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沁色奥秘(古银沁与玉料墨色)
随着古玉收藏市场的持续火爆与走高,古玉收藏者对于玉的沁色分类也越来越明细化专业化,而其中古银沁尤其为诸多收藏者挚爱,那么到底什么是古银沁呢?清代收藏大家徐秦基撰《玉谱类编》中说:“黑者为水银沁。古者殓用玉,以水银在尸腹内,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水银随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银沁。”
清代另一位收藏大家刘大同也在《古玉辩》中也著说:“殉葬之水银,有大坑、小坑之别。大坑水银所沁者,即成黑漆古矣。”由此,行里的玩玉人常将古玉沁色中的黑色,俗称之为“黑漆古”,亦称为“水银沁”
那么墓葬中,为何使用水银?《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的记载,其实根据我国古文献记载:在秦始皇死以前,一些王侯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输水银。
那么水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晋·葛洪《抱朴子·金丹》里有说道:“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如再加热便又变为红色硫化汞,液化汞便是水银,实化便是丹砂,丹砂服用多了便会汞中毒便是如此。
西周水银沁玉璜
那么古银沁出现黑红相间,或外黑内红都得到了解释,古银沁的形成,由朱砂墓葬内千年的闷热蒸汽物理反应,使朱砂形成了气化状态,而土壤中本身就自带黄化硫,两者融合,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形成了新的物理反应,形成了水银的主要因素“汞”,黑色硫化汞便是我俗称的水银,在古墓中,只要玉器接触水银,就能使汞化面在接受长时期的硫化过程中,形成黑色沁染面,便是我现在所能见到的古玉“水银沁”
古玉水银沁的特点这种古玉水银沁的特点:一是沁色成块状。先秦时期的古玉,可见整体黑色,被称为黑漆古。也有许多水银沁古玉,沁色成片分布。二是沁色入骨。水银沁古玉的沁色,浸染很深入,这一点与宋代之后仿古的提油区别明显。三是沁色较亮。尤其是熟坑水银沁古玉,光泽明亮,油光瓦亮。四是边际分明。相对于其它沁色,水银沁与未受沁之处界线更加明显。五是有的水银沁伴随着玉表塌陷。
(二)古玉有机沁的特点。有机沁致色原因为有机物碳化后侵入古玉股理。有机沁的特点:一是沁状可见丝缕状。有的地方沁色可能成片,但沁色不重的地方明显可以见到丝丝缕缕的丝状沁筋。二是没有水银沁那么亮,如果把水银沁比作黑漆,那么有机沁就象黑墨,略显干,也没有那么黑。三是有机沁古玉多出自内棺或者随身玉饰,如上图。
玉料中石墨着色与沁色的区别。有的古玉上有黑色,但没有沁门,黑色也不在边缘或者绺裂等薄弱之处,原因是其玉料中带有石墨。石墨在玉料中分布状况不同,导致黑色有的成片、有的成点,但这种黑色不是沁色,此类黑色多为玉料自身所带,古人多用作巧雕之用。
如上图所见,这是一件和田白玉古墨色籽料,上一图的辽金春水题材的器物,就是此类玉器巧雕而成,雕刻后可形成泾渭分明的黑白两色,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此类巧雕多留作整件玉器重要部位,或者立体感较强部位,古玉收藏者诸位注意区分水银沁与墨色石皮之间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