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八佾篇(23)

一原文八佾第三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试解】老师对鲁国大师讲述了乐之理。老师说:“音乐的律理是很容易被人们感知的。开始演奏的时候,各种乐器按序协调合奏,尤如鸟禽收拢起翅膀欲张翅起飞一样充满活力,随后美妙乐曲的奏起,尤如蚕缓缓吐丝一样平和悦耳,接着美妙的音声接踵而来,时而音节清晰而明快,尤如皦洁的玉石一样清脆悦耳,时而音节悠扬而婉转,尤如煮茧抽丝一样绵延不断。乐曲演奏的整个过程,便这样地完成了。”二释字翕《说文》:翕:起也。从羽合声。《广韵》:翕:火炙。一曰起也,又敛也,合也,动也,聚也,盛也。汉字"翕",从合从羽,合表示叠合在一起,本义为鸟禽收拢翅膀,短暂安静后突然张翅飞起。《广韵》火炙也,是指雌鸟孵卵时将翅膀团合着。

纯《广韵》:纯:笃也,至也,好也,文也,大也。《玉篇》:纯:丝也,美也,大也,缘也。汉字“纯”,从糸屯声,屯像草木初生之形,“纯”字的本义为蚕丝,因其洁白无暇的外观,派生出纯洁、单一等义。引申有纯粹、囤积、聚集、无邪念。

皦《说文》:皦:玉石之白也。从白敫声。《广韵》:皦:明也,皎也。又珠玉白貌。汉字“”皦,本义是洁白光亮的玉石,引申有清晰、分明、清白、清楚明白等义。

绎《说文》:绎:抽丝也。从糸睪声。《广韵》:绎:理也,陈也,长也,大也,终也,充也。汉字“绎”,本义是将蚕丝从蚕茧上逐次有序、连续不断地抽出。引申有持续不断、络绎不绝之义。

三素说老师认为先王圣人们制礼作乐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为政以德的和谐的社会秩序,让人被礼乐所化,让礼被乐所化。因而乐在礼乐制度之中起着情感培育的纽带作用,使得外在教化的礼通过乐让人性得到恰当的张扬而展露,从而让礼的精神贯通于人的内心,使礼成为人内心的自觉秩序。春秋之时,“礼之崩”是以“乐之坏”在先为前提的。老师对此问题的实质是看得很清楚的,前面几章老师通过对君主、对臣子、对弟子们的评说教导,让我们已经对当时的“礼之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让我们明白“礼之崩”是仁德的缺失而导致的,是在“乐之坏”之后才表现于外的。本章老师通过乐之坏告诉人们,乐的作用在于培育内在精神的秩序,乐可让外在规定性的礼,通过人性情感的贯通,而实现内在自觉化。从而主导礼,对人的外在的行为进行规范,培育内在于人内心之中的精神秩序。作为鲁国乐官的乐师,本该是精通于乐之音律,知晓乐之教化作用的,可是现在这些乐师们只知晓乐的一些技巧道术,而对乐可让礼的精神贯通于人的内心,使礼成为人内心的自觉,一无所知。因此老师对鲁国大师讲述了乐之理。老师说:“音乐的律理是很容易被人们感知的。开始演奏的时候,各种乐器按序协调合奏,尤如鸟禽收拢起翅膀欲张翅起飞一样充满活力,随后美妙乐曲的奏起,尤如蚕缓缓吐丝一样平和悦耳,接着美妙的音声接踵而来,时而音节清晰而明快,尤如皦洁的玉石一样清脆悦耳,时而音节悠扬而婉转,尤如煮茧抽丝一样绵延不断。乐曲演奏的整个过程,便这样地完成了。”从老师的教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期盼礼乐功能的回归,让可以随情而发的乐来感化引导世人,使得让世人感觉有点教条的礼重新回归人心,让仁德之道重回世间。本章需要注意的表面的描写与背后的表达之意。本章通过对音乐“翕如”、“纯如”、“皦如”、“绎如”全过程的描绘,表面上是描写的音乐之美,实质上是表达了乐是“中和”思想的体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表达了“礼之用,和为贵”。实质上还是表达了孔子在礼崩乐坏之时的信心,表达了圣人的克己复礼独的痴心和不弃。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