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艺副刊】总第468期 诗词课堂第三讲 绝句

国艺副刊

国艺诗词课堂

第三讲    绝句

1、简述

1. 古绝

也叫断句,相对连句而言,古人四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属于古风范畴

因为在唐以前,故名

刘昶(南朝·宋):

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古绝句四首其四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幼稚到成熟

截句说,乐府说

南朝文人创作大量五古诗

模拟乐府诗而来可信

出现乐府古绝,文人模拟乐府的古绝,文人自创式古绝

七言古绝出现比较晚,赶上了梁陈时代诗体律化,发展较不明显

人物

鲍照:试验和创造古绝的急先锋,句式上开唐人绝句先河

谢朓:意境、格律、章法为唐人提供精美范本

庾信:成熟标志,手法与风格“启唐人先鞭”

特点

不讲平仄

押韵平仄均可,不通押

唐宋人古绝多仄韵

举例

李白:静夜思

柳宗元:江雪

贾岛:寻隐者不遇

2. 律绝

格律化的绝句

相间,相对,相黏,平韵

句式四种

3. 拗绝

古绝到律绝之间的中间形式

已经律化,但不完全符合格律

两类

——未律化与律化的句子合成

——全是律化的句子,但句子之间组合不合粘对

崔颢《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小结:完全不遵守格律的叫古绝,部分使用律句或完全用律句但不合乎粘对的叫拗绝,完全律化的叫律绝。

2、七绝

1. 四种章型

2. 符合格律

平韵,交替,粘对,无论对仗

3.起承转合

例说

寒食夜(唐·韩偓)

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题解——

寒食节在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头一天,也称“百五节”。传为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有禁火、吃冷食、踏青、荡秋千等习俗。诗写寒食节之夜,自然皆夜之景。

李商隐为韩偓姨夫,韩偓十岁作诗,有“连宵侍座徘徊久”的残句,李商隐作诗“雏凤请于老凤声”赞之。

说诗——

“恻恻”,寒冷貌;“剪剪”:风尖细貌。《汉语大词典》对“剪剪”还解释为“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寒食节近暮春,夜晚会有凉意。风尖细,说明风轻微。尖有刺人之意思;加上夜风,有几分寒意很自然。

首句写寒食节的夜晚,有阵阵轻寒袭来,风微微地吹拂着,略带几分寒意。此句有几处重复意思。但精细,形容轻寒用“恻恻”;形容微风用“剪剪”。细腻具体,语言典雅,也有重叠之感。再则“恻恻”、“剪剪”,这两个词很雅致,还有是叠词连用,语感好。

“恻恻”表示微寒,用来形容寒意,应该积累,为己所用:“恻恻”,还有悲痛、凄凉之意。

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陶渊明: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剪剪”形容微风,古人多使用:

客袂迢迢西塞,馀寒剪剪东风

剪剪轻风二月天

剪剪轻风阵阵寒

与“恻恻轻寒剪剪风”相似。

次句“小梅飘雪杏花红”。此时梅花落了,杏花开得红艳。梅花开得早,故寒食已落;杏花开得晚,故红艳

语言修饰呈现美感,若写成“小梅零落”“飘落”就平淡,写成“小梅飘雪”就精美了。古诗词中,把花比作雪,不一定非得是白色的花;红色的花,也可以比喻成“雪”,所以有“红雪”或“胭脂雪”,如写樱桃花“红雪压枝柯”,写海棠“海棠飞落胭脂雪”

“小梅飘雪”写梅花飘落如雪。无论白梅花红梅。

第三句“夜深斜搭秋千索”。寒食节有荡秋千习俗,“秋千”扣题“寒食”。荡秋千一般在白天,夜深了,自然会把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很耐咀嚼。诗讲留白,虽然不写白天女子荡秋千,而写秋千静搭木架上,留有想象,白天曾有女子在这里荡过秋千,此时人已歇息了。

最后“楼阁朦胧烟雨中”,人已歇息,下起蒙蒙细雨,隔着朦胧,所住的楼阁隐约可见。

构思——

写寒食夜景,前两句写自然之景,首句写寒意和微风,次句写梅花飘落,杏花正开,夜色幽静而美。由自然环境写到事物,很合乎逻辑。

后两句写庭中、楼阁之景,里面藏着人物。神庙之笔:

写庭院之景,楼阁宵寒,秋千罢戏,其中有剪灯听雨人在也。

纯写景色,而其中自有‘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之意。

“夜深斜搭秋千索”句乃思人也。架上斜搭着秋千,实景,由这个实景,想象所思念的女子,回楼歇息了,所以秋千斜搭在木架上。

“楼阁朦胧烟雨中”表面写诗人隔着烟雨望着楼阁,实则是思念着楼阁中的女子。望着楼阁,想象女子在楼阁中是否入眠。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人思念着女子,却无法相见,只能这么望着。后两句表面写“秋千”、“楼阁”,背后都隐藏着人物。秋千,女子荡过的秋千;楼阁,女子歇宿的楼阁。这就是明见物,暗见人,

