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之以礼失误少——《论语》悟读【86】
博之以文见识多,约之以礼失误少。
《论语》第四篇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悟读】
谨慎之人失误少,放逸之人过错多。
约:约束,这里指的是“约之以礼”。《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此言约之道也。
有人理解“约”还有俭朴之意,其实奢侈也是一种自我放纵。
《四书诠义》: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谨言慎行,审密周详,谦卑自牧,皆所谓约。以阅则鲜失,敬慎则不败。每个人身上的毛病如同树干、树枝和树叶,而心上的毛病过失则如同树根。出了问题从身上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唯有从心上改,彻底转变了心中的念头,才能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王阳明强调过,“欲成大事,先破心中贼。”
约,其实是收敛自己,是反求诸己的方式。约,是对自己的生命有着更高的自我要求。没有进步意识的人,是不会约的。
如何能做到“约”呢?守约是“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君子慎其独,即自律。在身心上尽量做到省约,不为放逸和非礼之事,就不会因道德败坏而迷失志向;在用度上尽量做到省约,不为极欲和奢侈之事,就不会因劳神伤财而铸成大错。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人,少年老成,性格沉静,颇有见识。据传他在做尚书郎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有许多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清郎”的雅号。
克己须严,务从难处克;
为善必果,勿因小不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道德经》也告诉我们,当人的内心充满贪痴嗔,放纵欲望时,眼睛沉迷于五光十色,看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耳朵追逐悦耳的音乐、余音缭绕,听不到内心的声音;酸甜苦辣咸,让人失去真味了;在田野驰骋打猎令人心躁动而喧嚣。
真正的君子,善于约束自己,宽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