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九章

第九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明太祖注:载谓以身为车,以心为寨,以神言魂。总而云之,身魂二物也,故托以载营魄之说,为文之妙。以老子之理言之,则神魂为魄之主宰。人能以魂不离於魄,则人健矣。若使魂常在身不妄游,是为专气,既不妄游,亦无暗地私欲,即是涤除玄览。私欲既无,混然矣,此所以婴儿,其疵焉能有之?

明太祖所理解的老子思想,比较切合实际。他说的身与心,都是物质形体上身与心。他所说的神与魂,是精神性的东西。身与心是车与寨,即神与魂存在的地方,神与魂则是这个车与寨的主宰。人要身与心,也要神与魂,双方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保持人的健康。神与魂若不旺盛,则人之生命不可称为健康。明太祖没有说神是无所因的,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私欲是使人心杂乱的最大祸首。婴儿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和柔静谧,就在于他还没有私欲。成人之后,心中难免产生私欲,但能调动心理力量进行自我调节,消除由于私欲引起的各种妄想或胡思乱想,则能恢复婴儿般的心理平静与和柔状态。这对于人生的柔韧,有莫大的好处。善于进行和柔性调节的人,他的力量将更强,他的事业将更良。清世祖说玄览是玄妙之见,这不符合老子的意思。老子是说专气致柔如婴儿一般,说涤除玄览而无疵病,这里不是什么玄妙之见的问题,而是调整心理状态的问题。况且关于道的思想,就是玄妙之见,怎么又要涤除它呢?显然是不通的。更由此而牵扯出什么有与无的问题,也是不合乎老子原意的。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明太祖注:君子之持身行事,国王治国以陈纲纪,岂无知而无为?在动以时而举必善。以心言之,则世间美恶无不周知,在乎去其恶而存其善者。君子可以利人,国王可以利济万物,即爱民治国者也。则不使神刚而为雄,以此行之,是为雌矣。故老子托鼻息为天门,假气神主躯之说。人若妄为劳筋骨而致气粗暴,是为雄。调停气血以均,是为雌,使身安则神久也。若身不安,则神亡有日矣。如治国者,君为民之主,君乃时或妄为,则民祸矣。民疲则国亡,信哉!

明太祖刚刚夺取天下,为治理天下而操心。他理解老子的无为,自有其独到之处。无论是君子个人的修身,还是国王为天下的治国,都不能什么事都不干。若这样理解老子的无为,就大错特错了。明太祖认为老子所说的无为,乃是符合时机、出于善良目的的行动和举措。首先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后去恶存善,利人利物,这就是无为,就是爱民治国。爱民治国,就是不让民力疲惫,不任意妄为。除此之外,都是可以干可以为的。明太祖的这种理解,是为他的治理天下寻找理论根据,并不一定符合老子的原意。清世祖的理解又有所不同。他认为不能以爱心来治国,因为皇帝一人的爱,是不能毫无遗漏的。爱而不能周备,就不是真正的爱民。以事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一个人的心力,是不能把所有的事都考虑周到,都做到完善无缺的。所以君王的治国,只能是清静无为,不要去做具体的事,而是让民自由活动,达到自化的目的。这样的治国就没有弊病了。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明太祖注:与民休息,使积蓄之,是谓生之畜之。君不轻取,是谓不有。天下措安,君不自逞其能,是谓不恃。生齿之繁,君不专长,百职以理之,是谓长而不宰。奇妙道理,称为玄德。

中国古代每次改朝换代之后,都有一个不得不然的与民生息的阶段。这是因为经过战争之后,国计民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不与民生息,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统治。但等到生息到相当的程度之后,统治者就不能与民生息了,而要有所作为了。这就是坏事的开始。明太祖是刚夺取了天下的皇帝,所以他能注意到与民生息,君不轻取,天下措安的问题。只要不是开国皇帝,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具有清醒的认识。甚至开国皇帝在与民生息之后,也不能抑制其事功之心。这也是人的普遍心理。没有什么物质条件时,他能俭朴无为。到条件有所改善时,他就要干点事情了。不少暴发户,原来贫穷时,还可以安分守己。一旦有了一点钱,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什么胡作非为的事都干出来了。

(0)

相关推荐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十一章

    <道德经> 第十章 -1-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 ...

  • 第十课:老子六问——帝王测试卷

    <老子>第十章原文(通行本,中华书局2008版):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载营魄章第十

    道经·载营魄章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苏辙:魄之所以异于魂者,魄为物,魂为神也.<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魄为物,故杂而止:魂为神,故一而变.谓之营魄,言其止也 ...

  • 徐慎檀:《道德经》第十章释义

    大家好!又到了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几分钟的休息,我们一起来学习祖先的智慧.今天咱们一起学习道德经的第十章.下面咱们先把道德经的第十章的原文读一下,请大家按我发上来的原文读,因为这里 ...

  • 道德经第十章:老子的养生之道(全篇持续更新)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道德经的第十章,第十章可谓是千古奇闻,我们先来看下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

  • 修身养性、世事通达

    本文由"黄明哲正解<道德经>"道友晓珺根据黄老师音频课的内容转录完成. 修 身 养 性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an)气致柔,能婴儿 ...

  • 健康养生 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前言: <瘟疫论>是告诉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疗瘟疫病毒的. <伤寒论>是告诉我们生了病,怎么治疗开方的. <黄帝内经>是告诉我们怎样合道健康生活不生病的. <道德 ...

  • 第12讲 第10章 不多为,地摊烟火自生机【我读老子】

    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治国爱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导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人都是人,在最初是平等的,但后来却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甚至更有不士之差,于是人与人不再平等.这结果是由人自己造成,不能埋怨他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章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明太祖注:国王及臣庶,有能行道者,笃能行斯大道,勿于道上加道焉,善上更加善焉.凡以巧上此二事者,美则美矣,不过一时而已,又非常道也.故美尽而恶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 冲动时的举动,人们称之为勇敢.这种勇敢举动的结果,是勇敢者身死命丧.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冲动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贸然行动,这是勇于不敢.古人常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纵放情欲,为什么会动之死地?当然是因为危害了别人的利益,而受到惩罚.由谁按照什么规则来惩罚之?当然是国家机器中的镇压工具按照国家的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章

    第六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明太祖注:天地不自生者,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见风雨霜露益於世人,亘古至今不息,未见天有自生者,故设词以训後人. 天地是自生的,万物在天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八十一章,可以看作老子写完<道德经>之后的最后感想.他知道,世上已有许许多多的思想与言论,这都是他所谓的"言&quo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身是人的身,欲也是人的欲,二者为何非要如此对立不可呢?仔细分析起来,问题的关键是一个限度的问题,而不是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人生不能无欲,但不能过分纵欲.适当的欲望是人生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生命在于柔弱,生活也要柔弱.柔弱,不是弱,而是韧,韧比刚还要强.柔弱的要点在于灵活,不僵死,不硬化.人在婴儿时期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 明太祖注:治国务欲民实,无得重敛而厚科,若重敛而厚科,则民乏用矣.民既乏用,则盗贼之心萌.盗贼之心既萌,将必持戈矛而互相斫,是谓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