末句“楼阁朦胧烟雨中”意境极美,且诗人自身也写得极内敛、深情。这画面意境,与李商隐的“红楼隔雨相望冷”相似,也是写人隔着夜雨,望着女子住过的红楼望而不见,或女子已经不在楼中,已经人去楼空,于是下句说“珠箔飘灯独自归”,只好打着灯独自在雨中归来。

深院(韩偓)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碧芭蕉。

解题——

“深院”,说明所写乃是院景。

解句——

“鹅儿唼啑栀黄觜”:“唼啑”,形容鱼或水鸟吃食之声。“栀黄”,栀子果实色黄,指像栀子染成的黄色。写庭中的小鹅张开栀黄色的小嘴,发出吃食之声。

“凤子轻盈腻粉腰”“凤子”指大的蛱蝶。“腻粉”,脂粉。写庭中的蛱蝶舞动着粉色细腰在庭中轻盈地飞着。

可看对仗之精细:

前两句工稳对仗。对得很细,“鹅”对“凤”,“儿”对“子”。“唼啑”对“轻盈”,都是连绵词。“栀黄觜”对“腻粉腰”,对仗同样很精细,“栀黄”,“腻粉”,都是颜色词。宋很多对仗句,都极为精致巧妙。

看句法:

句子主干,是“鹅儿觜唼啑,凤子腰轻盈”,鹅儿的嘴发出吃食的声响,蛱蝶的腰很轻盈。不过这里语序调整,把“唼啑”、“轻盈”提前,是“鹅儿唼啑觜,凤子轻盈腰”。是栀黄色的嘴,故曰“鹅儿唼啑栀黄觜”;是什么样的腰呢?是脂粉色的腰。

黄庭坚的诗:

竹笋初生黄犊角,

蕨芽新长小儿拳。

竹笋初生,像角一样;蕨芽新长,像拳头一样。像什么样的角呢?像小黄犊的角,故曰“竹笋初生黄犊角”;像什么样的拳头呢?像小孩字的拳头一样。这都是在简单句中添加修饰词,使句子渐趋复杂。韩偓的鹅儿嘴,是“栀黄觜”;凤子腰,是“腻粉腰”。黄庭坚,竹笋像头角,是像“黄犊角”;蕨芽像拳头,是像“小儿拳”。我们除看构思方法,句法构成也要留意。

看炼字炼词:

鱼或水禽吃食的声音,用“唼啑”形容。水中漂一些落花、树叶,鱼儿会露出水面,用嘴去咬。鱼儿的这个动作,用“吞”字或“咬”字?很俗。古诗词里,一般用“唼”字形容。

“花落鱼争唼”“鱼唼落花游”改成“鱼咬落花游”就不好,要积累诗词中的雅词。有时一个蠢笨的字词,就足以彻底败坏全诗。

三句“深院下帘人昼寝”“深院”点出地点,扣题,说明前面所写鹅儿、凤子都是深院之景。此时,主人放下帘子,正在昼寝。末句“红蔷薇映碧芭蕉”,帘外的植物长得很盛,红色的蔷薇花开着,映着绿色的芭蕉。

构思方法——

写深院之景,前两句并列写院中动物之景,鹅儿吃食声,蝶儿轻盈地飞着。第三句写帘内之景,主人公在昼眠;第四句再转帘外之景,红色的蔷薇映着绿色的芭蕉。写景视角的移动,有点像杜牧的《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首写池面,二句写岸边,三四句又转向池面。 韩偓则是前两句写院中,三句转入帘内,四句再转向帘外。

杜牧两处写池面之景,但所写内容前后有很大变化,前面是写“菱透浮萍”,是水面植物;后面是写“鸳鸯相对”,是水面禽鸟。一静一动。而韩偓诗,也是两处写到院中帘外之景,前是写“鹅儿”、“凤子”,是小动物;后是写“蔷薇”、“芭蕉”,是色彩植物。一动一静。

启示——

写景,是写视角移动;在同一视角下,选择不同景物类型,或动或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杜牧笔下,三句写池面,一句写岸边。岸边之景是点缀内容,重点是池面。韩偓《深院》不同:

有三句(一二四句)写深院帘外之景,有鹅儿、凤子、蔷薇、芭蕉等意象,只有一句(第三句)是写帘内,主人公在帘内昼眠。

但这诗写帘外,尽管内容很多,却只是点缀;帘内主人公昼眠,一句,是重点。

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各种各样的解读,有的说:“精工的造境,情感隐然不漏。”有的说:“诗意朦胧而不确指。”

