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经数理秘笈》的一点笔记
历来对《易经》的研究,可分为象、数、理。
象,就是取象类比,比如乾卦象征天、马、阳气等,取象本应是“应用万端,存乎一心”,却也容易被一些投机分子利用,东汉时期大量的谶纬图书即由于此,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谣言。而《易经》中的数与象联系紧密,合称“象数”,比如《系辞》言:大衍之數五十,用之四十又九”。三国时王弼为排斥这股谶纬之风,全以“理”注解《易经》,史称“王弼扫象”,理即是哲理,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有催人奋进的意义。到唐朝时,王弼的周易注被孔颖达编订为科举必考书,于是义理派大行天下而象数派日渐式微。
到北宋时,由陈抟老祖提倡,后来又有周敦颐等人,象数易学才有起色,直到邵康节先生写出《皇极经世书》,象数易学才慢慢被学人接受。四大名著里面的《西游记》、《水浒传》皆是以《皇极经世书》开篇,可想而知此书当时影响一定很广。但《皇极经世书》内容十分晦涩难懂,慢慢学者研究的就少了,千年以来寥寥数人而已。此后象数易学又渐沉寂。确实,象数如果讲不清楚,那就是最接近“迷信”的事物。
现在人喜欢把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河图、洛书、各种算卦术统统归结到《周易》里面,再斥之为封建迷信,时不时拎出来戏谑一番。这当然是一种不讲理的做法,因为他们根本对这些事物毫无了解。至少再千年以来官方倡导的学问中,《周易》和前面那些概念极少有关系的,俗称的算卦术中,也只有六爻术用到周易,其余如太乙、奇门、紫微之类,都没有直接用到。
但是《易经》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真的没有关系吗?在《易经数理秘笈》这本书出世之前,真的没有人能说得清。说“出世”是因为这是一本家族秘传千年的书,直到现在才公开,读过后才知道《易经》、《黄帝内经》、《周髀算经》、古代天文历法、河图洛书其实都是一个整体!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真的是十分震撼,因为在看这本书之前,也用到河图洛书天干地支之类,但为什么要这样用,原因是什么都没有讲,看了《秘笈》才恍然大悟。猜测一下,对于这本书所讲内容古代司天监应当是懂的,但却作为帝王的禁脔而被绝对禁止传播。原来晦涩的语句在懂了这个理之后豁然贯通,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讲一些道理鸡汤,而是有严谨的数理推算在其中,只不过数理部分被皇权刻意隐去,所以才造成今日的情况。
由于古今一些表达方式的不同,加上作者由于十年浩劫深受摧残,导致此书被一些认为不知所云,殊为可笑。而在看此书前学过一些易学知识的话,一定被此书震撼到无以复加。此书的精华部分我最近用两个多月时间看完了第三遍,还是有非常多没看懂的地方,但是它所讲的梗概大致清楚了。现在将我对此书的一些总结笔记记下,留待以后有更深理解时,回头看看可以知道此时的浅薄。
前面闲话有点多 以下是才是正篇
一.
九是十进制中最大的个位数,《内经》: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洛书中即用到九数,所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一个数不论出现在个位还是十位,都表示出现了,九九八十一,个位为一,可以说九九归一。81为矩数,规矩的矩,规矩日光为人所用。
二.
日光即是指0数,1得日光为10,再得依次为100、1000、10000以至无限,不论大到多少,都除以81取余数,余数就表示进入地上为人所用的象数,这是矩数之用。
三.
规矩规矩,矩数81,规数为60,《周易》第60卦为节,节规,节归。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60取余数即得其卦,64卦这里只会用60卦,4卦不用,这里和《皇极经世书》惊人一致。
四.
81被节之后为21,第21卦为噬嗑,噬可理解为吃、咬断、砍断,砍断的就是日光,以为人所用。
五.
说易经是对古天文学的记录也未尝不可。周天记为360,360等于36乘以10,“天有十日”,这里就是10天干的来源,第36卦为明夷,明入地中明夷,这里“明”指的就是日光,日光入地,卦辞与数理完全符合。
六.
60等于12乘5,12表示12方位,故称“地”支。这里就是五行的来源,12方位转5圈,就得到60,这就是五行!五个位置!五行绝不是五种物质。60为记时间的单位,所以一小时60分,一分钟60秒!
七.
12地支分成三组,子午卯酉、寅申巳亥、辰戌丑未,这个分法在算卦术中常用,很亲切。子午卯酉表示赤道,象征日光轨迹,辰戌丑未为黄道,对赤道起辅助作用,寅申巳亥为白道,象征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赤道一,黄道二,白道三。
八.
古时测量日影的圭表都是八尺,2.5.8都是黄道之数,第八卦为比,比较。8加12为20,表示未8二行,第二十卦为观,观看。20与8都是未位,从卦名可看出,都是观测一类。
九.
天圆地方,周天气数360为圆,360为90乘4,此即四象四季之来源。地本非方,謂其用,其数为81,大九宫中套九宫。四象既分,五行以出,90等于18乘5,18为白道3.6.9之最小公倍数,表示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