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与用方(3)四君子汤加减治阴证
四君子汤加减治阴证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元代医家王好古“虽治伤寒,独专阴例”,创立“阴证学说”。在阴证的治疗上,除使用前人的方药外,独创了四张方剂,即神术汤、白术汤、黄芪汤、调中丸。
治疗“内伤冷物,外感寒邪无汗者”,用神术汤:苍术(制)二两,防风二两,甘草(炒)一两。治疗“内伤冷物,外感风邪有汗者”,用白术汤:白术二两,防风二两,甘草(炙)一两。治疗“伤寒内感”,“三焦气虚”,用黄芪汤:人参、黄芪(味甘者)、白茯苓、白术、白芍药(以上各一两),甘草(炒)七钱半。如“大便结者”,用调中丸:白术、白茯苓(去皮)、干生姜、人参、甘草(炙)。上等分,为极细末,炼蜜丸。
笔者在《阴证略例》中读及此四方,隐约中感知到王好古在创制这四方中,心中想到一张方剂,那就是四君子汤。王好古不愧是李东垣的弟子,是“知四君子汤者”。白术汤,治“内伤冷物”用白术、甘草。因有“外感风邪”加防风。人参甘温壅补有留邪之弊,茯苓淡渗沉降不利于升散去邪,故去而不用。有汗用白术,无汗用苍术,即《汤液本草》中所谓“苍、白有止发之异”。故白术汤以苍术易白术,即为神术汤。治“三焦气虚”,四君子汤加“补五脏诸虚不足”之黄芪、“脾经之药,收阴气”之白芍药即为黄芪汤。“大便结者”,四君子汤加“益脾胃”之干生姜,取蜜丸,即为调中丸。以“大便结者宜丸,以丸蜜润也”。
在继承前贤以附子、干姜等温阳散寒法治疗阴证的基础上,补出以四君子汤加减的温补法,可谓王好古在阴证治疗上的贡献之一。
《阴证略例·海藏治验录》第一案为“外阳内阴”案:“牌印将军完颜公之子小将军,病伤寒六、七日,寒热间作,腕后有癍三、五点,鼻中微血出。医以白虎汤、柴胡等药治之不愈。及余诊之,两手脉沉涩,胸膈间及四肢按执之殊无大热,此内寒也。问其故,因暑热卧殿角之侧,先伤寒,次大渴,饮冰酪水一大碗。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癍衄,后显内阴。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往来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案中调中汤不知是不是调中丸改丸为汤。如是,实即四君子汤与理中汤的合方。方中以干生姜代干姜,《汤液本草》中说:“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