这首诗确实除了写景,还暗含有人物情感,至于什么情感,作者没有确指。但是可以发现主人公有心事。诗人写景,不是随便什么意象就入诗的,意象的选择都有作用。

“鹅儿”、“凤子”是很悠然自得的状态。

后写“红蔷薇映碧芭蕉”,色彩对比。深沉的庭院,人在帘内昼眠,外面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与帘内对比。衬着人的幽寂和冷落,带有一点失落和怅惘。

晏殊的《踏莎行》: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莺、燕那么悠然自在,炉香袅绕游丝浮动,祥和静谧,却有着淡淡的怅惘和失落。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细腻,内心也是很细腻的。拣择的意象,刻画的景物,多多少少会折射几分内在的情感。

特点:

两首七绝可以看出,韩偓写诗的特点,善于布置画景,色彩的搭配,动景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很善于通过对景物画面的刻画、描摹,若有若无地透露出景物之外的人物信息,去暗寓人物的心境、情感,笔触细腻。

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看完后两句,再看前两句,感觉前两句的写景,看似美好、宁静,实则透着些许冷清、孤寂。

第二首景物的热闹或色彩的浓烈,与人物的幽寂、冷落形成对比。值得学习通过景物刻画以暗寓人物心境、情感的写法。把它当成写景诗,学习一些景物刻画的技巧。

两首在刻画景物方面,表现方式的共同点:

后两句写景,都是先刻画一句人物静态,再转移视角,把画面定格到静景,使意境极清幽、隽永。

《寒食夜》后两句想象美人把秋千索斜搭在木架上,视角从架上的秋千,移到楼阁,写楼阁是“楼阁朦胧烟雨中”,这个静景极富意境,这种画面让人觉得很沉静、很清幽。

启示——

诗词的审美,对景物的刻画,偏幽静而不喜热闹。喧闹易俗,幽静易雅。诗味是要沉下心来咀嚼的,意境是要静下心来品味的。幽静之景,再以疏淡之笔出之,隔着一层来写,则显得格外深邈、隽永。这样的画面意境,会造成一种余韵,所谓“言有尽而味无穷”。《寒食夜》第三句说:“夜深斜搭秋千索。”如果第四句照直写她回到楼阁中歇息,俗。作者说“楼阁朦胧烟雨中”,推出一幅极幽远的静景。隔着烟雨,楼阁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至于人,全由读者去想象。余味隽永。

《深院》第三句人在帘内昼眠。如果第四句写继续写睡眠,就呆板。把视角移开,转到帘外,“红蔷薇映碧芭蕉”,这个画面对比好。人在帘内静静地睡着,外面的红蔷薇、绿芭蕉映着帘子,有一种安静的美好。

与《寒食夜》结尾相类似的写法,看两首宋人的七绝:

润州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昌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濛濛细雨中。

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前者是润州整个春色,笼罩在濛濛细雨中;后者是小小的海棠,独立在蒙蒙细雨中。一个是写大景,一个是写小景,但结处的写法如出一辙。都把所写之景置于蒙蒙细雨中,整个景象隔着细雨,显得朦胧隐约,也符合传统诗词中那种渺远隐约之美。

与《深院》结尾相类似的写法:

晓寒

曲曲屏山忆梦中,峭寒成阵入帘栊。

宿香销尽金猊冷,一树梅花怯晓风。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帘内睡眠,第三句写室内陈设,“宿香销尽金猊冷”,兽形的香炉中,香料已经烧尽;第四句把视角转向帘外,只有一树梅花在风中疏疏地开着,似乎有点怯寒的样子。第四句定格到帘外的静景。

寻诗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第三句写诗人推门出去要寻找诗思和灵感,第四句“乔木峥嵘明月中”,把画面定格到具体的静景。作者不说诗意在哪里,只是推出“乔木峥嵘明月中”这个画面,你能感受到满满的诗意。

如果前面说“醒来推户寻诗去”,后面跟着说“诗在春风花鸟中”,这种表达就蠢笨,交代得太直白,句子也缺乏力度。

陈与义的句子,“乔木峥嵘明月中”,树木在明月中,用“乔木峥嵘”,乔木见其高大,峥嵘见其奇崛挺拔之姿。

与之相类似的七绝范例:

江南春绝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念昔游(杜牧)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过巢邑(吴可)

竹杖芒鞋蹋短篷,没篙春水饱帆风。

两关三寺山无数,尽在濛濛烟雨中。

末句都是写雨中之景。

罗幕泥金窣地垂,夜香烧尽二更时。

不知帘外溶溶月,上到梅花第几枝。

绿窗诗

庭院深深早闭门,停针无语对黄昏。

碧纱窗外初生月,照见梅花欲断魂。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三首,室内人物活动,与室外幽静之景对比来写,隽永。

