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雷尼替丁存在致癌风险
2020 年 4 月 1 日,美国 FDA 发布公告,因雷尼替丁含有致癌物质 N-亚硝基二甲胺(NDMA),要求所以雷尼替丁生产企业立即下架,并召回其生产的所有非处方和处方雷尼替丁;所有服用非处方药雷尼替丁的患者应停止服用已有的任何制剂,并妥善处置,仍有治疗需求的患者可考虑其他替代药品;所有服用处方药雷尼替丁的患者,应立即与医疗专业人员讨论其他治疗方案。
雷尼替丁,又名呋喃硝胺,为强效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胃酸分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溃疡病的药品之一,作用比西咪替丁强 5~8 倍,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高,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不良反应小且安全。公开资料显示,雷尼替丁最早是由约翰·布拉德肖所在的Allen &Hanburys有限公司开发,原研公司是葛兰素史克,最早于1981年10月在英国上市。
根据Evaluate Pharma此前报告,在截至2018年累计销售收入TOP10药物中,雷尼替丁以947.2亿美元的累计销售额排名第7位,位列阿托伐他汀、利妥昔单抗、以那西普等明星药之后。
N-亚硝基二甲胺(NDMA)并不是雷尼替丁的活性成分,而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带入的杂质,是一种高毒性化学物质,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N-亚硝基二甲胺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毒性作用:NDMA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等方式进入体内,人长期接触或者反复接触N-亚硝基二甲胺(NDMA),会伤及肾、肺、睾丸、胃等,可导致肝功能损伤和肝硬化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会出现血液血小板计数下降、转氨酶浓度升高、分散性皮下出血及头痛、发烧、呕吐、腹痛、嗜睡、恶心、腹泻等症状。
致突变:NDMA的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基因突变,哺乳动物小鼠淋巴肉瘤细胞阳性;果蝇隐性伴性致死阳性。
致畸:NDMA体外细胞遗传损伤,中国仓鼠细胞染色体畸变阳性;体内细胞遗传损伤,啮齿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阳性。
致癌性: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但试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充分。IARC将其列为对实验动物有足够证据致癌物。小鼠吸入最小中毒浓度200μg/m3(26周,连续)致癌阳性;小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370mg/kg(56周,连续)致癌阳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经口20ppm×10周,而后30ppm×4周,进而50ppm×8周,出现肝损害,11周和12周发生死亡。N-亚硝基化合物可致多种动物、多种器官组织肿瘤,至今尚未发现有一种动物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有抵抗力。少量多次长期摄入或一次冲击剂量均可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