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踏浪贵贤贤——《论语》悟读【7】

先贤智慧亮心灯,江湖踏浪贵贤贤。——题记

《论语》第一篇第七章:

【原文】

子夏曰:“贤(尊重)贤(贤者)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遇到贤人便改变颜色,表现出尊重和敬佩;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效力君主,能够不惜牺牲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而又恪守信用。能做到这些,即使是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学习过程,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学到了应该学习的内容。”

【悟读】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是一位大圣人,道出了人世间的许多道理,形成了系统的礼义廉耻之说,指导人们的行为,使中国先民们脱离原始性,不断地向道德和素质发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

对于“贤贤易色”的理解,可谓是仁山智水。有的人直接理解为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有的人说指的是夫妇之伦,对于妻子,要重贤轻色;有的人理解为把以爱美之心推广到爱贤能之士;辜鸿铭先生理解为“大丈夫当如欣赏女人之美一样去追求贤者身上值得追求的东西”;个人比较偏爱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看到贤者,当肃然起敬。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社会是一个大江湖,人也是一个江湖。江湖踏浪,贵在“贤贤易色”。

茫茫宇宙人无数,能称丈夫有几人。古人对一个人的德行,有着极高甚至是苛刻的要求。

本章提出看“一个人是否有德行”的三个标准。其一对父母的态度;其二对君上(今天指上级)的态度;其三对朋友的态度。儒家所主张的学习,核心内容就是知礼和行礼。尊敬贤者,顺从父母兄长,忠心君主,信于友朋就是其主要的内容。做好了这三方面,虽未读书,也是有教养的人。

子夏的短短几言,提出了我们人生要学习和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其实,也涉及到教育的方向和真谛。辜鸿铭先生在解读此章时强调:贤贤,以贤事贤,这就是教育的本质。他进而强调教育追求的不应是,而应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真正人格的人。

《礼记》告诉我们:人不知礼,与禽兽何异?我们都知道孔子“三十而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不知礼,无以立”。简言之,三十而立,即“三十而知礼”,

江湖踏浪贵贤贤。做人做到了亲贤者,远小人,坦坦荡荡,尊老敬上,诚信待友。这样的人,就是有大学问的。

聪明的人,善于趋利避害,寻求利益最大化;而智慧的人,则善于将自己的所学,转化为生活的智慧,并可以创新和创造,成就一番功业。

博学多闻须致用,学无所用是书痴。

世界风云变幻,人生也在不断变化。人生,最重要的是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攫取有益的人生智慧,以应对不断变幻之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