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又闻槐花香
五月又闻槐花香
文/ 张浩洪
五月初燥热的风中,我缓缓地步出小屋,仰脸看到了院中的几棵高大的树木。其中的杨树、柳树早已是郁郁葱葱、绿叶婆娑,而夹杂于其间的两棵洋槐树,则是嫩芽初绽,繁花满枝。但见一串串的槐花,似一颗颗串连在一起的洁白珍珠,纯净无暇,流光熠熠,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摇来摆去,随着阵阵和风吹过,槐花散发着幽幽香气,是那样的温馨馥郁,那样的清新扑鼻,那样的迷离醉人。那些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小蜜蜂,就像一群不邀而至的客人,亲昵地伏在花蕊之上,贪婪地吸吮着甜甜的蜜汁。
槐花,实在喜人,它们似玉,洁白无瑕,虽没有白玉那么珍贵出奇,却有着自身的芬芳与氤氲;虽缺少白玉那种质地坚硬的独特性格,却有着自身柔润随和的亮节高风。当万紫千红的仲春已过,桃花、梨花、杏花、樱花业已凋谢,人们少花观赏之时,槐花正好补充这个空缺,独树一帜地绽放于天地间。槐花,它总是那样默默无闻,总是那样低调,尽管以自身喷香吐蕊招来了无数蜂蝶的青睐,却是从不张扬与炫耀;尽管不会有人对它们加以浇水、施肥、剪枝,甚至于不屑一顾,但它也从不气馁灰心,照样年复一年地展现着自己的芬芳。正如清末诗人龚自珍所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槐花儿的花期是短暂的,暮春的大风来临之时,洁白的槐花就会无怨无悔地从母亲温柔的怀抱中分离开来,轻飘飘地散落于树下,落在草丛、路旁、河沟之中,也从不顾及地点的偏僻与低下,直到腐烂化成腐殖质,回归大地怀抱之中。
这就是槐花的品质和性格,从有槐树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们与人类总有着不可分开的缘源。在赞扬它们之余,我想到了幼年曾经与槐花为伴的如梦时光,七八岁的年龄,我与那些不谙世事的众多伙伴,经常穿行于村北的槐树林中,那里,一棵棵槐树,像一队队矗立于天地间的士兵,昂首挺胸,笔直向上,直刺云天,茂盛的树冠,碧绿的树叶,树影婆娑,遮天蔽日。春末夏初时节,树下遍布一层绿油油的小草,似马鬃,密密麻麻的;像毛毯,松松软软的。我们坐在上面,玩游戏,翻筋斗,吵吵嚷嚷,高兴得简直都乐翻了天。树上的小鸟,倒是不理会这些,照样在上面欢腾跳跃,依旧在枝条间鸣唱啁啾。槐花盛开之时,我们个个都不顾针刺的扎手,爬到树上,捋下一串串白如雪、净如玉的槐花,放入口中咀嚼起来,顿时,一股清香、甘甜的味道,充斥口腔。当时的欢畅景象,愉悦心情,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想起来,总是回味无穷!
对于槐花的情感,犹如对早已长眠于地下的慈母的悠悠哀思一样,是那样的深厚,那样的绵长。
清楚地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正在学校就读。在经济困难,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为了让我们几个半大小子能够吃上几顿饱饭,疲惫不堪的母亲,经常带领着我们到地里和山里,四处寻找能够填饱肚子的代食品。其中的一种就是槐花。因为槐花长在树上,质地纯洁,味道甘甜,将它弄回家中,用水一焯,洒上少量的玉米面,既能蒸疙瘩,又能蒸窝头。这种“掺杂使假”的饭食,吃起来可口,能清热凉血,吞咽起来也很顺利,我们哥儿几个常常吃得是欢天喜地。然而,我们的母亲,即使对于这些代食品,却仍然是舍不得食用。慈爱的老人家总是先让我们几个小辈和父亲吃饱吃足,而她,则是星星点点地吃上几口而已,常常是喝些菜汤、稀饭聊以充饥。当我们姐弟发现,老人家在收拾饭桌之时,用粗糙的手指,蘸上口水,将一点点掉在桌上的饭渣子放进口中之时,一种愧为人子的酸楚像蝎子一样蜇伤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多么值得敬重的母亲啊,多么慈祥的妈妈啊,她老人家为了家业的兴旺,一生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地日夜操劳,将全部的爱,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我们,这种只求付出,不求索取的精神;这种不为个人,只为儿女的高尚道德,和那些在长在树上的槐花,又是多么的相似?槐花自绽开那天起,就抱定了任人观赏、任人采摘的宗旨,待到成熟以后,又默默无闻地离开枝头,静悄悄地回归大地的怀抱;我的母亲,从初为人母时起,就抱定了尽全部的母爱,哺育、培养我们这些小辈的执着信念,直到她白发满头、精力耗尽,最后安静地合上眼睛,毫无遗憾地离开我们。
每当看到这洁白芬芳的槐花,我常常会想起母亲所给予我们的,如大海一样绵延无尽的恩德,和无怨无悔的付出,这朴实的感恩情结时时地激励着我不断地增长才干,提升道德水准,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有益的事,问心无愧、堂堂正正地生于天地之间。
作者简介:张浩洪,退休干部,现返聘于滦南县地方志办公室,文学爱好者。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编委会
顾 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本期编辑:徐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