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岳||【散文】草木札记

 
      草 木 札 记
                   文/立岳
周敦颐有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他爱莲花是出了名的,以花喻人,令人敬仰。生性散淡的我却喜欢乡野上那一眼望不到边朴实的草木,这种心境,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这样描述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人类与草木的牵连就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血亲”,回溯到我们的先人那里,无论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还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无论是灞桥的折柳相赠,还是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喻;无论是重阳登高茱萸插遍的怀思,还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飘逸,草木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思和魂灵,“有血有肉”地生存在人们的生活中。
 
        01 葛巴草

葛巴草,绿茵茵。
唱个歌,把狗听。
开黄花,结樱桃。
樱桃破,狗拉磨。
......
 
儿歌中的葛巴草在乡野里是最难缠的。这种草生命力特别强,无论田埂上,小路边,它都能茁壮成长,它的成长不是拧巴、磕磕碰碰的,是缠缠绵绵的,至于肥沃的田间更是它大显身手的好地方。它们一节节向前铺展,每铺展一节,节上就生出须根,扎入土中,长成新的草儿。这样一来,一丛葛巴草,几天之后就会铺成泱泱一大片。
 
葛巴草,薅下来或锄下后,不能随意乱扔,随意一撂,几天之后,它又落地生根,因此,有经验的农夫就把它锄了,翻个过一堆堆堆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一个晌午头也就蔫了。也有的随手把它搭在玉米叶子上或驴杆棍上,让它上不承雨露下不着土,吊在当中,也就无法再“坐窝”(生长)了。
 
乡人,就是依草而生,依草而活,一方面既和草顽强争斗着,刀砍叉挖,火烧烟熏,一方面又离不开这原上的离离之草。夜幕降临的时候,外公把我和小舅割回来的葛巴草、牛筋草用铡刀铡了喂牛。外公蹲着身子续草,小舅右手握着刀把,左脚蹬紧,然后抬起铡刀用力地切下去,切成了一截一截短短的草料,听着铡刀“咔嚓咔嚓......”的声音,伴随着牛“悉悉索索”的吃草声,夜是那么的宁静,所有的困乏全部烟消云散。寸草铡三遍,没料也上膘。吃饱了老黄牛,则卧在盘子粗的枣树下,悠闲地“倒着沫”,感情还在咀嚼回味葛巴草的香甜呢......
 
草木通灵,相人不远。草木虽然一辈子是悄无声息的,从出生长在哪儿,这一辈子就在哪儿。冬天它们汲取冰雪融化的细流,呼吸旷野的空气,一刻不停地参与生命的活动,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摇曳着春色的深浅,婀娜着时节的平仄,跌宕着生命的韵律,或是绿意盎然,或是百媚千红,吐露清芬,各舒其韵。不管是一季,还是一瞬间,都要付出该有的热情和希望。它们坚守自我,不以蓝天的高远而自卑,也不因昆虫矮小而骄傲,沉默如初,生生不息。
 
人的激情是虚无的,依附于草木之中,便成了实物。与草木相亲,便是好光阴。到了某个年纪,当你放下身边诸多的虚无,也就明白了真正让岁月美丽的不是外在,而是历经岁月沉淀后有趣的灵魂。
               
       02 茅草
吃茅芽,
屙套子,
给你老爷编帽子。
风吹帽子圆圈转,
老爷俩手捂住蛋。
 
三月三,茅芽尖。儿时最得意的事就是和小伙伴们一块奔向田野,哼着儿歌,嚼着茅芽,在青青原野上高兴地追逐、撒欢,童年的欢乐沁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流动在春风里,香到岁月深处。
 
茅芽包得细致巧妙,剥的时候不能猴急,一急就剥碎,得一层一层地剥,青草味就一缕一缕地发出,等到露出一穗雪白的肉时,那就是茅草的花。放在嘴里嚼,柔软软,甜丝丝,水润润,那可是饥渴年代时我们最贴心的食物。大约七八天光景,茅芽抽茎拔穗,田边、地头、沟沿、河畔或地里尽是雪白的一片片的茅芽穗儿,擎着白白的花絮,一丛丛一片片,真有点像芦苇的花,远远望去,如云似雪,装点着春天的茫茫原野。这个时候茅芽中的水分会变得很少,吃的时候像嚼棉花套子一样,难以下咽,所以就有了“吃茅芽,屙套子,给你老爷编帽子......”的童谣,王俊义老师在《西峡民谣辞典》里有过详尽生动的描述。
 
