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桂枝新加汤的几点认识
《伤寒论》第62条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四两。
虽然这个条文的内容很短,但里面隐含的东西可不少。如果能够熟悉运用这个方剂,可以解决许多疾病,比如治疗平时常见的运动后抽筋疼痛,这方就好用,这类症状用芍药甘草汤的机会也挺多,其实只是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先看看胡希恕大师和李冠杰老师对于这个方剂的解读:
胡老认为是太虚的人,血不足,有表症疼痛,不能再用发汗的办法,而要用健胃的办法使阴液恢复才行。
李老师认为一是出汗太过,造成津液损失严重,加上里虚,津液来源不足;二是发汗不当,而造成表证不除。
二位前辈的解读都抓住了该方的精髓要义,下面结合平时的临床,谈谈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1、对于“发汗后”,多见的是汗后,但不能死于句下。其实这一条及其他几条的“帽子”在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是说身体能够阴阳自和的,如不能自和的,就是下面的下之后、汗之后的情况了,新加汤就是发汗后、身疼痛,其实下之后,吐之后,亡血,亡津液后都可以用。
今年10月9日有个案例,一个女的月经期头痛的,用的就是新加汤。以前还有一个患者,腹泻了一段时间后,不拉肚子了,但皮肤老是干燥,也是用的这个方。所以这个“发汗后”要灵活看待,李老师在《康平本伤寒论讲稿》中也讲了类似的医案,只要是病理因素相符,有是证就用是方。
2、“身疼痛”,仲景师爷没讲具体部位,其实全身上下的疼痛都可以用,只是在诱发条件下,病者身体那部分不足就会表现在那部分。那这方是不是统治一切痛呢?不是的,它针对是那种拉扯、挛急、紧绷等类型的疗效确切,象胀痛、酸痛、空痛这些是要慎用的。
3、“脉沉迟”说明按脉时需用力,并且博动来得慢。临床上脉也是有多种表现的,但这种脉最典型,这与李老师讲稿中的统计也是一致的。这个脉提示我们营血不足,血少故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血容量不足。
4、芍药是治这种气血虚少而致痛的专药,这个从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可以佐证。人参可以通过健脾胃的方式快速增加血容量,这个道理从人参四逆汤也可以佐证。
5、关于药的用量。我认为这要与具体病人的症状反应一致,当对病人体质情况不熟悉情况下,可以先小量以保证安全,只要对症了量小病也会有所改善。这就像你家来个客人,你不知道他有多大的酒量时,就可以小量多加,一样可以让他喝的很尽兴。我临床中常用一两换算成三克,并且这还是一天三次的量,只要辨证准确疗效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