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赏析:《你将振翅,知更鸟①——致M.B》[美国]布罗茨基

约瑟夫·布罗茨基---诺奖得主

《作者简介》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55年开始创作诗歌,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曾任密歇根大学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诗集《诗选》《言论之一部分》《二十世纪史》《致乌拉尼亚》、以及散文集《小于一》等[1]。

你将振翅,知更鸟》原文

你将振翅,知更鸟,飞下这三丛

悬钩子,因此——在我的禁锢中——

唤起对毛茸茸羽扇豆的回忆

当黄昏入侵豌豆王国的静谧。

你将振翅,穿飞于褪色柳的浓密

胡须,千千万万颗细微的露滴,

心儿受到突然的震惊而晕眩,

将瀑布般泻下豆荚绿色的斜面。

痉挛将毁灭悬钩子树丛,但是

留下一个谜。它或许刚才发生:

设陷阱时,一个猎人粗心地

踏上一根枯枝,断裂声清脆。

其实,只有一条细丝带似的小路

迤逦于黑暗中,还有梣木的白色和严肃;

这里听不见水流汩汩或猎枪哔啪,

也看不见天上的宝瓶和人马

黑夜运行于倒装的翅膀,高高地,

飞在如今颠倒挂着的树丛之上——

执着得有如人们记忆中的过去,

那似乎依旧鲜活的无声的过去。

(王希苏 译)

注释:

① 此诗作于布罗茨基24岁生日,1964年5月24日。

② 此诗作于苏联阿尔汉格尔,在这一纬度线上,看不见宝瓶和人马两个星座。

【赏析】

1964年,布罗茨基以“不劳而获罪”被流放到苏联北部阿尔汉格尔地区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小村子里服刑。对当时年仅24岁的布罗茨基来说,这是一次重大打击,但也正是这人生重大变故让他更为敏锐,更富洞察力。这是作为诗人的布罗茨基在这次流放中最重大的收获。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一些真实记录那段经历的诗篇,其中许多作品描绘了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与田园风光。这类题材的诗歌虽为数不多,却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风格的布罗茨基。作于1964年的这一首《你将振翅,知更鸟》展示给读者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在布罗茨基充满阴影、晦暗的总体背景上是一抹鲜活的亮色。

“你将振翅,知更鸟,飞下这三丛/悬钩子,因此——在我的禁锢中——/唤起对毛茸茸羽扇豆的回忆。”振翅飞下树丛的知更鸟引发了诗人的回忆: 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毛茸茸羽扇豆”绿得安静而诱人,浓密的柳树因阳光的渐渐减弱一点一点褪去本来的颜色。柳条像胡须一般茂盛,上面缀满了“千千万万颗细微的露滴”。当知更鸟从柳条中穿飞过去时,这些露滴苏醒过来,“心儿受到突然的震惊而晕眩,/将瀑布泻下豆荚绿色的斜面”。这一节中大量的拟人和比喻手法的使用彰显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极富情趣的场景与鲜明、亮丽的色彩完美结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营造了一种轻松、明快的诗歌氛围。

第二节诗人突然从回忆中惊醒过来。怎么回事呢?或许是“设陷阱时,一个猎人粗心地/踏上一根枯枝,断裂声清脆”。诗人的感觉是“痉挛将毁灭悬钩子树丛”,“痉挛”这个词充分表明作者从美好回忆回到残酷现实的失落和痛苦,这种痛苦的力量大得足以“ 毁灭悬钩子树丛”。诗人随即意识到,刚才出现在脑海的一幕只不过是回忆罢了。这里没有浓密的柳条,只有悬钩树丛,“只有一条细丝带似的小路”;这里没有“毛茸茸羽扇豆”,只有“梣木的白色和严肃”;“这里听不见水流汩汩或猎枪哔啪,/也看不见天上的宝瓶和人马”。诗人把“这里”与回忆中的情景作了一系列的对比,让读者领略了这两个地方不同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第二节末句“也看不见天上的宝瓶和人马”是画龙点睛之笔。在阿尔汉格尔所在的纬度线上,看不见宝瓶和人马两个星座。其实诗人真正想看见的并不是这两个星座,而是处在它们照耀之下的亲人和故乡。

最后一节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明了对“那似乎依旧鲜活的无声的过去”的怀念之情。作者在这里作了一个有趣的比拟:“黑夜运行于倒装的翅膀,高高地,/飞在如今颠倒挂着的树丛之上。”显然,作者把黑夜比作记忆中的知更鸟,但这黑夜之鸟的翅膀却是“倒装的”。“鸟儿”身下也不再是“豆荚绿色的斜面”,而是“颠倒挂着的树丛”。两组比喻中,本体的色彩鲜亮、活泼,喻体却晦暗、阴沉,一如作者彼时与此时的心境一般,反差强烈。

