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090:晨钟暮鼓,安之若素——读《瓦尔登湖》

文/望月听雪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彩有天空。”这是海子的诗作,89年的3月,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随身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

苇岸喜欢徒步旅行,亲近大自然并观察入微,从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自然本身的丰富蕴含使他在阅读大地、书写大地的旅行中,获得一种精神家园的归宿感和满足感。《二十四节气》系列散文,当写到谷雨一篇时,如其生命一样戛然而止。曾经从海子处知晓《瓦尔登湖》,一连读了两遍,爱不释手,这是他在诗歌路上浅尝辄止,最终转向散文写作的因由。99年,因肝癌医治无效谢世,年仅39岁。

《瓦尔登湖》最早是由徐迟翻译到中国的,他一生为数众多的译作中,最珍爱的就是这本。徐老先生对《瓦尔登湖》的喜爱是溢于言表的,他在译者序中说道:“这本书是一本健康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作了极其动人的描写。读着它,自然会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断地将读者提升、提高。书已经摆在读者面前了,我不必多说什么了,因为说得再好,也比不上读者直接去读。”他评价梭罗的一生简单而馥郁、孤独而芬芳,思想卓尔不群。96年,82岁的徐迟坠楼身亡。

谁都不曾想到,《瓦尔登湖》会以这样的方式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跟随着三位诗人、作家的灵魂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异彩。一夜之间,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被一面湖水惊醒了。一本安静的书,不带一丝烟火气息地来到世间,寻找挚爱它的读者。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哈佛毕业,却崇尚回归田园,远离都市的喧闹,热爱简谱的生活,抛却财富,视金钱如粪土。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似高山流水,如曲径通幽,“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浑河水、一线如虹。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濛。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云容。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记录了作者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且读且叹,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经济篇》,梭罗描述了自己开始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叙述了与农夫和邻里的交往。这种亲身体验与交往中,了解到农民生活的艰难,批判了那些富人奢侈的生活,认为“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渭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颇有孔夫子贤徒颜回的风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梭罗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他生活的地方霍尔威尔“真正迷人之处”。文章的开头,展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每日的晨曦都是一份愉快的请柬,让我的生活和大自然一样简单纯净。”在这样的地方,梭罗认识到,“生也好,死也好,我们仅仅追求现实”,现实才是生活所应该追求的全部。

——《阅渎》,梭罗讨论了他对读书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读得好书,就是说,在实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生活使人加深对现实的看法,但一本优秀的书籍能使人得到进步。“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独处》,梭罗在森林中一个人生活所特有的孤寂感受,并没有正面的描述,而是通过其他一些动物来反衬心中的感觉,“夜晚在牛蛙的鸣叫中降临,荡漾的微风送来了湖对岸夜莺的歌声。赤杨和白杨的树叶在风中摇曳,牵动了我的心神,让我屏息;我内心的宁静有如这湖水,涟漪轻泛而不起波澜。晚风中轻拍的水波,如同那平静的湖面,丝毫不见风暴的迹象。”虽然寂寞使他“几乎不能呼吸”,但他认为这并不是生活中最可怕的,因为“宁静不可能是绝对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访客》,梭罗在这个时期里,虽然选择了一种隐居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他真的不想看到其他人。“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喜爱交际,任何精神旺盛的人来时,我一定像吸血的水蛭似的,紧紧吸住他不放。”梭罗与渔民、猎户、诗人和哲学家来往,一起交换生活的意见,认为来到这个森林的人,都是“朝圣者”。

——《豆地》,梭罗表达了劳动与收获的喜悦。他并非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而种豆,而是为了自已的自尊。通过自己亲自种植,收获豆子,并将多余的卖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人生的快乐与自尊。

——《与兽为邻》,梭罗描述了与自己共同生活在瓦尔登湖边的一些动物。它们在雪地上留下了生活的足迹,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作者认为“也许它们爱这一片湖水,理由跟我的是一样的吧”。也就是说这些动物和自己一样,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自由的生活才来到这个自由的森林。在《冬天的动物》中,梭罗还描述了冬季在瓦尔登湖的动物,它们使空旷的田野充满了活力。

——《冬天的湖》,“沙石闪烁的湖底与夏季相同;这里由一种经年无波的平静统治着,就像破晓时分琥珀色的天空。天堂在我们的脚下,也在我们的头顶。”这一段不禁想起“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梭罗极致绝美的遣词造句,让人叹为观止。

——《春天》,作者描述了春天来临后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终于开冻了,“春光来临之前的一切琐碎事”,都在春光的照耀下变得微不足道。“太阳的光线形成了直角,温暖的风吹散了雾和雨”,就这样,新的生命开始了自已的生活。“春天的来临,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频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结束语》,梭罗向所有的人宣讲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理想:“别给我爱,别给我金钱,别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们体内的生命,就像河流中的水。”“仅仅时光流转,不一定带来它的黎明。只有那一天的黎明才能将我们真正唤醒。更多的日子将被黎明照亮。太阳也是一颗晨星,如是而已。”新奇的事物正在无穷无尽地注入这个世界,而我们却忍受着不可思议的愚蠢。“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清华大学开始寄送录取通知书,随通知书一起寄出的,有校长邱勇致新生的信,以及为新生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瓦尔登湖》。这份大学录取通知书,载着所有少年对未来美好的希冀,如花瓣一般飘向每个莘莘学子的心田。第一份来自未来高校的祝福何其珍贵,这本《瓦尔登湖》的寄出又是何等用心良苦……

在给新生的信中,邱勇解释,《瓦尔登湖》在展示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状态。他希望新生们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和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并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在邱勇看来,《瓦尔登湖》既不是那种鸡汤式的麻醉剂、也不是鸡血般的兴奋剂,而是一本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书。它不是一本生活指南,而是内心的向导。而那个抽象的瓦尔登湖,并非本来意义上的隐居之地,而是可以让精神超凡脱俗的出尘之所,是安放洁净灵魂的故乡。邱勇推荐《瓦尔登湖》,是希望学生能够以精神上的洁净高远,去对抗无所不在的物质喧嚣,减轻利益交换原则所带来的焦虑,从而逃避这个年代的狂躁与沉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本书就是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影响了且正在影响着很多读者。当梭罗静静地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赏山林间的静美,听鸟语兽鸣,闻果蔬花香,返璞归真,一耕耘,一收获,山水间的诗情画意,田园间的农家情趣……每次读者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们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们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地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去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繁华尽处,寻一处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