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陪伴,难道只是让孩子按照你的想法无助成长吗?

今天是儿子从美国游学回来的第四天,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包括睡觉的时间一共才有10几个小时,如果剔除掉他睡觉的时间,一共加起来不足5个小时。今天中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原文如下:“中午匆匆回家取东西,奔赴下一件事情,回家看到一点多了,孩子还没有吃午饭,心里顿时五味杂陈,就差哭出来了。赶紧给孩子弄口吃的,孩子需要的就是我们的陪伴。我临走时,他只问了一句:爸,晚上回来和我一起吃饭吗?坐在车上,我再也忍不住泪水了,再忙也要陪伴好孩子,趁他还愿意和你在一起。人生短暂,珍惜缘分,下辈子根本不知道还能不能再遇,那么在这辈子就一定要珍惜,做好这辈子的亲人。”

整个下午,我都陷入思考中,可能是自己太感性了吧?一点小事都要如此,和那些整天都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的人而言,我岂不是幸福了百倍、前辈。而我想的不是这些,进入中年的我,整天为了所谓的事业东奔西跑,回到家后还要自虐式的读书、写作、跑步,剩下的时间大部分交给了手机,其实能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们交流。即使聊聊天,我们也总是在学习问题上聚焦,最终在不愉快的争吵中结束。结果就是他总是习惯把自己的房门关上,在自己的房间里做所谓的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扇门就然隔出了两个世界。以前以为这是孩子青春期的正常反应,我们总是责怪孩子不懂大人的辛苦,但是否真正思考过孩子的感受和在成长路上的孤单、迷茫和不知所措。也没有系统的思考过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们在一起的原因。我想,这是青春期三个字不能完全解释的。

所以我和老婆商量,试图寻找出问题的真正答案。我想尝试一下,即使可能会付出一些代价。尝试的结果还算满意,今天也想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也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我不在给孩子更大的学习压力,给他更多的自我安排的空间和权利,不再用说教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是改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我仍然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敏感的,看似不经意,其实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他的模仿对象。在一起的时候不在重点放在考试成绩的探讨上,而是给他讲讲历史,讲讲这么多年来遇到的有趣的、无聊的、高兴的、悲伤的事情,听听他的看法。一个人有了足够的阅历,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只是一个学霸又有什么意义呢?有说教孩子的时间,把所有其实是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还不如自己去努力,成为孩子骄傲的榜样。

其次,和孩子做朋友,有一句话是说要放下身段,和孩子平视着说话,我是做不到了,因为宝贝已经比我还高了。我会给他讲讲我的事,甚至是工作上的事情,想听听他的意见,这时候我突然间发现,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你会看到一种不同的可能性。特别是孩子对我公众号的建议,我觉得非常的有收获。也会和他一起玩玩游戏,请他给我讲讲游戏,讲讲他感兴趣的事,甚至会问他有几个女孩子喜欢他。老婆甚至说我怎么感觉和孩子像哥们一样,太不正经了。可是我发现这样做是对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重新接受你,重新的向你敞开心扉。如果说孩子的幼年时代需要的使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呵护他成长。那么到了他的少年时代,我们就必须变换一种角色,由陪护他的家长变成他的朋友,他的铁哥们,这样才能继续那种童年的亲密,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一点了呢?一成不变的主导是教育方式,效果如何?我想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不同的时代,孩子都需要陪伴,但是陪伴的方式和内容确实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的陪伴,我想,我不只是一个父亲,来保护和呵护他的成长,更应该像大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种可能的方式和结果,要勇敢的去尝试。孩子这个时候,貌似强壮,貌似已经长大,但他们的心智终究还是一个孩子。我的责任就是帮助他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从我的身上学习的成长的方法,用我的行动来点亮它成长的道路与方向。潜移默化的告诉他做人的道理。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不用再督促他学习了,他会很主动的去学习,不在不理解我们的繁忙,而是勇敢的告诉我们,好好去干,他能照顾好自己。紧闭的房门打开了,他又开始喜欢静静的窝在我和他妈妈身边干自己喜欢的事,虽然仍是互不干扰,但是我能清楚的感觉到,我的孩子又回到我身边了。

希望大家如果有幸看到我的这篇文章,都能真正的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看看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我们是否应该做出一些改变,让孩子重新感觉到我们对他的爱。爱是相互感受才是有效的,一厢情愿所谓爱的传递和给于并不是真正的爱,学会做一个孩子的好朋友,远远要比做一个所谓的口口声声为孩子着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路前行的父母强得多。前行路上不仅要挽住孩子的小手,更要学会搂住他的肩膀。等他们长大了,不是企盼他们回家,是要吸引他们回家,这就是我所想到的一些感悟,家不仅是他们受伤后疗伤的港湾,更是吸引他们的游乐场。在这里,没有压力,只有温暖;没有命令,只有平等。一个坚强、健康、向上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