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蜉蝣》是《诗》的第150首。这是一首生命感叹诗,借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子,比喻人类生命在消亡前短暂的美丽,表达对于终须面临消亡的困惑和感慨,是最早地自我叹息生命短暂、光阴易逝的诗。
《蜉蝣》是《诗》之曹风的第一首。《诗》共有“十五国风”:周南 11篇、召南14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kuài)风4篇、曹风4篇(我们读到这里啦!!!)、豳(bīn)风7篇。
《蜉蝣》的主旨,古往今来,分歧不大。《毛诗序》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但都不得不接受人生苦短这个残酷的事实。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传达的是贵族以下阶层的某种情绪--任凭如何华丽奢侈,都躲不过是在奔向死亡。在理解此诗时,后来者只是加重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减轻了对富贵奢侈的讽刺而已。
曹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87年),国君是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duó),姬姓、伯爵。西周时期,曹国是一方大国,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与晋、鲁、卫、蔡同列“十二诸侯”。曹国建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疆域大致辖今山东省西南部菏泽一带。陶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之中”,全国性经济大都会。
正如《蜉蝣》所叹人生苦短一样,曹国是灭国较早的国家!春秋时期,曹国逐步沦为中原地区二流诸侯国,晋楚争霸,曹国成为受害者之一。晋公子重耳落难之时经过曹国,曹共公无礼对待。晋文公即位,讨伐曹国,曹共公被俘。晋、楚城濮之战(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国失败,曹国亲又附于晋国。春秋末期,曹、宋交恶。曹悼公被囚至死,曹国内乱。曹伯阳继位,好田戈之事,离晋侵宋。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曹。曹国灭亡,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曹叔振铎即为曹姓始祖,汉相曹参即其后裔。
蜉  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注释:1、蜉蝣(fú yóu):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2、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3、衣裳:比喻蜉蝣的羽翼如衣服一样。楚楚:鲜明貌,蜉蝣的翅膀极薄而透明。一说整齐干净。4、於(wū):通“乌”,何,哪里。归处:即死后的归依之处。古代死人谓之归人。5、采采:光洁鲜艳貌。6、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穴”。一说改变容貌。一说鲜明的样子。7、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此处比喻蜉蝣的羽翼。8、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
《蜉蝣》中“衣裳楚楚”,有如今天的“衣冠楚楚”,只是人生的皮毛,终难掩容颜易老,青春不在。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及普通民众也许因此对人生真谛有更多地忧惧、伤感和思考。准确地表达这种生命情感,正是此诗独具艺术特色之处。
微弱蜉蝣空中舞,漂亮外衣色夺目。
其生苦短徒叹息,人生何处是归宿?
细小蜉蝣振翅飞,尽情展示华美衣。
其生苦短徒叹息,人生何处可栖息?
柔嫩蜉蝣破土出,舞动雪白麻纹衣。
其生苦短徒叹息,人生归宿在哪里?
《蜉蝣》是一首通篇感叹人生短暂的诗歌,《诗经》中其它作品如《唐风·蟋蟀》和《小雅·頍(kuǐ)弁(biàn)》也表达过感叹生命易逝的类似情感,但真正触及生与死的主题,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悲叹的作品相对较少,本诗可谓是第一首。“乱世枭雄”曹操在其《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叹,当是受此人文情怀影响吧。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