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名称:黑龙江省医院
女、51岁,发作性头晕半个月余。
前半个月余剧烈活动后出现头晕,数十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现进行性加重。
高血压病史1年(口服贝博特)。
该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左侧后交通各有一个动脉瘤,其中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为非稳定型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为稳定型动脉瘤。
问题一答案:C
解析:MRA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左侧后交通局限性隆起,直径分别约5mm及2mm,在T1WI平扫上呈流空血管信号。那么对于这两个动脉瘤如何进一步分析其稳定性呢?最好进行下一项检查。
问题二答案:C
解析:MRI高分辨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明确动脉瘤的情况,比如瘤壁是否强化,腔内是否有血栓形成,邻近血管是否有炎症,对判断动脉瘤是稳定型还是非稳定型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干预。
问题二答案:B
解析:MR增强后,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瘤壁可见强化,表示炎症浸润或粥样斑块形成,为非稳定型动脉瘤,有破裂风险,需要临床积极干预。左侧后交通动脉瘤,MR增强扫描后,瘤壁无明显强化,为稳定型动脉瘤,破裂风险较小,需要隔期复查。
该患者根据MRI平扫及高分辨增强结果,对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进行神经介入动脉瘤栓塞治疗,而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暂时不予处理,随诊复查。
1. MRA显示病灶与颅内动脉血管相连,判断为动脉血管源性病变。2. MRI平扫显示病灶为血管流空信号,周围没有引流静脉及异常血管团,可诊断为颅内动脉瘤。3. MRI高分辨增强扫描,进一步显示动脉瘤瘤壁强化情况,将动脉瘤区分为稳定型及非稳定型。
1. 钙化灶,MRI平扫各个序列均呈低信号,与动脉瘤流空信号及MRA血管信号有差异。
2. 动静脉畸形,有粗大的引流静脉与动脉血管相通,动脉瘤周围没有异常血管团。
3. 脑囊肿,MR平扫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动脉瘤均呈流空信号。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3%,其破裂出血发生率大约在1-2%之间。也就是说动脉瘤患者中有绝大部分可以瘤带一生,并不会发生破裂。但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因此对动脉瘤未来破裂风险的评估相对于发现动脉瘤更为重要。目前评估未破裂动脉瘤是否需要临床干预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形态学(大小、 形 状、位置)、瘤体血流动力学、瘤体基因学层面。这些方法技术均不能很好地评估未破裂动脉瘤的未来情况,给临床干预提供很好的指导意见。而常规的影像学CTA、MRA及DSA等也仅能评估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并不能很好的对动脉瘤进行评估。因此需要一种好的影像学评估手段。我们发现对颅内动脉瘤进行高分辨血管壁MR平扫+增强,通过判断瘤壁是否强化可以预测颅内动脉瘤未来变化的情况。因此,常规MRA及MR平扫可以很容易诊断和发现动脉瘤,但是对动脉瘤进一步分型,进而指导临床干预,需要MR增强进一步检查。
1.S.Nagahata.Wall enhancement of th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reveal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turbo spin-echo sequence with motion-sensitized driven-equilibrium:a sign of ruptured aneurysm[J].Clin Neuroradiol,2016,26:277-283.
2.D.M.Mandell.Intracraninal vessel wall MRI:principle and expert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