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会成为现代人的存在依据?

当你在谈论“吃”的时候,你在谈论什么?

也许是在谈论爱情,现代的约会很少不是从饭桌上开始相互了解的;

也许是在谈生意,把酒言欢的同时也可以互利互惠;

也许是在创作,咖啡厅可以品尝甜品,也可以用来创作电影和剧本或者企划方案;

……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正所谓“食、色,性也。”

“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吃货”已经成为一个人自我标榜的图标,甚至成为对他人的一种褒奖。

“吃”无罪,爱“吃”使我快乐。

“吃”仿佛是一个人最能自主自决的行为了。

人们在“吃”中享受官能的快乐,在“吃”中发现人生的乐趣。

“吃”源于饥饿,这种饥饿是我们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肉体与腹部的空虚,它是最浅显的欲望。它也是所有欲望中最容易被满足的。

“吃”在现代不仅成为一种补足营养的生存必要,更是一种发泄、一种能量的转换。

因为压力、因为焦虑,人们通过“吃”来解决、来消灭它们,“吃”成了一种低成本又快速的解决烦恼的方式。

内观己心,外察世界

消费主义

腹部饥饿的满足是官能得以满足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消费满足其他的欲望。这就是现代流行的“消费主义”。通过对物质的占有和消耗,来填补内心主体性的匮乏,这就是消费主义给当代人带来的对自我主体性的消解。

“吃”作为“消费”中的象征存在,人只有在吃的时候才感觉到自身的存在,也只有在吃的时候才能忘掉自身的存在,忘掉自身也是忘掉忧愁和身上的压力。

这种通过消耗得以满足的背后的意义,就是通过快速的新陈代谢走向未来,而这快速的“新陈代谢”所代表的是一种消费主义的价值观,过度的消费必然导致过量的生产,这是一组恶性的自循环。

计划报废

在供过于需之后,商家就不会着眼于质量上的不断改良,恰恰相反,只有商品使用寿命更短,他们才能卖出更多的商品,这就是所谓“计划报废”。

它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全球五大电器公司共同召开,他们生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太阳神计划”,即让所有的厂商生产的电灯泡使用寿命限制在1000小时,即不得超过半年,谁违反规定就把它踢出去。

而这种“计划报废”被现代的电子行业很好地利用了。

苹果公司每一年都推出新的手机,故意让旧版的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变慢,促使人们不得不购买新版的。

启迪多元思维

过度的消费主义与计划报废带来了什么?

1、消费主义其实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比如“吃”可以通过一顿路边摊解决,也可以上五星级大酒店。

人们关注的不是它本身的功能,而更关注它被赋予的价值。

人们通过购置新品、奢侈品得到虚荣心的满足,商家也通过不同节日的营销策略刺激消费,而这背后是不断被掏空的钱包,甚至负债也不再害怕,支付宝的花呗、微信的微粒贷、京东的白条……寅吃卯粮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于是,青春只有被用于支付各种商品和满足肉身的欲望,不敢停下脚步,不敢追求遥远的梦想。颓废的一代,并非指的是没有了对生活的热情,而是这种热情变成了一种对自我的异化,对物质的无限推崇,从而丧失了蓬勃地发展自我的最初的本心。

2、计划报废带来了无限量的工业垃圾。

截止到2017年,全球每一年的电子产品废料可达2000万至5000万吨。电子垃圾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渗入泥土中或释放于大气中,影响附近的社区和环境。

我们使用着超过自身要求的各种产品,不断地浪费成就了人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物质的优越感。

我们透支使用子孙的资源,在炫耀和竞争中不断膨胀物质的欲望。而在这些奢靡浪费之后,人类必定要自己品尝这一场物质盛宴带来的环境破坏的恶果。

正心正举

整个工业社会通过快速地推陈出新为经济提速,刺激人们的欲望,让所有人都加入物质狂欢之中。人们的欲望就像空虚的腹部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质来填补它,而对于欲望的满足其背后也是一种个人能力的证明。

这仿佛是一场赛跑,谁用了最新的电子产品谁就最时髦最跟得上潮流,谁买了最昂贵的房子和车子就是最有能力的那一拨人。

在逐利的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证明,通过这种证明将欲望的满足合理化,而一个人在这场角逐中消耗了青春的热情、放逐了梦想、丢掉了勤俭的良德……不一而足,所得所失皆己心自明。

因为欲望在得以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空虚。只有涌起的欲望才是最实在的生活,当欲望得到满足也是存在得以验证的巅峰,一旦满足,这种充实感就开始往下滑。

于是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欲望来刺激,来保持那种高涨的热情以显示自我的存在。甚至,神经也需要一个又一个外在刺激来将它激活,“想要”成了最“真实”的存在证明。

拨迷见智

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说:“胃的快乐是一切善的起始和根源,智慧和文雅也与之相关。”这是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的观点,但他指的是追求心灵静态快乐的同时无需摒弃肉身的享乐:“必须再次强调的是,一切官能享受只有在不妨碍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前提下才能被认作快乐。”

开启自在之门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金钱从没有使一个人幸福也永远不会使人幸福。在金钱的本质中,没有产生幸福的东西。一个人拥有的越多,他的欲望越大。这不是填满一个欲壑,而是制造另一个。”

生命的意义如果仅仅是从人之外去寻找,必定只是绝望,欲望不能成为人生的意义所在,由欲望发酵而成的消费主义本质是肤浅的,因而也是脆弱的。它不足以支撑起我们对整个人生更深层次的认识。

外在的享乐与心灵的平静不是对立面,而需要我们从中寻找平衡。在外在欲望得以满足的时候,停下脚步观望内心,只有短暂的外在快乐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更持久的、宁静的内心快乐,这才是有益的。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