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渔港潭门,南海先行开发者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千年古渔港潭门,南海先行开发者
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设儋耳、珠崖二郡,海南从此纳入汉王朝版图。当时的海南岛相对于中原的繁荣来说,其荒凉程度难以想象。后因官吏暴虐统治,民不聊生,激起人民反抗,茅盾不断。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朝廷先后罢弃了儋耳郡和珠崖郡,弃而不守,不再委派官吏,致使整个海南脱离了中央集权管辖,脱离了祖国版图。
南朝梁武帝大通2年(528年),冼夫人以岭南大首领的身份上书朝廷提出在海南岛设置崖州,梁皇朝准予。冼夫人将自汉代脱离了中央政权586年之久的海南岛重新收归国家管理。
在海南众多的渔港之中,潭门港是很特别的。一是海南大部分渔港的渔民都是从事近岸捕捞,而潭门港渔民是远航到西沙、南沙;二是其他地方的渔民都是海上捕捞作业,而潭门的渔民自称为“海底的渔民”,他们通过潜水到海底去捕捞各种海产。
潭门渔民自古就有远洋航行、远海捕捞的历史,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在南海耕海牧鱼的特有群体。渔民祖祖辈辈深耕南海,是南海先行开发者。渔民在出南海打渔的同时,也为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做出了贡献。
远洋需要对洋流、风向、天文、地理和气象知识掌握得十分清楚。每年冬季11—12月,东北风起,潭门渔民们便驾船南下,去往南海作业,至第二年的清明、谷雨期间西南风起,渔船满载而归。
2017年正在建设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2020底已经建成开放了。
在没有卫星导航,没有通信设备的年代,凡前往西沙、南沙作业的海南渔船必备两样东西,一是罗盘二是《更路簿》。《更路簿》起源于明初郑和下西洋前后,是由海南渔民用海南方言字和特殊文字地图画出的由海南至西沙、南沙各岛礁的航海图,在世界上难以找到第二种,是海南渔民开发南沙群岛的重要见证。已列入国家级非遗。
流传的《更路簿》开篇写到,“自大潭过东海,用乾撰驶到十二更,便半转回乾撰巳亥,约有十五更”。“自大潭过东海”,就是指船从潭门开往西沙,“东海”是潭门人以前对西沙的称谓。
如今潭门打造的是鱼港风情小镇。
渔港街道的店铺里,销售着海底摸来的各种海贝和海贝加工品。其中最大的海贝砗磲已经属于濒危物种了。
站在港口防护堤上,堤坝外侧,大海汹涌澎湃,堤坝内侧风平浪静。又一艘船放着鞭炮出海了,企盼着平安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