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花卉小景,用色鲜艳【子吟】

他用彩墨画创作的幼儿科普作品《小蝌蚪找妈妈》,获联合国教科文1979年度的拿玛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儿童所熟知和喜爱的名作。

陈秋草 《小蝌蚪找妈妈》
我相信艺术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生存精神而存在。我们诚然应该为中国绘画的渊源精华风格而表示骄傲,但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能够承继它、保守它,更要的是在发扬它、充实它。
通过它的妙用,以宣诚事物的真美,传达人类的至情,启发人生的积极意义,昂扬民族的崇高精神。
——陈秋草

陈秋草:1906.02.17-1988.05.23,字秋草,号犁霜、实斋,室名风之楼。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曾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市文联委员,市人大代表。早年兼事中、西绘画,后擅长中国画。

出版有《粉画集》、《素描速写》、《花卉小景画选》、《秋草画集》、《秋草花卉》、《小品画选》等作品。

作品有中国画《满目青山夕照明》;《笼中鸟》藏於上海博物馆;《乐园在望》藏於人民大会堂。有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各地博物馆收藏。

插图《小蝌蚪找妈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颁发的拿玛奖。1984年、1987年分别于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陈秋草是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西画家、国画家。以专工花鸟、山水为知者所称道。他的画汲取了西洋水彩画的某些技法,用水较多,用色颇为鲜艳,不落前人窠臼。

秋草先生十分重视素描写生,从中求得与时代共鸣的真情实感。所以他笔下的花鸟是有生趣的,山水之作更见自然之美。他在点染施色之中往往讲究传统笔墨,但又不流凡俗。

少年时就读于上海万竹小学、万竹乙种商业学校学习。1925年肄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作字幕装饰画,后任上海大理石厂造型设计师。

1928年陈秋草倾其所有家资与潘思同、方雪鸪两位先生筹办的“白鹅画会”,开创国内业余美术团体之先声。

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团体致力于美术教育与研究,并在上海组织了多次有影响的画展,还出版印刷精美的《白鹅年鉴》、《装饰美》、《白鹅画刊》等刊物,备受蔡元培的关注和鼓励。

从研究所的“章程”可知,白鹅的业余教育是相当规范的。其学员分实习、理论二科,实习科有正科、选科,都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而难进行教学。

其正科分四期学习,每期半年,第一期为铅笔素描(包括静物、石膏像、野外写生和速写);第二期除延续上述写生外,增加木炭素描和水彩;第三期延续炭素描、水彩、静物、野外写生,又新增人体写生、色粉画和思想习作;第四期专学油画。

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安排已经接近于正规的西画学校。但它也有实用的课程,沈之瑜记述说:“研究所还设了装饰、图案、美术设计等课以培养多方面的美术人才,便于就业应用。

后改为白鹅绘画补习学校,分设日夜两班,一时学员激增。当时我也在那里学习,同学一百多人,当代知名人士如江丰、程及、费新我、张雪父等都先后在‘白鹅’深造过。

左起:陈秋草,方雪鸪,潘思同,摄于1920年代

象这样的业余美术教育,即便现在也是不多见的。陈秋草对业余美术教育有明确的认知和目标,他说:“我怀疑着专家们的师承观念,不揣冒昧,试办白鹅绘画研究所,想以忠实严肃的研习态度,用自觉精神来管理一切,造成一种友爱的空气,避免师生们的隔阂,以增进集体研讨的兴趣。”他还说:“我的生活是作画卖画,我的志趣是办学和研讨。”

正是在这一坚定志趣的支持下,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办学和研讨。抗战胜利后,他创办过“劲草社”,仍以辅导业余绘画为宗旨;1951年,他与潘思同创办了解放后上海第一个业余美术教育机构—“新中国美术研究所”,白天上班,晚上对学员进行辅导,坚持培养了四期学员,为上海的美术机构特别是美术出版、工艺美术设计机构培养了诸多人才。

总之,作为一个美术活动家,他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美术史不只是画家和作品的历史,也是美术教育、美术活动、美术传播的历史,因此,象陈秋草这样的美术教育家、活动家,也是美术史研究的对象,是美术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解放后,陈秋草作为华东及上海美术界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各种事务性工作上,不可能全力投入绘画创作。尽管如此,他还是画了很多作品,在中国画革新的探索中作出了可贵的努力。他积极响应深入生活的号召,画了大量写生;他勇于选择新的题材,并力求用新的形式表现新的政治内容。

他有画人物的能力(既有素描功底,也有画传统人物的功底)却很少画人物画,而只画花鸟和山水风景,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不得而知。新人物画是最难的,不只难在技术方面,更难在如何表达思想、如何保证政治正确方面;而花鸟风景毕竟离政治远一些,画起来也相对方便,对于象陈秋草这样“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画家,画花鸟风景遇到的麻烦和窘境也相对少一些。

陈秋草大写意的风格无疑打破了以往动画片中“单线平涂”的刻板模式,并透露出中国艺术中特有的水墨晕染的美感,其横空出世也在国际舞台上确立了“中国学派”的地位。

陈秋草 《红盘扁豆》

《红盘扁豆》创作于1970年代,有过诸多展览记录。作品讲究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用色鲜艳,不落前人窠臼,以中国画的笔墨与施色方法,而非西画的明暗之别表现对象,赋予了作品湿润、流动和清新的感觉。

陈秋草 《小蝌蚪找妈妈》

他把业余美术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和理想来追求的,这与今天为金钱为应考而兴起的“办班”观念和热闹现象大不一样。

陈秋草 《小蝌蚪找妈妈》

陈秋草富于爱心,晚年喜欢为儿童创造作品。1979年至1981年,他创作多部儿童图画读物和儿童故事插图,如《小蝌蚪找妈妈》《唱的是山歌》《迎春花》《太湖游记》等。

陈秋草 《小蝌蚪找妈妈》

沈之瑜说,陈秋草“善于画花卉小景”“用色鲜艳,不落前人窠臼,这是他从西洋画静物写生功夫中脱出来的。”

他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奋斗了一生,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在现代美术史上,应该有他的一个恰当位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