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美元并购案ARM还在继续!华为曝光新计划,自研RISC-V芯片诞生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468569752525294115%22%7D&n_type=-1&p_from=-1

芯片对于现如今科技的发展,就好比人体的“大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芯片领域拥有多少的核心技术,也能够很好的决定一个国家科技的领先程度,目前芯片领域大部分的核心技术都由欧美国家占据,虽然在亚洲市场拥有台积电以及三星这两大芯片代工巨头,但在制造芯片的过程中依然摆脱不了欧美的技术。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每年都需要耗费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芯片,一度超过了原油的进口总额,在相关限制之下,国内企业获取芯片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布局完整的国产化产业链,也让我国在半导体领域走得举步维艰。

400亿美元收购计划还在继续

有稍微了解芯片制造过程的人,应该都知道芯片制造被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设计研发、制造成型以及封装测试,而作为芯片初期阶段的研发设计,经常被人忽略掉认为是最简单的,其实其中所使用到的尖端科技也不在少数,除了要用到EDA设计软件之外,还要用到芯片基础架构。

而目前也只有ARM架构是唯一可用的移动架构,无论是三星、苹果还是华为,在设计芯片过程中都绕不开RAM的架构,好在ARM公司是一家由孙正义掌控的英国企业,在技术上拥有了绝对的自主权,因此不受相关限制的影响,仍然可以授权给华为继续使用。

ARM公司也一直处于中立状态,然而孙正义的软银集团连年亏损,其有意出售ARM公司,刚好被美国抓住了这个机会,最终和美国的芯片巨头英伟达达成了400亿美元的并购协议,如果一旦这个交易达成,对于全球半导体行业来说都将是一个灾难。

最终包括美企英特尔、苹果等等企业在内都反对交易,欧盟28个国家集体反对,国内的院士也非常明确表态:“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场交易”。这也导致了英伟达并购ARM公司的计划被延期,然而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反对,英伟达并没有就此放弃,还自信地声称:“将会在2022年完成对于ARM公司的收购计划。”

华为新计划曝光,自研RISC-V芯片诞生

一旦英伟达完成对于ARM的收购,受影响最大的肯定就是华为了,一旦ARM公司变成一家美企,在架构的授权上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此华为开始在RISC-V架构领域加速研发,因为RISC-V架构是公认的最有可能替代ARM的移动架构,而且它还是一个开源的架构,具备有很好的兼容性。

根据相关消息透漏,目前华为在完善鸿蒙系统的同时,华为海思也并没有放弃对于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推出了一款名为Hi3861的开发板,而这就是基于RISC-V架构开发出的一款全新芯片,这也是华为首次采用RAM以外的架构打造的芯片。

虽然华为官方并没有公开这款芯片,其实际的功能和作用我们也都不了解,但根据海思官方此前透漏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得知这款芯片是支持鸿蒙系统的,有可能就是专门为了鸿蒙系统而打造的。

RISC-V能够替代ARM架构吗?

很多人对于RISC-V架构都相对陌生,但作为国内的资深专家倪光南院士,就曾表态:“RISC-V架构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将和ARM、X86平分市场。”那RISC-V架构是否真的如倪光南院士所说的这么厉害呢?

目前RISC-V架构的优势也逐渐展现了出来,其架构相对简单、开源免费使用,并且拓展性也非常的强、支持模块化,能够应用的领域也非常的广泛,不仅仅局限于移动芯片,就算是超级计算机的芯片也能够很好的适配。

而面对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RISC-V架构的灵活性、支持模块儿化的特点,刚好和鸿蒙系统基于微内核打造的全场景分布式系统相呼应,可以更好地满足互联网多样化的需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指令集,不受限制、自主化程度更高,才能符合未来的发展,显然RISC-V架构在这方面上具备很大的优势。

如果说ARM公司已经注定要被英伟达收购,那我们也没必要执着于如何去反对并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于RISC-V芯片的研发上,就算那一天真的到来了,我们也不会手足无措,坚持芯片自主国产化才是最关键,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