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惊人的因果定律(深刻)

点击加载图片

人生在世,成全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人性的两端是善恶,轮回的两端是因果。

世间所有的事物,凡有果,必有因。

你做过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轮回,并非虚妄,而是真实的人间定律。

01

恶因恶果

欺骗别人=害了自己

欺骗别人也许一时不会被发现,但时间长了,谎言被识破时,最后害的都是自己。

汉武帝时,有一位方士叫做栾大,言谈技巧,善于说大话,假的说的跟真的一样。

说得汉武帝都深信不疑,不仅重用了他,还把卫长公主许配给他。

然而很快,汉武帝就发现栾大的方术大多不灵验,他并没有什么神通。

愤怒的武帝一气之下判了腰斩。

他靠谎言获得了短暂的荣华富贵都是空中楼阁,转眼成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骗别人一次,别人只吃一次亏,当别人识破你的谎言时,你将吃亏一辈子。

我们知道放羊的小孩一次次欺骗信任他的乡亲的后果就是当狼真的来了,他说真话,也没有人去相信他。

为人开口须谨慎,莫要为了眼前利益,就说谎骗人,当真相出来时,谎言将无处可逃。

怨恨别人=折磨自己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

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前面有个袋子很碍脚。

于是他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

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拿起一根更粗的木棒砸它,结果,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他说:

“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

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行走于人世间,难免都会有误会摩擦。

当别人无意冒犯了你,挡了你的路时,请绕过它,因为你怨气越重,恨便膨胀,路便被堵死了。

恨别人,于别人无伤,难受的是自己,一直沉浸在别人给你带来的不开心的情绪里,于己无益。

心存怨恨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心,除了折磨自己,别无他用。

点击加载图片

失信别人=坑了自己

人无信不可久立于人间,失信别人,最终都会坑了自己。

明初文学家刘基在他的《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船沉没了,他掉入水中大声求救。

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商人许诺:“你要是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但上岸后商人却反悔了,只给了十两。

渔夫说:“先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

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渔夫责怪商人不讲信用,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商人不幸又翻船了。

有人闻声而来问渔夫为何不救人,渔夫说:“这个商人不守信用,骗了我!”

最后商人自食恶果,沉入水中。

当人失去了信用,真正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人再愿意帮你。

信用是人在这个世上行走的通行证,百两黄金不抵一两信用,做人,万不可失信于人。

嫉妒别人=烦恼自己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总是嫉妒他人过得比自己好,从不正视自己,这是在变相地惩罚自己。

嫉妒心起,烦恼全来。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韬略。

同门师兄弟,本应友爱互助才对,但庞涓却不这么想。

他深知孙膑才能远胜于自己,嫉妒使他完全忘记同门之情,心中全是怨恨。

于是他设计陷害孙膑私通齐国,砍断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使他身、心受辱。

后来,孙膑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庞涓智穷,自刎而死,死之前还心有不甘,大骂孙膑。

嫉妒是人在自己心里放的一把火,终会将自己烧成灰烬。

嫉妒是一叶屏障,它遮盖人的双眼,看不到更远的地方,眼界只限眼前当下,于是路越走越窄,最后走入绝境。

点击加载图片

02

善因善果

谦让别人=豁达自己

《菜根谭》有言:“路窄处,留一步让人行;滋味浓,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待人接物,学会谦让,是我们行走在世间的一大准则。

《忍经》中记载:

西汉文人陈嚣与乡民纪伯是邻居,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篱笆移向陈嚣的地里,以增添自己的土地。

陈嚣看见后不仅没有和他争执,还等纪伯离开之后,悄悄地拔去篱笆,又往自己的地里移了一丈,把土地添给纪伯。

纪伯后来知道后,惭愧不已,便自动偿还所侵占的地,而且又往自己后处退出一丈。

让别人三分,别人也会回馈你三分,地因礼让而宽阔。

为人处世,不妨谦让一些,豁达一些,许多问题就会因人而解,干戈也会化为玉帛。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一份快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一次在街上散步,看到一位老婆婆抱着一堆扇子叫卖,喊得声音沙哑,也没有人驻足购买。

王羲之看到后很是同情她,便从旁边的店里借了一支笔,走到老婆婆身边,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了字。

路人打开扇子看到大书法家王羲之亲笔题的字,纷纷围观抢购,扇子瞬间就卖空了。

老婆婆转悲为喜,拿着钱财买米归家,王羲之一笑,拂袖而去。

为扇子题字,对于王羲之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老婆婆来说,却是莫大的帮助,关乎生存。

纪伯伦说:“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娱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

善不分大小,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何乐而不为!

