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二十四开国功臣:杜如晦
刀笔之吏杜如晦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在唐太宗李世民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杜如晦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人和房玄龄齐名,且有房谋杜断的美称。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和房玄龄相似,杜如晦也出自于官宦世家。杜如晦的祖上曾经是北周的重臣,传到其祖父杜果的时候,杜家也就成为了京兆大族。杜果曾任隋朝的工部尚书,并深得隋文帝的信任。杜如晦出生在这样的世家大族,自然是聪慧过人。
年轻时期的杜如晦聪慧过人,他不仅熟读经典,而且更兼治国之才。要不是隋末天下大乱,可能杜如晦也会做到朝廷一方大员。
杜如晦和李世民相识很晚,不过二人却有很深的感情。当李世民进入长安之后,他就听到了杜如晦的贤明。为了招杜如晦进入自己的秦王府,李世民可谓是费劲了心思。杜如晦素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也深知太宗之心胸,为了使自己的一番抱负不至于浪费,杜如晦最终加入了秦王府的阵营。
唐高祖李渊在位时期,李世民与兄长李建成之间的太子之争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作为李世民的谋士,杜如晦也经常为李世民出谋划策。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杜如晦也招致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反感。为了削弱秦王的羽翼,李建成遂进谗言诬陷杜如晦。
杜如晦遭到了李建成的诬陷,不过,李世民毕竟不是无能之辈,他自然深知杜如晦的重要性。就在方杜二人即将被调往地方任职的前一天,李世民终于进宫见到了自己的父皇。他对高祖李渊晓之以情,并极力说明杜如晦的治国之才。在李世民的劝说下,高祖李渊最终改变了主意。
这次事件以李世民的完胜而结束,不过,也正是这件事情,才使得杜如晦更加倾向于秦王府。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杜如晦便成为了李世民麾下举足轻重的谋士。
李建成、李元吉看到自己的诬陷之计失效,于是决定拿李世民开刀。公元626年7月,李建成与李元吉秘密部署,他们打算在玄武门诛杀李世民。不过,这一消息被秦王府的人马知晓。在杜如晦等人的帮助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动兵变。当晚,秦王府兵马就悄悄埋伏在了玄武门。到了第二日,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分别进入玄武门,而这时,秦王府的兵马突然将他们包围,李世民仅仅只用了一支箭,就让这次太子之争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杜如晦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他一手与李世民策划了整个兵变。因为其特殊的功劳,李世民在称帝后便称其为第一等的名臣。
杜如晦虽然辅佐李世民的时间不如房玄龄长,但此人却对太宗年间的政策制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太宗所施的政策,大多都是按照杜如晦的遗愿来实行的。唐太宗继位后,杜如晦曾与房玄龄一起研究历朝历代的典章制度,经过他们的努力,大唐帝国最终走向了正轨。
公元630年,一代名臣杜如晦最终病逝于长安。而他去世后,李世民也非常悲痛,甚至罢朝三日怀念重臣。为了表彰杜如晦的功劳,李世民赠封其为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