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坎儿井,超过印度从南到北的距离,土石量可绕赤道3圈

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这里是中国最炎热的火洲,这里是中国最干旱的地方,而人类的文明却从未间断。这片神秘的土地孕育了上千年的文化,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它就是吐鲁番。提起吐鲁番,人们总会想起甜美的瓜果,还会想起她悠久和神秘的历史。从考古记录上来看,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水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6.5毫米,蒸发量却达到3000毫米的火洲,是怎样变成孕育无数生命的绿洲的呢?

在中国,坎儿井独一无二。从空中俯瞰,吐鲁番这片干燥而荒凉的戈壁沙漠上,布满了无数神秘的凹坑。这些宛如珍珠般的凹坑错落有致地伸向绿洲,它们的下面是一道道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暗渠,这就是被称为戈壁滩生命之源的坎儿井灌溉系统。一排又一排竖井深入地下,由长度共计超过5000公里的暗渠相连接。5000公里是什么概念?就是长度超过印度从南到北的距离!长度与中国黄河几乎相等!这是一个名副其实超级工程。保守估计,坎儿井掘进1米距离约产生12立方的开挖量,那么5000公里的长度就要挖出超过6000万立方的土石,把这些土石量堆成25厘米厚2米高的墙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有了坎儿井,160公里外天山上的冰川雪水,便得以引至农田和村庄。这项走在技术前列的古老水利工程,如今仍然润泽着这片土地。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山脉东部的吐鲁番及哈密盆地,其中尤以吐鲁番为多。坎儿井之所以能够在吐鲁番顺利使用,与当地特有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吐鲁番盆地是中国的最低点,距吐鲁番市中心以南50公里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仅次于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整个盆地四面环山,北面有天山博格达峰,西面有喀拉乌成山,南面有觉罗塔格山,东南有库姆塔格沙山。从天山山脚到艾丁湖的直线距离不过60公里,但高差却达1400多米。气温高的时候,山顶上的冰川融化,流向戈壁砾石带后迅速下渗,在盆地边缘形成潜水带。而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的钙性土壤,质地坚硬,不易坍塌,这一特点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地质条件。

坎儿井,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同时也是送气通风口。一般越向上游竖井越深,间距越长,约有30至70米,越往下游竖井越浅,间距也越短,约有10米到20米。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暗渠,又称地下渠道。一般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在含水层中会汇聚起来。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至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地下水源顺着挖好的暗渠,引水下流,流出山地区域,进入人们的生活区。人们在挖好水渠,等待暗渠的水流到地面,变成明渠,同时在地表修建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涝坝。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将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用水,就把水送到哪里。就这样,一个无动力吸水设施,一个完整的蓄水、浇灌、维修体系就形成了。

2700年前庄子的《秋水篇》里就有“坎井”这个词汇。考古学家在托克逊县柯尔伽依乡发现了一处水系分布岩画。据考证,此岩画距今已有2000多年时间了。岩画上有一组小圆坑,有规则地排列着,可以看出是掏挖井泉的迹象。最后一个圆坑之后,成了一条小渠向前延伸而去,与现在的坎儿井极为相似。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一书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新疆的坎儿井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其理论依据是得之于《史记·河渠书》,此书记述了汉武帝刘彻曾经命令士卒万余人引陕西洛水到商颜山下,因渠岸不断崩塌,表面引水很困难,于是,便挖掘了许多竖井,使“井下相通行水”,最终使商颜干渴焦灼的土地得到了清凉甘甜的滋润。后来,有考古学家在商颜竟然找到了当年的那一口口竖井。那些2000多年前出现在黄土高原的坎儿井,被史人称为“井渠”。

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阐明了井渠技术西传的时间和路线。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西域乌孙国内乱,汉廷一面派人告谕乌孙王乌就屠不能擅夺王位,必须尊崇汉王册立的元贵蘼。同时,又命令熟悉西北地理的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师待命,准备应付事变。辛将军深知西北地广人稀,缺水少粮,远征乌孙谈何容易。为了有备无患,他一方面叫人沿疏勒河谷探明路线,建立交通标志;另一方面又令士兵“穿凿卑鞯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卢仑以讨之。”所谓的“卑鞯侯井”,据三国时的学者孟康解释说是:“大井六,通渠也。下泉流涌出,在白龙堆土山下。”据此一解,可以看出,卑鞯侯井与今天的坎儿井几乎完全一样。

坎儿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它始于2000多年前,超过5000公里,使用时间超过千年。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而开凿一条坎儿井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堪称超级工程!上世纪50年代末期,全疆坎儿井曾达到1784 条,暗渠总长度约5272公里,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坎儿井总长度为3000公里,总储水量达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这些犹如人体血脉的坎儿井延伸到茫茫戈壁,成了戈壁文明得以发展的生命线,孕育出了吐鲁番如玉般的葡萄和甘甜的瓜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因缺钱维修,加上超量开采地下水,很多坎儿井出现淤堵、渗漏、裂隙、坍塌,仿佛被抽走了筋骨血水一样,渐渐退去了往日的激情,一天天在减少、消失。2007年4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这项止于2011年12月,花时近5年的调查显示:新疆境内遗存坎儿井1540条,只有25%的坎儿井有水,它们开凿年代大多为清代至近现代,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哈密等地,其中吐鲁番市遗存坎儿井1108条。新疆坎儿井研究学会秘书长吾甫尔说,坎儿井虽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现在已找不出年龄超过1000岁的坎儿井了,因为坎儿井也有生命周期,它的诞生和消亡过程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目前存留下来都是生命力较强的优质坎儿井,只要措施得当,这些坎儿井是有可能传承下去的。

