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中山公园,别有一番内容在其中
汉口中山公园,闹市中的一片绿园。
无论哪座城市的商业中心,如果拥有32.8公顷的公众园林,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曾经多次到过中山公园,但都是泛泛而已。这次一认真,竟发现公园并不简单,在这里几乎可以查到半个汉口发展史。
汉口中山公园建于1910年,当时叫作“西园”,园主为刘歆生。
该刘好生了得,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地产巨商,他收购了上自舵落口,下至丹水池,西至张公堤(当年还未修堤),南至租界,方圆60平方公里之内的湖荡地,几乎囊括了市区可能发展的全部土地。他还成立了填土公司,汉口原来真的是填湖填出来的。
汉口市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将西园收归国有,并确定建为“汉口第一公园”。
民国十七年(1928年),经李宗仁先生等认可,将汉口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网上下载)
(网上下载)
中山公园大门曾经具有检阅台的功能。
建中山公园大门时,中苏友好宫(后来叫武汉展览馆)已经快完工了。那时武汉市的许多重大活动,往往都在武展门前空旷的广场上举行群众集会,中山公园门楼正对广场,就增加了门楼的检阅台功能。
由于地铁2号线需要,前两年重新修建了公园大门,并取消了它的检阅台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中山公园的基本布局和主要景观建筑,仍然是民国时期的手笔。
落虹桥
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虬枝为栏,静中见动。1951年命名为落虹桥。
双龙桥
龙桥及桥上双龙栏杆建于1933年,时为公园景观一绝。1938年侵华日军借故将双龙砸毁。2001年公园改造施工时,于龙桥附近挖掘出双龙残片,在群众要求下,重修双龙护栏。
四顾轩,1935年重建于原牡丹亭旧址,为长方形石混结构,拱券和爱奥尼复合柱的罗马建筑特征。
茹冰,与其北面的假山同建于1930年。以后数度修缮,成为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1984年由文化名人巴南岗题名“茹冰”。
日晷台遗址,建于1933年,乃全国公园首建,主要用于观赏,亦可计时。1938年日军占领公园,铜擀晷盘丢失,此后一直仅存日晷台基。1963年在原日晷台基山羊雕塑至今。
胜利广场
1928年初建时为足球场,后为高尔夫球场。1938年日军驻园时改作“慰灵祭场”,日军一直在此处极其野蛮地屠杀武汉百姓。2001年公园改建时改建成胜利广场,以缅怀历史并激励来者,为公园主要人文景观之一。
张公亭
1933年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
受降纪念碑
正面“受降纪念碑”及反面纪念碑碑文均系当年受降主官孙蔚如将军书写。
武汉受降堂
建于1942年,原为大众会堂,后为提襟馆,来甘馆,张公祠。
1945年8月,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襄樊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将军奉命在武汉主持华中战区的受降工作,并选择了汉口中山公园的“张公祠”为“受降堂”。孙蔚如用红纸写下了“受降堂”三字,贴在“张公祠”匾额上。
孙中山,宋庆龄铜像
该铜像是以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在日本结婚时的留影为雕塑蓝本而塑制的。
园里亭子不少
雕塑
五六十年代的艺术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