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整合年代来临了吗?
在酝酿下一个连载的同时,是到了该回归主业的时候了,要开始聊聊我的本行---汽车金融了。在去年的很多篇文章中,我都提到了汽车金融市场的乱想,红海、蓝海、低门槛、各式各样的欺诈,人才资源的匮乏,对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各种各样的声音充斥了我们的耳朵,那么,今年的汽车金融市场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也班门弄斧一下,和大家聊聊我的观点。
近两天,央行加息、控制信贷规模的消息已经满天飞,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融资成本将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的高位,低成本的资金将会越来越难以获取。一个拼爹、拼综合服务能力的时代也呼之欲出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市场上也是如此。这几年,各种资本疯狂涌入汽车金融市场,各种模式、各种产品满天飞,市场已经下沉到村镇,无疑大大的促进了汽车金融的推广,使得汽车消费新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也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各种力量涌入特点的市场后,必定会造成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的结果也是非常的清楚,必然后导致收益的下降和准入门槛的降低,这也是16年风险频频发生的一个最主要的诱因,兴也源于市场,衰也同样如此,这双无形的手就是这样不停的转动,来保持市场的总体平衡和优胜劣汰。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种不同的机构也在纷纷的跑马圈地,来巩固自有传统市场,一张很清晰的市场割据图谱已经形成。以主机厂金融公司为首的厂商系,其中如奔驰、宝马、大众,由于实体产品的成熟和的对应客户类型的清晰界定,在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客户群体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市场占有率,这和实体产品一样,体现的是品牌的价值,再加上本身销量体系的庞大和稳定,他们所做的就是继续精耕细作,拓宽横向产品线,依托实力强大的经销商,打造自己的金融帝国。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他们并不起眼,却活得有滋有味。而向江淮、奇瑞这些自主品牌,由于自身市场保有量的问题,必然会选择与上述金融公司不同的市场开拓方式,也就是多品牌经营,我想其中的奥秘,不仅仅在于增加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多收益,同时也是在谋划在占据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后,通过渗透和服务,将外品牌客户逐步向本品牌转移。金融产品的设计与营销方式与实体产品是密不可分的,更与品牌形象关系密切,很难想象,买奔驰、宝马的高端客户会轻易选择已销售10万元价格车辆的二线品牌金融公司或者租赁公司进行融资的。所以,最为激烈的竞争市场恰恰是7-10万元左右的低端市场,以及三线城市以下的区域市场。正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才迫使各种机构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不得已推出各种无视风险的一证贷等产品,使得骗子公司有机可乘。
如果融资成本上扬,具备更强低成本资金获取能力的金融公司势必会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同时利用对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天然优势,进一步压缩第三方租赁公司、P2P平台的生存空间,从而家具市场的整合速度。
而原本在车贷市场逐步消失的银行信贷业务,也会因为存款流失和好的贷款业务的缺失而选择重新杀入车贷市场。一则,车贷业务相对风险较低,既能产生放款,也能产生存款;其二,依据自身的低成本资金可以迅速的占领市场,其三,可以将银行本身的各项其他产品向汽车客户进行推销,从而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附加价值。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在市场上风生水起晋城银行和龙江银行,开句玩笑,把资金放给全国各地的购车用户,目前远比放给山西和东三省的企业客户更加安全。再加上如今网络系统的发达,已经充分弥补了地方商业银行全国营业网点不足的缺陷,所以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地方商业银行已经对汽车金融业务虎视眈眈并各自发力。而有大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更是依托强大的资金支持,对银行信贷产品进行了最为有益的补充,他们与厂家系的租赁公司相比,强的是资金成本,弱的是资源掌控能力和产品横向发展的能力,可以说各自占据了半壁江山,将成为汽车金融市场的主要力量。
而摆在最为弱势的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面前的确实巨大的压力,资金成本不占优,获客渠道不占优,市场规模不占优,风险管控能力不占优,所以,个人认为,最为容易被市场所整合的就是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可能会在这几年中频繁发生大鱼吃小鱼的情况。也会进入一个拼爹的时代。而出路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提升产品的灵活度和适用度,在细分市场精耕细作,利用快速的反应能力获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同时要及时的调整产品结构,由回租逐步向直租产品转移,打造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将产品线进一步延伸,从解决客户用车的痛点入手。其次,可以向为银行提供服务的营销和资产管理机构转型,成为银行的外包服务商。由单一的汽车融资产品的提供逐渐转型为提供购车、用车的综合服务方案解决商。
至于我们广大的SP,将会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品牌的经销商,由于先天的不足,一旦品牌经销商强势归来,那么留给我们SP的操作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至于如何破解,我将在今后专门描述,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汽车金融业务虽然整体处在一片红海,但整合预期的速度已经大大的加快,在这个时刻充斥着颠覆的时代,资本纵然神通广大,但最终解决战斗的仍然是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和有效服务提供,不仅仅对于广大服务提供的机构,即使对于广大的从业人员,也面临着知识宽度和广度、综合服务能力等诸多挑战。人员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组织机构和业务模式的变化,一场巨大的变革已经悄然的到来,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