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韵】栖居山水养生自然
澧县涔南乡创建“长寿之乡”侧记
涔南乡位于澧阳平原腹地,
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4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536亩,人口21570多人
其中80-89岁寿星440人,90-99岁寿星41人
100岁以上寿星2人
特别109岁的刘后全是常德市年龄最长的寿星
涔南境内没什么工矿企业
寿星群体大都享受着广袤平原的清新空气
吃自家土地生产出来的五谷杂粮
品尝自给自足的天然蔬菜
他们中有尚武强身的传统
不乏具舞文弄墨的雅好
也有人一直保留喝二两的嗜好
这些,也许就是该乡不少人年岁长
长寿群体多的因由
道法自然 得天独厚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中如是说。
涔南,顾名思义位于涔水南面。涔水北源发脉于澧县境内最高峰太清山(现名太青山),海拔1019.5米。太清山因八仙之首“铁拐李”李凝阳而得名。李凝阳又名太清,相传他在这里炼丹得道,终于升天成仙。山麓建乘龙寺遗址今亦尚存,炼丹炉至今也依稀可辨。太清山天光云影,涤荡胸襟;丘壑磅礴,消沉万虑。传说,铁拐李常与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在此清音鸣筝,羽觞醉月,或临风品茗,或讲经论道,并还于涔南乡斗法筑出鸡叫城。无生顶、天生池、五老峰、紫极宫、八仙趵、李凝阳得道之所等太清48景,与澧县其他名胜古迹相得益彰,怡情悦性,令人心驰神往,延年益寿。
涔水自太清山蜿蜒而来,至涔南乡便变得格外宽阔起来。穿越涔南乡的“涔阳古道”,源出屈原《离骚》“望涔阳兮极浦”。杜甫、刘禹锡、李白、岑参、杜牧、白居易、李商隐、柳宗元、苏轼、范仲淹等巨宿过往游历“涔阳古道”时,诗情恰似绵绵江南雨,也都留下了咏澧的名句佳篇。特别是在唐代,澧州正如柳宗元盛赞的“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这里真个是“诗仙诗圣诗佛朝,诗囚诗鬼诗君赞”,汇成了一条诗人的灿烂星汉,更是众人向往的福寿之地。
澧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共发现文物 500 处,以城头山、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垱、十里岗、丁家岗为核心的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已由国家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并已表明澧阳平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鸡叫城、十里岗就在涔南境内,而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丁家岗就分别在涔南周围。这些先祖的故园,如今已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如此得天独厚的涔南乡,不仅得仙山仁水滋养,而且到县城不到十三公里。进,可享城市繁华;退,可守宁静自然。在这进退惬意之间,涔南庶民岂不尽显仙家风范?
孝德教化 根深蒂固
寿星刘后全年龄最长,就生活在因鸡叫城而举世闻名的鸡叫城村。刘后全兄弟姊妹十个,尚健在的仍有3位,都已是耄耋之年。兄弟姊妹中他排行老大,自老伴1970年病逝,他就过起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所以特别受晚辈们的尊重。如今,他除耳朵有点儿背、视力稍差点之外,从无大病,小恙从不吃药,无烦无恼。他随着三女儿一家住土砖瓦房,吃柴火烧的饭菜,性情温和。他不识字,不看电视,不打牌,早睡早起,安享晚年。
村里像刘后全这样也无大富大贵的清贫之家,仅90岁以上的寿星就有6个。96岁的邬成秀,如今走路威武流,吃饭赛过大姑娘。追寻长寿的奥秘,不难发现,这里的村民都非常守孝道,而这些寿星也都具有开朗乐观的态度,性情温和,为人厚道,不在任何小事上计较,经常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鸡叫城村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鸡叫城遗址而由复兴村更名。鸡叫城遗址距县城约10公里,是一座屈家岭文化时期古城。鸡叫城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较高。村里人对鸡叫城的传说故事都耳熟能详,传说城是铁拐李与何仙姑斗法打赌而筑。
传说当然不可尽信。但鸡叫城西北边的苦女碑上的一个苦命女的故事,却警醒着方圆数里的人们,并已流传百年。巨大石碑由地方主持公立,表彰一个自缢女子勤劳孝顺,谴责不肖丈夫的好逸恶劳,昭示众人要与人为善,克勤克俭,孝道持家的真谛。苦女碑让孝德不仅化为一种精神,更化为一种行为。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夫爱妻顺,友爱兄弟,和睦温馨,这种中华孝德文化的精髓,在这块土地上早成为一种令人荣耀的美德。也许,苦女碑就一直在见证这个地方的民风淳朴,一直在护佑这一方人的健康长寿。
老有所养 覆盖乡村
每个人都希望健康长寿,老年人尤为如此。但仅靠自然条件,要保证老人们能够延年益寿显然不够。有着六千年文明的这片沃土,人们更热切渴望用孝德文化的甘露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小善积大德,大德成和谐。近些年,社会保障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澧县先后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障试点、城镇养老保障试点。涔南乡更是通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老年人福利以及开展“长寿之乡”创建活动,把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传递到每一个老年人,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
随着物质条件不断改善,老年人吃喝不愁,穿戴不忧。如今老人们担忧的就是身患疾病,期盼的就是健康长寿。涔南乡卫生院在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的同时,坚持下乡服务,对60岁以上老人一律进行免费体检和预防保健。卫生院院长舒生军深有感触:“自己到任后,就没发现乡里两个百岁老人在医院挂过号。”
涔南乡民政工作对象线长面广,共九大类逾千人,而农村五保对象就有214人,农村低保对象633人。乡养老院自建立后,乡党委政府安排乡民政对其专管,由一名叫汪国有的原村主任常年管理。这位汪院长与一个工友师傅负责全乡40名入住五保老人的生活起居,组织大家自给自足种小菜,喂养家禽。院里每周改善两次伙食,让老人们住得开心,吃得满意,玩得开心。
老有所乐 融入生活
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爱老敬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南堰村104岁的樊希玉老寿星,读过私塾,她如今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读报,而且不用戴眼镜。老人风趣幽默,常爱讲一些小孩爱听的故事。老人生过8个孩子, 健在的女婿也已85岁,可谓五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老人性格温和,一辈子没与晚辈和邻里发生过矛盾。老人说自己的母亲也是96岁的高寿。她在改革前一直参加下田劳动,80岁后才休生养息,喜欢轮流住晚辈家。她吃斋行善,常花钱放生;一天要喝一壶开水,因有头晕的毛病,吃头痛散已60多年了,并且喝弟弟捎回来的维林补汁已成习惯。
因涔南乡“黑马垱出教师(拳师)哈师(大力士)”,故乡里都多少有点尚武。尚武的人到80岁后都闲不住。南堰村的龚道银82岁时还能下田把机耕犁抱上田坎。习武出身的曾庆今年96岁,走路连不少年轻人也撵不上,前年还能下水捞水草。
这样的一些老寿星,已经成为涔南乡和广大社会的宝贵财富。长寿人群的形成,不仅折射出涔南敬老孝老促健康长寿的丰厚底蕴,也充分体现了当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统一。
黄 静
城头山视窗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