志的主流,你的学习动力便不能让你调动起足够的学习热情。今后上了大学更是如此,因为大学生活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你不去主动爱那知识,那知识便无法爱你。
综上,我们必须明白,学以致用的真义在于通过各种学习塑造完美的人性,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思考清楚“为什么而学”来解决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一贯自信有加的外甥女也谈了自己的体会:“过分任性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执着,适度任性是深思熟虑后的把握。人还是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不会给他人制造麻烦的人,一个有信仰和追求的人”。
看样子,她听明白了我说话的意思,希望天下所有学子都不再困惑于此,善哉。(2016.6.27)
希望大家思想都健康
中午的餐桌上,平时爱说爱讲的老朴因休假未来,大家简单开几句他的玩笑后,就都闷头不语地吃饭了。这虽然应了中国古人食而不语的礼节,但我觉得于现代人还是有些不正常——一个单位的多年同事,都忙了一上午了,午餐的短暂相遇彼此间竟然无话可谈,岂不怪哉?!
当然,这也可能是老朴缺位的空窗期。老朴这同志平时爱与人开玩笑,但也爱批评别人,尤其是他爱看养生节目,对同桌两位饭后打乒乓球的行为进行了从不间断的批评,但那两位依旧我行我素,所以只要有他在,我们这桌总有话题可聊。
老朴爱谈时政,也爱故作神秘地显摆他的新闻渠道,有些话时常说得挺辩证,大家都爱反驳着逗他,看得出他打心眼里反感于别人的无知。我也经常反驳他,但他明显对我的反驳却很受用,反而更爱和我说话,更爱主动开我玩笑。
其实我不是一个爱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但只要有他在,我也愿意多说几句,现在知道原因了,原来他有一颗善良的心,爱关心别人是真的,虽然经常嘴上不饶人,但在辩证的狡诘中,初衷却是实实在在利他的。我想,他喜欢我说话的方式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就是这样一名同志,很坦然地迎接着他的退休,之前就骄傲地告诉我们,现在休假在家装修新房子,以迎接自己快乐的退休新生活。今后的餐桌上缺少这样一位达观的同事,如果大家都继续默不作声地吃饭,我当然会觉得遗憾和失落。
看着那些闷头吃饭的人,我想他们内心一定和我一样渴望交流,或许只是功利的现实让大家因竞争关系、文化差异、政治因素等不愿轻易坦诚示人,不能更多展示自己的骄傲或脆弱,甚至闲话家常也成为多余,可见功利性对人的伤害之大。
现实就是现实,现实的世界就是不折不扣的功利化存在,这个现实的功利一直是哲学难以普及的现实障碍,也是未来的哲学普及所必须主动终极消解的,根本避无可避。
我虽不擅长交际,但内心从来渴望能与人有深度交流,这种渴望在学了哲学并小有所悟以后,不但没因更能享受孤独而减损,反而有所增加,因为我的哲学思考方向在于哲学的普及化问题。
忽然想起一比较谈得来的同事早上问我还炒股不?我说,已经成股东了。他问为什么?我没好意思说赔得太惨,只说对钱不感兴趣了。他竟然说不喜欢钱的是傻子。这显然是没把我当外人,我也没多心,只是认真地给他分析了这种二分法的肤浅。
他当然不肤浅,因为他看透名利场的时间比我早,只是其他方面的心态仍不如我平和,这让我明白了,人只要不通过哲学清理好思想地基,世俗的功利根本不能得到全面彻底修正,就像他这样定义我,看似简捷有效,总能被真正平和的我找到漏洞。
这样比较算好胜的功利心吗?希望不是,因为我如老朴同志希望别人身体健康一样,希望每个人的思想都健康,仅此而已。(201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