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人性的复杂莫过于此.

洪承畴是谁?

洪承畴的一生需要一刀劈开两半来品读,前半生事明,后半生降清。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年被委以重任,调到辽东去当蓟辽总督。

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下辖3个巡抚,顺天巡抚、保定巡抚、辽东巡抚。是崇祯年间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险恶的官职,直面后金,说一句钢丝绳上跳舞毫不夸张。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到瓷器活,洪承畴是真有本事。

洪承畴画像

秀才主兵事,一战天下知!

崇祯年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崇祯元年七月,陕北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明廷令三边总制杨鹤负责安定,怎么说对方也都是明朝的子民,便以安抚为主。可是治标不治本的事,好得了一时好不了一世,崇祯二年又卷土重来围困了杨鹤,杨鹤手下当时都是吃空饷的,能打的实在没有几个,便只有驻守韩城。

《孙子兵法》说:故用兵之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有着兵力上的优势才能进行攻城。因此一时间农民军也没有个办法,但一直围困着也不是个事,于是杨鹤派当时只是小小参政的洪承畴主动出击,洪承畴也不负众望,率军斩杀三百余人解了韩城之围,一时间名声大噪。

人生第一次发光发热,就拯救了自己的大老板三边总制杨鹤,这为他以后的仕途打好了基石。

明末农民战争

洪承畴是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

当时崇祯给到陕西三边的意思也是安抚为主,都是大明的子民,只要放下武器,就让你重新做人,毕竟农民不种地,官老爷也没饭吃。杨鹤就是这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听君之命干的,可是实在是没有成效。

有点历史基础的读者应该会知道,明末的农民起义是具有反复性的,上至李自成、张献忠,下到郝摇旗、李来亨都是这个路数,打不过就降,实际一到又反。因此整个剿匪过程呈现剿而不死,越剿越多的情况。

崇祯又是个疑心病很重的暴躁狂,眼看着这法子不是事,就得换人。于是洪承畴的顶头上司杨鹤就驾鹤西去了。

洪承畴也凭借杀降这一招成功上位,屠刀里砍出了新一任的陕西三边总督。

洪承畴接手之后,一展内战内行的高超军事才华,磨刀霍霍向自成。十余年时间,直到崇祯十二年,陕西境内的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疯狂逃窜过程中,被洪承畴设伏击败,打得闯王十八骑败走商洛山。

闯王李自成

至此,明末的农民起义陷入了暂时的低潮,不过历史从来都是残酷的,残酷在于我们后人读它却没办法改变它。

洪承畴调任辽东之后,谁也没料到李自成的崛起来得如此之快。这是后话,今天的文章就不展开叙说了。

内战猛如虎,外战又如何?

行军打仗,从来都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从粮道的选择到军队的士气,每个环节都是影响胜利的所在。

崇祯十二年,洪承畴任蓟辽总督,带着自己的亲军,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看起来很美好,哪知道绣花枕头,关宁铁骑在女真骑兵面前,不堪一击。

关锦防线

崇祯十三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

崇祯十四年春,决定明清两朝国运的决战来了,双方谁都渴望这一场胜利来迎接未来。这场战役打了整整一年,最终以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数十万甲士土崩瓦解而告终。

明军不是没有赢的机会,当时无论是军备还是数量都是有优势的。

洪承畴采取稳重策略,步步为营,徐徐逼近锦州,并且一直叮嘱手下不要孟浪行事。但有时候猪队友比超神的敌人更加祸害无穷,崇祯皇帝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往辽东这个无底洞填进去没半点水花,心里是七上八下也没个准数,便催促洪承畴加快行军速度,早日决战速战速决。时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也是需要政绩来为自己的乌纱帽着想,催促速战。

皇太极抓住了明军补给线过长的漏洞,一举命济尔哈朗军切断了明军粮道,断绝了洪承畴的归路。

洪承畴被俘

君子有气节,岂能事二主?

崇祯十五年,被围困数月的洪承畴终是被俘了。

囚车路过锦州之时,颇有气节的洪承畴写下了【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的绝命词,当时的他,估计脑子里真的想过求死为国尽节吧。

崇祯这边听说他战败后已自尽殉国的谣传,以为他辱朝廷,不负君国。寻思应该树个标杆,提振士气,便超高规格的赐祭九坛,国礼安葬,优加恤抚。

岂料洪承畴临到生死关头,方知“自古艰难唯一死”,被范文程一番劝说,皇太极一番礼贤下士的表演。便让他背弃家国,剃发留辫,屈节以事胡虏,和故国、故君从此一刀两断。

洪承畴降清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皇太极仍不放弃,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隔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五月初五日,洪承畴偕祖大寿等降将正式举行了投降仪式,在皇太极面前俯首称臣。

错的不是我,而是这个时代!

当你做错了一件事,或者说违背了当初的初衷,怎样才能心安理得?唯有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让所有人都承认这件事,才能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洪承畴就是这样想的,我投降了不是因为我贪生怕死,而是清朝是天命所归,我只是比你们更快一步顺应天命。

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打明朝最猛的不是满清,而是汉八旗,是范文程、洪承畴这些曾经的明朝降臣。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洪承畴和范文程一道,力主满清进取中原,为之殚精竭虑,出谋划策。等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福临亲政,对洪承畴恩情隆握,推心置腹,他自以为得展经纶,一施抱负,为满清奔走四方,更是不顾苦辛。

洪承畴为江南经略时,大肆捕杀抗清义士,如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等都是惨遭其杀害。

当南明晋王,明朝最后的中流砥柱李定国两蹶名王,斩杀尼堪、孔有德,收复广西、湖南大部分地区,更打破八旗军野战无敌的神话,南明局势一片大好之时。

1653年形势图

洪承畴又站了出来,打!狠狠的打!一定要接着打下去!

其实当时的清廷一度惊慌失措,打算放弃西南七省,准备跟南明讲和了。洪承畴是坚决的主战派,都要入主中原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和,和了洪承畴小丑之名就坐实了,洪承畴心想这老脸真没地方搁了。

垂暮之年的洪承畴“临危受命”(其实多半是主动请缨),为满清西南五省经略。看过前文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洪承畴行军打仗的老本事了,一个字稳,耗得起拖得起,打败对手只是时间的问题。

于是他建幕府于长沙,修筑千里长墙以拖待变。期间百般分化,千种利诱,招降纳叛,步步为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数年,终于拖到了南明的左膀右臂,孙可望与李定国失和内讧,自相攻伐。而后趁机招降孙可望,一举进取云贵,会攻昆明。

洪承畴不容易啊,生生替满清将一度崩坏的局面翻转过来,最终统合大军剿杀南明,平定西南各省。

南明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清朝基本实现一统,成为天下共主。

南明晋王李定国

洗白之旅,终于完成。

洪承畴后半生所图终于是实现了,就在昆明城陷,大功告成之际,洪承畴自觉地请病开缺,从此一直赋闲在家。

自己不举起屠刀,或许这是他对待前明最后的温柔?

他以一己之力封住了后世悠悠众口,让自己的投降变成了所谓的”顺应天命“,用我们现在的科学来分析,就是典型的皈依者狂热。

最终,洪承畴于康熙四年死去,以大明子民而生,以满清忠鬼而亡,人性的复杂莫过于此。

1667年清朝版图

后记,作者自己的两句唠叨。

有时候挺替他感到惋惜的,能力之强,明清两朝都是承认的。

或许没有洪承畴,明朝早就亡在李自成手里,根本不用满清自己来;或许没有辽东的死局,没有一再催促的决战,说不定洪承畴真把女真给收拾了。

但历史终究是历史,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