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粽叶飘香,母爱情深
粽叶飘香,母爱情深
申红兰||山西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粽子节、五黄节、解粽节、五月节、端礼节等等,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大节,其由来传说甚多,但最多的广为人知的是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写的,端午节也因屈原而传承至今,同时也留下来很多风俗习惯。比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不同地区风俗也不一样,但包粽子好像是全国都盛行。
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时,不仅要包粽子,还要缝制香包给小孩子戴。香包是用颜色艳丽的布剪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状,或者花花草草,然后装上艾草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缝制好,给小孩子们佩戴在身上。巧手的媳妇还会用五彩丝线编织成网状的小袋子,里面装上雄黄给孩子们挂在胸前。据说佩戴这些东西是为了驱妖避邪、防蚊虫、祈求好运之意。所以,端午的前几天,全村的媳妇儿都像比赛似的给自家的孩子全副武装,好像这些彩色的丝线是他们送给孩子的护身符。
其实,这些不仅仅是迷信。五月初,冬眠的蛇将要苏醒出来觅食。在农村人们下地时,常会遇到蛇,戴上五彩丝线,涂上雄黄药膏后,蛇看见会害怕,就不敢近身了。至于蛇怕不怕五彩丝线我不知道,但是一定是害怕雄黄的。想起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为了证实妻子人妖的身份,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雄黄酒,最后导致她现出原形。所以说,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是有科学依据的。
小时候特别爱吃母亲做的粽子,母亲煮粽子很会把握时间和火候,他做的粽子总是叶子翠绿鲜嫩,米粒软硬适中,吃一口沁人心扉。可是长大后,离家越来越远,再加上后来结婚,回家更成了一种奢望。虽然市场上也有卖的粽子,但总没有母亲做得好吃。对母亲粽子的思念越来越深,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在吃母亲包的粽子。直到我生孩子那一年,记得预产期就是端午节那几天,母亲担心我生完孩子后,吃不上粽子,就特意提前包好,坐了五六个小时的车给我送来尝鲜(我们这边的习俗,生完孩子后有许多忌口)。那顿粽子,吃得我泪水长流。
又到吃粽子的时候了。想起疫情那年就吃了两次粽子,也许你会很惊讶,是真的吗?。由于疫情,寒假结束后大宝没有开学,有一天,去姥姥家大宝无意说起想吃粽子,两三天后,母亲便送来了粽子,大宝欢喜得很。我们都知道,包粽子的材料中,除了粽叶其他都可以买到。母亲便是用去年剩的叶子做了一些,但味道依然醇香。
母亲,虽已年逾古稀,但仍然神采奕奕,腿脚利落。她是个急性子的人,每年都会赶在端午节前夕,把粽子包好。然后,打电话给我和哥哥让去拿。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有求必应。只要自己能够做到的,永远都会倾其所有给到你。这也许就是母爱伟大的缘故吧!母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无私。母爱是简单而自然的,母爱之所以简单、自然,是因为母爱是真实的。母爱是丰硕而永不衰竭的,母爱之所以永不衰退,是因为母爱是有力量的。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愿时光不老,母亲永远健康长寿,让我们每年都能吃到她做的粽子。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申红兰,山西省晋城人,普通职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曾在当地纸媒发表过小文章,有文章刊登在《新民晚报社区刊》,在单位内部刊物经常发表简讯。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