探究坎儿井衰落原因,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8%。水资源日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全地区已有的几千口机井从地下大量抽水,而全区11亿立方米的可利用水资源中,地下水仅占2亿。比较而言,坎儿井造价高,维护难,导致使用率不断下降;在地表水利用上,一些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流后,下游水源便捉襟见肘。已建的柯柯牙水库和坎儿其水库,就对其下游近百条坎儿井直接造成生存危机。此外,吐哈油田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仅一个吐哈油田,每年就用去吐鲁番500万立方米水。油田用水量非常之大,加之打井极深,地下深水被大量抽走,坎儿井水源间接受到影响。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人文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尤其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坎儿井具有不可比拟的旅游开发价值。如果因为今天的短视让这份人类遗产消失殆尽,我们将愧对子孙后代。2009年,新疆坎儿井抢救性保护加固工程在吐鲁番市拉开帷幕,开始实行掏捞清淤、卵形涵加固、安装井盖等保护工作。截至2019年,加固工程已开展了6期,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对全疆164条坎儿井进行了保护加固——共加固竖井1.57万个,掏捞清淤明渠、暗渠714公里。其中,吐鲁番保护加固坎儿井130条,加固竖井1.37万个,掏捞清淤明渠、暗渠近650公里。加固后的坎儿井,出水量比过去平均增加30%左右。如今,吐鲁番的坎儿井年径流总量达1.78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约13万亩,约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8%、灌溉面积的7%。

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创造的坎儿井,其智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坎儿井可以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用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坎儿井水深藏在地下,可以避免地表层的污染,使其水质纯净清凉。坎儿井的井线越长,沿线竖井越多,汇集的地下潜水就越丰沛。尤其在吐鲁番盆地这样的干燥高温地带,本来就滴水如油,坎儿井的发明有效地防止了大量的水资源被蒸发和流失,这就是坎儿井能保存和使用到今天的生命所在。这个隐藏在戈壁滩生命绿洲的奥秘,一直不断完善的伟大工程,无疑也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见证。

(0)

相关推荐

  • 微专题:坎儿井(牛书平)

    坎儿井 牛书平老师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区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 ...

  • 吐鲁番,还有你没见过的风情

    古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 千百年的驼铃声还在风中回响,中西商贾年复一年又一年的印痕还依稀可见,各民族沉淀的汗水还历历在目,繁华了曾经是西域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吐鲁番.使中外文化在这里交叉融汇 ...

  • 微专题 | 坎儿井

    试题引入: 1.(2016·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结合坎儿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人们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 ...

  •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四大奇迹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至公元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仍在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水利工程 ...

  • 中国诗歌报:聂青|一把木尺绘出从南到北的距离,可是火车却走了几天几夜

    聂青,男,土家族,湖南桑植县人,现广东务工,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员.百余作品在<湖南日报>,<散文诗>,<南方工报>,<湖南诗人>,<张家界日报&g ...

  • 南富北贫的印度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吗?

    最近在某app上常刷到关于印度的这个国家的视频,给我的印象就是人多且杂乱,还有卫生水平很危险!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关于印度的描写,最频繁出现的莫过于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及与我国不相上下的人口数量 ...

  • 印度各地的农村是什么场景!从南到北近距离了解一下

    今天来看一下南亚国家印度的农村,我们都知道印度这个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里的城市化率大概是34%左右,所以有大部分人口是居住在农村的.印度的国土面积大概是298万平方公里,但是 ...

  • 15条西北自驾精品线路,自驾走遍西藏、新疆、川西、甘南和青海

    自驾游去哪好?纵观祖国大好河山,最佳自驾目的地莫过于西藏.新疆.川西.甘南和青海,它们每个地方都有几条最经典的自驾游线路,下面为大家详解介绍. 一.西藏 西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 ...

  • 独走千山历暖凉 作者:香南俏北,青莲哥哥

    独走千山历暖凉 作者:香南俏北,青莲哥哥 五月 碧水斜阳白鹭飞,青山远道挂牵肥. 可怜五月三千景,都为相思作泪垂. 愿你 愿你多豪迈,乾坤尽壮情. 花间同月饮,江畔共风行. 四海由来去,千山任走停. ...

  • “南陈北李”手札真迹欣赏,李大钊笔道沉稳,陈独秀笔意奔放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已成为党史中的佳话. 寻找陈独秀和李大钊之间的缘分,彼此之间的兴趣共同点,才能了解他们二人为何如此合拍.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校友,回国后都在北 ...

  • 为什么我们分“东、西”晋,却叫“南、北”宋?

    [提问·第三期]为何"晋"分了东.西,"宋"却叫南.北? 馒头大师,求教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 同样是被北方少数民族击败,衣冠南渡,到江南另立政权,为什么晋朝被称 ...

  • 一个人从南到北(四):宝鸡,每个中国人一生都应该来一次的地方

    火车从秦岭站缓缓开出,不多会儿就进入了一个隧道.从隧道一出来,眼前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座又一座山峰此起彼伏,隧道接连不断.在有些转弯处,可以看到火车的尾巴还没有从上一个隧道出来,车头就已经进入了下一 ...

  • 子南午北

    清阳金丹<术语篇>子午,可以理解为子午时,也可以是子午方.子午专行火候,说的是时辰,还是方位呢?清阳真传一句话,也是一个字:方.子午合成经,与纬对.经者,理也.理者,道也.一理贯道,即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