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游流水(四)
5月11日
今天去瘦西湖蜀冈风景区。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晨从丁家湾出来,在巷口拦了一台出租,7点半即到了瘦西湖蜀冈风景区南大门。一进园门,天上开始飘起稀疏的微雨。雨中的瘦西湖没有阳春三月的明媚,但雨丝扑在脸上,落在湖面上,使人感到烟雨江南的温润。湖边垂柳成荫,岸上翠拥亭阁。两只黑天鹅带着几只半大的幼鵝在垂柳依依的湖边游弋,几只灰鹭在湖的上空来回飞翔。准备开工的遊舫从停泊处开出来,拥起一层层的水波,在岸边拍响一阵阵浪声。
朝北行几百米就到了徐园。徐园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徐宝山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江湖出生的地方军阀。辛亥革命爆发那年,徐宝山率军光复扬州,随后又参与讨伐张勋的浦口战斗,为攻克南京出过力。他在主持扬州军政事务期间,本着兔儿不吃窝边草,不在扬州干扰民事的原则,做了一些有利于地方稳定的事情,得到扬州人的认可。所以他后来虽然投靠了袁世凯,被革命党人于1913年设计炸死,扬州当地人还是为他设园建祠。可见扬州人民评价历史人物还是一分为二的。现在的园门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为吉亮工所书。
徐园岀来,跨过一座石桥就是小金山。小金山是为瘦西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
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钓鱼台(又叫“吹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西面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北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钓鱼台西边,巍峨的五亭桥横跨湖面。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为当时的两淮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第二次南巡而建,因此桥建于莲花堤上,所以又称“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亭桥东南边是白塔。此塔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两淮盐商总商江春仿北京北海白塔建造,但又有别于北海白塔的厚重工稳,以柔秀见长。
沿着湖的南岸西行是观芍亭,亭子周围种满了芍药,虽然花期即将结束,仍然可见零星盛开的花朵,淡粉的清新素雅,大红的雍容端庄,花瓣上挂着的雨露更增添了几分颜色。扬州芍药始于隋唐,盛于宋至清,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宋人王禹偁为扬州太守,曾作《芍药诗三首并序》。他以“日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表现扬州芍药形态之美,芳馨之浓,气势之盛。
关于扬州芍药,在宋代还有一个神奇传说。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扬州太守韩琦在自家庭院里赏花,突然发现一株奇特的芍药。那芍药一枝就开了四朵红花,更为奇妙的是,每朵花瓣中间都镶嵌了一根金黄色的细线,俨然一件大红袍上束了一条金腰带。韩琦一见家中长出这样的奇花,就准备邀请几个朋友来赏花饮酒。他请王安石、王珪、陈升之来饮酒赏花,酒后把花剪下,各簪一枝。四人后来先后官拜宰相,芍药因此而被称为“花相”。现在观芍亭傍增设了“四相簪花”的群雕。
观芍亭北面即是著名的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传说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并非指某一具体的桥,而是泛指当时扬州的二十余座桥。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南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园桥、万岁桥、青园桥、参佐桥、山光桥等二十四座桥。不论杜牧诗描写的一座桥还是泛指扬州的桥,从诗中都能看到迷人的景色,体会到绵长的诗情画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紧邻二十四桥的是熙春台。熙春台面东三楹,两层重檐,七架梁,歇山式广厦,上覆琉璃瓦,脊饰龙藻,气势宏伟、结构精巧。楼上悬舒同手书“熙春台”匾额,两列竹简壁挂,镌刻着历代文人歌咏扬州的佳妙诗词。熙春台之名取自《道德经》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据传,昔日扬州盐商曾于此为乾隆帝祝寿,故又称“春台祝寿”。如今楼的底层即悬有康殷所书“春台祝寿”匾,两柱悬挂着一副江湘岚撰,启功书的楹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不觉中在园内已遊了近3个小时,还有一些景点不及细遊。因出门时只穿了短衣短裤,在冷冷的风雨中感到深深的凉意,害怕受凉感冒,只得打道回府。
下午在住处休息,翻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