简介 :

欧阳滋生,文化学者,资深编辑,兼诗人、作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江西农业杂志社副社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省市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江西书画院特聘画师,南昌市诗歌学会名誉副会长等。 长年从事文学、诗词、写作等教学,1985年起执事文艺创作和报刊采编,任新闻和文学编辑30余年至今,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诗文800多万字,书法作品30多件,以及书画评论40多篇,已出版个人文学著作《枕畔流萤》《伊甸蛙鼓》《扁舟煮酒》《无风的随想》《雪犁》《澡雪集》等,出版合著(编)著作4部,2次获省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并获江西谷雨文学奖、滕王阁文学奖、省级书法作品奖等奖项40余。

扫码关注我

原创制作     《国艺副刊》

《国艺副刊》微信平台编辑部

顾问:谭五昌  郑允钦  张炜

主编:欧阳滋生

油画作品:傅桂明

编辑:念红

(0)

相关推荐

  • 清晨的美好

    天净沙·春 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译文: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杨柳垂条,秋千轻晃 ...

  • 诗词 |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夜深/寒食夜> (唐)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 楼阁朦胧烟雨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寒食节&qu ...

  • 【诗词楼阁】黄庆建老师作品(第一期)

    赏  荷 文/黄庆建(安徽) 出水芙蓉闪绿珠, 冰清玉洁不染污, 任凭烈日骄阳炽, 至若酷暑显红苏. 根根青蓬向天竖, 颗颗莲籽琳滿目, 荷香叶翠藕丝长, 芳馨品直然自如. 2020.5.12 观  ...

  • 【国艺副刊总第480期】开心杂志社文化下基层(国艺诗词班在南昌市小金台社区开讲)

    作者简介: 欧阳滋生,文化学者,资深编辑,兼诗人.作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江西农业杂志社副社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省市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诗歌创作委员会 ...

  • 【国艺副刊总第483期】讴阳说诗词

    国艺副刊 讴阳说诗词 01 七绝·秋天 吴柳铭 杏黄枣绿石榴红,金橘累累得意中. 可叹芙蓉花谢后, 空枝无果泣秋风. 讴阳点说:前二句贴题写景,语言色彩丰富,韵感足.第二句拟人,自然真切.转笔到位,尾 ...

  • 【国艺副刊总第477期】讴阳说诗词

    国艺 副刊 七绝·暗香 周丽 江南一夜梨花漫,竹伏庭厢换洁装. 风动幽香裾媚问?寒亭几束腊梅黄. 解  析  讴阳点说: 写景细腻,语言造境富含意象,景中藏人.由物见人亦显功夫.写人不见人,仅一个&q ...

  • 【国艺副刊总第475期】国艺课堂:关于诗词写作的语法知识

    欧 阳 滋 生 国 艺 副 刊 关于诗词写作的语法知识 2021/04/13 一.语法(文法) 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 正常人的语言习惯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红了樱桃 ...

  • 诗词一组【国艺副刊总第437期】

    讴阳诗词 七绝丨庚子喜逢 昨于酒肆幸遇书家徐新文王新园黄新农,画家张德林伍华,诗人陈连仁,武术家罗氏兄弟等.因疫后重逢,皆喜极尽兴,时感而赋绝句一首以庆.惜画家谌厚升因抗疫展画务无暇,亦憾之. 夏花时 ...

  • 【国艺副刊总第425期】诗词课堂:讴阳点评诗词

    国艺副刊 诗词点评 七绝·蝉鸣秋柳(原作) 柳垂秋后难拂面,蝉唱窗前易送愁. 桃李虽果梅蕾静,傲霜笑迎百花稠. (作者:罗建林) 说意:诗应节令咏物写景,意象运用富有趣味.头两句意格尤佳,状物描景用笔 ...

  • 【国艺副刊总第407期】诗词点评

    国艺副刊 作者简介 欧阳滋生,笔名讴阳,记者出身,江西农业杂志社副社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西书画院特聘画师,省市作协会员.以教书.做嫁衣为业,职事文科教学.文艺编辑多 ...

  • 【国艺副刊总第403期】讴阳点评诗词

    国艺副刊 guoyifukan 讲师简介 欧阳滋生,笔名讴阳,记者出身,江西农业杂志社副社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西书画院特聘画师,省市作协会员.以教书.做嫁衣为业,职 ...

  • 【国艺副刊总第396期】诗词课堂:讴阳点评诗词

    国艺副刊 诗词点评一 满庭芳·秋夜怀故人归家(原作) 霜染枫林,雨敲桂子,半浓半淡秋屏.晚风低弄,携与暗香听.今又迎君故地,蒙岭下.文塔升平.迷离纵,是身如影,诗酒忆曾经. 盈盈.平仄里,但抛青眼,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