深秋的时候,茅草黄了,迎着萧瑟的风四处摇摆,农人们用镰刀把他们割下来,摊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当柴火烧。冬日里,茅草孤刁刁地立在冬日里,只需一根火柴,茅草便熊熊燃烧起来,风借火势,火助风威,呈燎原之势此起彼伏地延伸着,蔚为壮观。中间夹杂着“霹雳啪啦”的声响,像是过年放的鞭炮,烧荒给人带来的欢乐和刺激实在是无与伦比的。火灭了,满坡都是焦灰,在狂风疏雨中,三分碾作尘埃,七分化作肥料。就这样,茅草荣枯了一季,最后又归寂于黄土。继而想到了与草相伴一生的人,从幼年、童年、青年、壮年,再到老年,世事荣枯,代代轮回,循环往复。
 
       03 榆木疙瘩
 
东家妞,西家娃,采了榆钱过家家。
又不癫,又不仙,拾得榆钱当酒钱。
 
这两句话前一句是歌谣,后一句是明曲。就像家乡的榆树分为两种,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野榆为丛生,为灌木,总长在荒郊破院,是乡野里最低调的草木之一。它性极其柔弱,枝条是编制箩筐的好材料,箩筐经久耐用;用它编制的囤也是上好的囤,能几代传承。野榆命短,多是春生秋伐,也就是枣胡解板,一老就失去柔润,只能丢份当柴烧。
 
家榆为棵生,为落叶乔木,多栽在院里或房前,是先开花后长叶,花为榆钱,是旧时豫西南青黄不接时的救命粮。榆钱吃法有很多种,最平常的就是将从树上捋下的榆钱淘洗干净,拌上适量的包谷面或白面放到锅里蒸半个小时即可起锅。拌上用醋、蒜泥、麻油等调料调制的汁水,香得人垂涎欲滴。家榆树性韧,表皮多褶皱,伏天之时树皮褶皱间好生虫,俗称“榆虱”,进而变为“榆壳子”,学名“榆兰金花虫”,攀附在榆树叶上,肆无忌惮地啃噬榆叶,碧绿如玉的叶子给整得豁豁牙牙、蔫里吧唧,影响了树的生长。
 
家榆寿命长,越老越显得主贵,其木料瓷实,刀劈不断、钉扎不进,耐沤耐潮、刚中带柔,划归“硬杂木”序列。打成家具百年不烂,在民间素有“北榆南榉”和“榆木过樑桐木檩,椿树柱子顶千金”之说。乡邻们对日常那些“思想不开窍,顽固执著”的人,常常冠以“榆木疙瘩不开窍”的称谓,可见榆树木质的坚硬。但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忌讳,老人们在活着的时候经常唠叨着他的子孙,说死了之后再不济也不能用它作枋子(棺材)。为什么呢,旧时犯人脖子中挂着的枷锁所用木料正是榆木。活着时吃了万般苦,死了不能再受枷锁累。这表达了乡人朴素自由的意愿,而真正超脱云外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依旧是“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读明曲“又不癫,又不仙,拾得榆钱当酒钱”,感觉意趣盎然,如果真的是疯疯癫癫,当然可以拿榆钱付酒钱。古人的这种洒脱诗意,的确令人神往。可是如今谁要是拿着榆钱当酒钱的话,肯定要挨顿臭骂了。
 
又有唐朝诗人、道教学者施肩吾在《戏咏榆荚》诗中吟道:“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随着乡野榆树的渐渐隐退衰落,除了一丝怅然,更多的是儿时爬树捋榆钱的惬意情景,翻飞的不仅仅是行行诗意,更是锅灶里飘出榆钱蒸饭的香味。        
 
       04 草木物语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荣枯有定,盛衰必然。
 
世间万物都不过是在四季的轮回里更替变迁而已,只是这种轮回没有终结,它的精神不会老去。
 
草木深深,福佑其中。
花果累累,生之有养。
 
拂去生活的浮萍,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个性地生活,也不失为一种隐者风范。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 ● 丁尼生留下过一句哲语:“当你从头到尾弄懂了一朵小花,你就读懂了上帝和人”,这个与东方禅意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涵。
 
白落梅曾说:“人生静美,赏过几度秋月春风,赏罢几次离合聚散,当是足矣。我亦有不舍,到底不能随了心性,怕辜负了人世太多生灵,怎敢用情至深。莫若像草木山石一样流经千年繁华,终是沉静洒脱,自然有情。”
 
乡野流传的不仅仅是这些草木,还有很多很多,如麻食菜、灰灰菜、拉拉秧、车前子、菟丝子、蛤蟆皮、黄花苗;如苦楝树、槐树、柳树、楸树等等,与李佩甫《生命册》中记述的虫嫂、老姑夫、梁五方、春才等鲜活人物一样,组成了生命的一幅幅画册,当你融入草木,心中盛装着的风景,就是你所遇见的人间。