点击加载图片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

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就是宽容,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春秋时期,管仲为了让公子纠能顺利登上王位,曾在半路截杀公子小白,但公子小白不但没有死还继承了王位成了齐桓公。

对于这“一箭之仇”,齐桓公不仅没有报复,还重用了管仲,任他为相。

这种宽容使管仲对齐桓公忠心耿耿,帮助他力挫群雄,成就霸业。

于丹说:“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海阔天空。”

海能容纳百川,在于有容之量,人生宽广,在于有容人之量。

给别人一份宽容,给自己一片净土,减少不必要的烦恼,生活才能更从容。

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论语》有云:“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人生在世,成全别人无形中也成就了自己。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慧眼独具,发现苏轼的才华后,马上向皇帝推荐苏轼。

苏轼在欧阳修的提携下,光耀大宋文坛,而欧阳修非但没被人遗忘,还因举荐了苏轼等人被后人誉为光明磊落,奖掖后进的楷模。

《西游记》中,孙悟空不辞辛苦,全力护送唐僧西去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成全了唐僧的一番志愿,自己也修得善果,成为斗战胜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互相成全,帮助别人,最后自己会得到好的结果。

人生在世,只行好事,福报自来,种下善因终得善果。

点击加载图片

人生之果,皆由己造,因果循环,自有定论。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你种什么因,自会结什么果。

不存害人心,此生都是福报;若想投机取巧,结果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打别人一拳,别人疼,你也痛;你给别人一颗糖,别人开心,你也快乐。

善恶的因果都是相互交换的。

人生如书,一本好书的价值不在于薄厚,而在于书的内容。

各人故事各人写就,悲欢离合的人生,怎样有一个好结局,全看写书人如何落笔。

(0)

相关推荐

  • ​种善因,得善果

    ​种善因,得善果! 人品中,心地善良是首要的.若无善良之心,所谓的道德,能力都是做给人看的表象--

  • 惊人的因果定律: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

    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有因才有果. 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 事物如今结果全是过去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人生 ...

  • 惊人的因果定律(深刻)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 ...

  • UC头条:哲思|五大定律, 道尽人生五种心态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01 烂梨定律 有人买了一箱梨,因为天气太热,梨坏得很快.他怕坏了浪费,所以每天挑几个 ...

  • 惊人的因果定律

    " 你种什么因,自会结什么果. " 作者:子不语 来源:有书(ID:youshucc) 人性的两端是善恶,轮回的两端是因果. 世间所有的事物,凡有果,必有因. 你做过的每一件事,说 ...

  • 惊人的因果定律(深度好文)

    作者:有书子不语   来源:有书(ID:youshucc) 你种什么因,自会结什么果. 人性的两端是善恶,轮回的两端是因果. 世间所有的事物,凡有果,必有因. 你做过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回 ...

  • 惊人的因果定律:人败皆因狂,事败皆因贪,家败皆因怨

    在知乎上常看到一句话:"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我们做人做事,种下了什么样的因,就要承受什么样的结果. 做人失败,多数都因为狂傲.自大: 做事失败,多数因为太过贪心,遭 ...

  • 惊人的因果定律,比风水还准100倍

    作者:苏善书 · 主播:简宁 来源:十点读书(ID: duhaoshu) 善果可能会迟到,但是从不会缺席.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369主播朗读音频 总有过来人告诉你: 人太善容易受欺负,善良的人经常吃亏 ...

  • 惊人的因果定律:善良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惊人的因果定律:善良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 UC头条:墨菲定律中10个有趣的定理, 别小看它, 学会以后让你看懂他人内心

    大家耳熟能详的墨菲定律其实是属于心理学的范围,从爱德华·墨菲将这一部作品出版之后,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在这一本书里,每一句话都富含哲理,并且它能够教会,一个人如何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加完美,和让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