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第十四
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君子如何行政才可算是完美的成德之人呢?老师说:“如果行政者有臧武仲那样明理应变的智慧,有孟公绰那样淡泊养心的不欲,有卞庄子那种刺虎力行的勇敢,有冉有那种应时统领的才艺,再加上礼乐文理修饰的熏陶,这样可以算是一个完美成德的人了。” 听了老师的教导,子路又问:“如今要教化民众使之成为有德的人,该要如何做呢?”老师说:“能够引导教化民众,使其做到见到利益能不忘道义,遇见危难能不避授命,长久地将礼乐约结于身,不忘'仁之为人’的人生信守之言,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有德的人了。”《说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自𦥑之形。从𦥑,交省声。于消切,于笑切。𡢗,古文要。汉字“要”象形字,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旁,本义指人的腰部。金文从女,会女子两手(臼)叉腰部之意。张舜䘗《说文解字约注》中按:“要之言幺也,幺者小也。人体躯干,惟要较小,故引申有简约义。《释名·释形体》云:'要,约也,在体之中约结而小也。’是其义已。要字从臼,与𡢗字从臼同意,谓以两手插在腰旁也。凡人伫立或休息时,恒多此象。今语称求取其物曰要,读于笑切,乃借要为欲。”本义为腰,亦指系在腰间,引申为束缚、约束、控制,又引申指要约、邀请、相约、交往,又引申为求取、索取、需要、期望等义。前一章通过对孟公绰的德行才干的评说,让人们从其可为和不可为中,体悟仁德行政者施展其德才需要君臣上下一致从仁向善的通力协作,把握行政的顺道的可为和逆势的不可为。本章通过子路的成人之问,让人们把握行政君子自身成人之要和君子教化民众所要达成民众成人之要。子路问君子如何行政才可算是完美的成德之人呢?老师说:“如果行政者有臧武仲那样明理应变的智慧,有孟公绰那样淡泊养心的不欲,有卞庄子那种刺虎力行的勇敢,有冉有那种应时统领的才艺,再加上礼乐文理修饰的熏陶,这样可以算是一个完美成德的人了。” 听了老师的教导,子路又问:“如今要教化民众使之成为有德的人,该要如何做呢?”老师说:“能够引导教化民众,使其做到见到利益能不忘道义,遇见危难能不避授命,长久地将礼乐约结于身,不忘'仁之为人’的人生信守之言,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有德的人了。”本章需要注意的有三点:一是注意孔子回答的“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强调的是“智、廉、勇、艺、礼、乐”俱全方可以为“成人”,是指“成人”应该具备多方面的品德和才能并能在礼乐的修饰之下才可能达成,这一标准是针对从政的行政者而言的。从孔子的言说教导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求等四位从政者,在智、廉、勇、艺等方面各有一长,在其专长方面尚可通达“成人”,但是真正的“成人”却是这些方面全都必须兼有,同时还要注意礼乐的修饰协调功能,让各个方面能够和合中道而不偏。后节孔子所回答的“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是教导子路在行政之时,使民众百姓“成人”,即此“成人”是针对行政教化对象而言的,不是针对行政者的。此“成人”标准强调的是仁德教化之后达成的仁之“义、勇、信”三个方面。因此前一个“成人”和后一个“成人”是不同对象的“成人”,前一标准远远高于后一标准。一些释解者没能分辨清楚这一不同,从而牵强地做出了种种错误的假设。如认为是子路觉得孔子的要求太严格了,所以请求孔子变通一下,就现实中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方面说一说。还有人认为前一“成人”为“古之成人”与后面的“今之成人”相对应。这些解读都没有能够把握住《论语》的篇章结构,本章孔子对子路的成人教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行政者本身应该做到的,一方面是通过君子的“成人”教化,使得行政对象能够做到的“成人”。二是需要注意,本章我没有采用通行的断句方式,而是将“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重新标点为: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释解为:子路又问:“……”老师说:“……”的形式。李炳南在《论语讲要》中说“第二段'曰’字以及下文,皇《疏》、邢《疏,》都以为孔子说,朱子《集注》又引胡氏,以为子路之言。郑浩《论语集注述要》,以为'曰,今之成人者’,是子路的话,意思是敢问其次。自'何必然’至文末,是孔子的答复语。'何必然’上面省一'曰’字,古人文字常有这种用法,郑氏之说可以采取。”我的断句标点采纳了这一观点,但标点稍异。三是需要把握“久要”中的“要”字字义,“要”许多解者认为 “要,约义”,并由“约”引申为“贫困”或者“约定”。不妥。因为“要”的“约”是“在体之中,约结而小”(《释名》)之约束之“约”,因此“要”之“约”不含有“约”字本身其他义项所引申的含义。为此,我使用了“要”的本义“约结于身(腰)”解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