立岳:

     原名秦丽月,河南新野人,文风散淡,个性随和,爱书法,好行隶,喜游山水,聊寄情怀。

谷 亮:

    70后,自由职业者、主持人、教书匠、演员。无科班出身的光环,千禧之年与麦结缘,而立之年方幡然醒悟:此生应属于舞台,遂创立主持工作室。

    为了传承主持和声音艺术,开始带成人学生,因成人学生时间无法满足教学的热忱,不惑之年起像带小徒弟一样带播音主持与表演班孩子,成立教书匠谷亮私塾。

【联系方式:13803773021

(0)

相关推荐

  • 舌尖上的乡野草木

    我的童年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年景的农村孩子,吃食上是贫瘠寡淡的,除却一日三餐,基本无他.即便那般,到了如今反刍过往回首旧事时,难忘的仍是那股乡野之间草木味道,曾那般活色生香地回旋在幼年的口舌之间. ...

  • 唐亚:乡间的那些“野味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乡间的那些"野味儿" 作者 | 唐亚 原创 | ...

  • 回味童年∣那些逝去的乡野美味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 孩提时,值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候的鲁北农村刚解决温饱.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童年的记忆里,我没有"可比克".没有"旺旺".没有"K ...

  • 岁岁枯荣说茅草

    岁岁枯荣说茅草 ----文/荒夫---- 在家乡的荒山野岭中,除了竹木和柴薪,最常见.也是最平凡不过的,当属茅草.如同广大世世代代与土地为伴的父老乡亲一样. 茅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青茅.白茅等多种. ...

  • 乡村的芭茅花

    对于一个生于乡野,长在乡野的人来说,没有被乡间的芭茅割伤过的童年,是一种缺失无趣的童年.儿时躲猫猫,你追我赶,玩打游击游戏,少不了藏藏躲躲,而最终败露的,往往都是被芭茅草的锯齿割伤时疼痛的不忍呻吟声. ...

  • 立岳||【散文】《情寄西峡慕名师》

        情 寄 西 峡 慕 名 师                   文 / 立 岳 确切来说,对于山城西峡,我的记忆是断续凌乱的.比如乱世枭雄别廷芳,比如农民作家乔典运,比如猕猴桃和香菇酱等等,直 ...

  • 立岳||【散文】《行在路上》

    行 在 路 上 文/立岳 秋雨大师曾说"行者无疆".而人生,就是行在路上,哪怕是光着脚丫,或是穿着千层底,只要踏实地走在路上,就是一种生命的自由和怒放. 路是心的选择,心若晴朗,路 ...

  • 立岳||【散文】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看到其他伙伴有小人书看,非常的眼红.就死乞白赖地跟在小伙伴的屁股后面,说尽好话并押了自做的洋火枪(火柴枪),才借得几本,晚上凑在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翻看,鼻 ...

  • 立岳||【散文】 一条河流的名字

    一条河流的名字          文/立岳 01 这是一条北方再普通不过的河流,普通得竟让人忽略了它的存在,等人们回过神来,才发现它早已断流了十余年了.一条河的断流,看似起源于一个截留不起眼的细节,却 ...

  • 立岳||【散文】 荐贤岭上

         荐 贤 岭 上          文/立岳 荐贤岭,也叫分水岭,是三国时期遗留在镇上较为出名的古迹之一. 据史料记载,旧时沙堰土寨有寨门四座,东西南北门楼上分别镶嵌着一块古朴典雅的石刻门楣横 ...

  • 立岳||【散文】 桑葚熟了

          桑 葚 熟 了                      文/立岳 谷雨落,桑葚红. 那晚,我沿着104国道上的人行道散步,两边的村庄错落有致,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青砖绿瓦,古色古香,周遭 ...

  • 立岳||【散文】敬畏麦子

             敬 畏 麦 子                                      文/立岳 我是何时疏于麦子的,我已经无法记起.但是疏于,并不代表遗忘,朴实的麦子里留存我成长 ...

  • 立岳||【散文】蝉鸣的夏天

           蝉鸣的夏天                文/立岳 有蝉鸣,夏天才热烈. 我童年对夏天的记忆,是从蝉的鸣叫中开始的.斑驳摇曳的树影,枝头间躲藏着圆墩墩的知了,两翼后的空腔里长有像钹一样的 ...

  • 立岳||【散文】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故乡                        文/立岳                                    01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两个故乡.   一个是物理的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