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以及迷人的田园风光使这首诗整体上呈现出清新、明快的风格,但这并不是布罗茨基一贯的文风。然而,从这首诗里,我们依然可以隐隐看到布罗茨基诗歌标志般的怀疑和有节制的悲伤。诗歌中关于时间的词有两个: 一个是代表过去的“黄昏”,另一个是代表现在的“黑夜”。两者自然有相同之处,否则便无法触发作者的回忆。但两者的区别或许更能昭示作者的心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代表着短暂的美丽,就像作者回忆中的过去,那么美好,却转瞬即逝。“黑夜”代表着黑暗、孤独的恐惧,用来形容流放者的处境,再恰当不过。诗歌第二节中关于“打猎”的描写很有深意。他先是写到自己被设陷阱的猎人所惊醒,随后却说“这里听不见水流汩汩或猎枪哔啪”,乍一看似乎有些矛盾,实则不然。记忆中的故乡打猎使用的方法是“猎枪”,而“这里”却是用“陷阱”。这不仅仅是要说明各地打猎的习惯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揭示人的道德思想的畸变。毕竟“猎枪”给人以勇敢和光明磊落的感觉,而“陷阱”则总让人想起阴谋诡计和暗箭伤人。象声词“哔啪”的使用强化了这种差异。诗歌数次使用“悬钩子”、“倒装的”、“颠倒挂着的”这一类词,也印证了诗人的这种观念。此外,诗人对色彩的运用也颇具匠心。“迤逦于黑暗中,还有梣木的白色和严肃”,黑与白的对立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恐惧的氛围。

总体来看,诗歌中各意象的对比组合使诗歌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但若独立开来,这些意象又无不清新、朴实。这种特点使诗歌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情感张力,读来却又含蓄内敛,耐人寻味,真可谓举重若轻。(乔 华)

编辑:山间溪流

(0)

相关推荐

  • 我是既无埋伏又无兵

    深夜,我的灵魂 半身不遂,并且错乱.外面 它的生命正在身外延续 它在等待一个没有多大指望的黎明 而我在衰败,在虚空中等待 坐拥虚空,或者是它内在的一部分 By 卡瓦菲斯 我是既无埋伏又无兵    听后 ...

  • 我不是活在自己的嘴上,吻过我的人,会错过我的

    沿着河流的右岸 汽车的萤火虫在奔驰, 钢铁的蜻蜓和甲虫在飞舞, 星辰的金色扣针闪烁光芒, 但任何星辰都不能毁灭 海水那沉重的绿宝石 by  曼德尔施塔姆 我不是活在自己的嘴上 吻过我的人,会错过我的 ...

  • 时光和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人

    那接下去的一分钟却是 苍白而沉默,它仿佛知道, 有那麽一些东西 谁失去了都会丧失生命. by 里尔克 时光和我们之间 没有任何人   诗和诗人的日常,恐怕非现实想象所能描摹,在那些浮起的现实,没有消逝 ...

  • 诗忌两则

    夏汉 1 或许缘于气度不凡,或许因了修辞过度,有的诗最终往往结为一个语言的空壳,或成为一个空洞无物的词语组装体.若比喻为一个生命,却没有血肉.这对于一个诗人,无疑是可怕的. 一个诗人陷入虚假的想象太久 ...

  • 悲伤与理智

    悲伤与理智 ▷菩提之恶花 接连两年,从<小于一>到<悲伤与理智>,伟大俄语诗人布罗茨基两部重要的散文集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纯文学小众的渴望.时至新年,挥金如土,九华山也好,栖岩寺也 ...

  • 外国诗歌赏析:《静物》[美国]布罗茨基

    诺奖得主:布罗茨基 <作者简介>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苏联列宁 ...

  • 外国诗歌赏析:《我的祖国》[蒙古]那楚克道尔基

    纳楚克道尔基,D.,蒙古诗人.作家. 被称为蒙古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生于土谢图汗部达尔汗亲王旗(今属蒙古中央省)一破落贵族家庭.1922年参加"苏赫巴托尔俱乐部"的活动.1923年 ...

  • 外国诗歌赏析:《我怀着你的心》①[美国]卡明斯

    爱德华·埃斯特林·卡明斯 <作者简介>:爱德华·埃斯特林·卡明斯(Edward Estlin Cummings)(1894-1962年),美国诗人.他的诗作大都没有标点和大写字母.他也经常 ...

  • 外国诗歌赏析:《诗章第四十九》①[美国]庞德

    埃兹拉·庞德 <作者简介>: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1] ...

  • 外国诗歌赏析:《亚玛儿菲夜曲》①[美国]蒂斯代尔

    萨拉·蒂斯代尔 <作者简介>萨拉·蒂斯代尔(Sara Teasdale, 1884-1933)是美国浪漫派女诗人,生于密苏里洲圣路易斯. 中文名:萨拉·蒂斯代尔 外文名:Sara Teas ...

  • 外国诗歌赏析:《雪暮驻马林边》[美国]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 <作者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曾当过新英格兰 ...

  • 诺奖得主布罗茨基: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

    图源网络 怎样阅读一本书 文 | 布罗茨基,译|刘文飞 作者简介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年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曾任密歇 ...

  • 《小于一》:布罗茨基诗歌的文化脚注

    孙若茜 三联生活周刊 2015-01-04 "平等的概念,不是艺术本质固有的,而任何文人的思想,都是等级制的.在这个等级制内部,诗歌占据着比散文高的地位,而诗人在原则上高于散文家." ...

  • 布罗茨基《哀泣的缪斯》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0-05-27 22:23责编:千面之神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导语]: <哀泣的缪斯>是布罗茨基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哀泣的缪斯>的主要内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