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这种父母,会养出一个委曲求全的“乞丐”

每一个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被动的选择,因为父母是谁早就注定了。

心理学有一个“重要他人”的概念

也就是一个人在心理人格的形成以及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的人。

而父母就成为这“重要他人”的首要人选。

父母积极与孩子建立优质的关系联结,孩子在关系的感受上就是满足的;反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联结较弱,那么孩子在关系的感受上就是匮乏的。

关系感满足的孩子,未来将会在各种关系中不畏不惧,活得自由洒脱

而关系感匮乏的孩子,将会因为过于渴望建立关系,从而逐渐在关系中丧失自己的尊严和底线,活的像个“精神乞丐”。

01

关系感匮乏的她,活成婚姻中的“乞丐”

这两天在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关于“胡盈祯”的人物志,最初是因为好奇,这个人是谁?

后来看进去才知道,原来是台湾“大名鼎鼎”的综艺主持人胡瓜的女儿。看完整篇报道后,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胡盈祯这个名字在大陆可能不太出名,但是在台湾当地却是家喻户晓的星二代,她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善于言谈,八面玲珑。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星途坦荡的女人,在进入婚姻后,却狼狈的一塌糊涂。

2003年,胡盈祯遇到了她以为的“命定之人”李进良。从此,自恋爱到婚姻,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胡盈祯的生命中便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向媒体澄清“李进良的桃色新闻”。

在两个人的婚姻中,李进良公开出轨13次,情妇公然挑衅胡盈祯,全台湾人都愤怒了,然而这个女人却死也不离婚。

她的懦弱遭到了众人的嘲笑,网民们给了她一个封号:“台湾第一原谅天后”。

出生世家,却活的还不如一介布衣。

然而,凡事必有因果,胡盈祯的问题恰恰就出在她的家庭上。她虽父母双全,却仿佛是个孤儿。

仔细看一遍胡盈祯的成长履历,就会发现,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十分淡薄,几乎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六岁前跟外婆生活,没有见过父母,甚至对父亲的形象都一无所知。随后,短暂的接回到父母身边,父母与她也几乎没有交流,通常是通过纸片互相留言,有时候父母会给她回复,有时候连回复都没有。

白冰冰女儿被撕票事件后,胡盈祯再次被迫离开父母,被送往瑞士留学,在长达四年之久的时间里,父母一次都没有来看过她。

直到遇到李进良,仿佛抓到了人生中的救命稻草一般。

她仿佛一条缺氧的鱼儿,只要这个人对她有一点点好,她就会趋之若鹜。这星星点点的好,在她这里,足矣抵消他所带来的一切伤害。

纵使出生高贵,才华横溢,也逃不出这铁一般的定律

父母与她薄弱的关系联结,造成她关系感受上的匮乏感。

这种匮乏的感觉,在随后的婚姻关系中,让她因为害怕关系的中断,而活的像个关系上的“乞丐”。

02

关系感匮乏的他,活成友情中的“乞丐”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个案。

案主是一位19岁的男生,他的困惑是“要不要结束一段友情。”

事情的起因是他跟朋友一起租车出去玩,他的那位朋友手痒也想开车,于是便骗他说自己有驾照。结果因为技术不娴熟,将车撞了。

他觉得朋友家里不富裕,就主动承担了车损,乱七八糟的修车费加下来,将近四千多。

他的生活也因为这笔修车费一下子变得拮据起来,这个时候,那位朋友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跟他谈起了一笔交易。

他让这个男生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他,结果,这位所谓的朋友在只支付了60元的首付款之后,就把这个笔记本卖掉,换钱自己用了。

这件事最终闹大了。男生的家长知情后非常气愤,要求男生立即断绝跟他那位朋友的交往。

这个男生向我叙述这件事后,我问他是否能看看他们之间的日常交流记录。

他同意了,我翻看着他手机里面的内容,深深的感觉到了他的“卑微”。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他也曾反抗过这种不公平的交往模式,只不过,每当这个时候,对方就会以“断绝关系”相威胁。

我没有顺着他的“诉求”去做咨询,我让他描述一下他和父母的关系。

他一直不说话,沉默了很久之后,这个19岁的大男生开始呜呜的哭了起来。

他一字一顿说“我已经十一年,三个月,零八天,没有见过我的妈妈了。”

他的父母在他八岁那年离婚,妈妈怨恨爸爸提出离婚,于是便将不再与孩子相见,作为报复爸爸的手段。

其实,说白了,就是他被他妈抛弃了。

一个被亲生母亲抛弃的孩子,存在着强烈的关系感受上的匮乏感。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与他的那位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明明受着欺负,还要犹豫要不要继续友情的原因。

他跟胡盈祯一样,关系中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处,对他都是致命的吸引。

真正的乞丐,行乞的是“财”或“物”;而关系中“乞丐”,行乞的是“关系上的联结”。

付出的,都是自己的尊严。

03

关系感富足的人在关系中才能洒脱自如

在知乎中搜索一下“与父母关系好是一种什么体验?”

其中有一条高赞的回答:

“与父母关系好,感觉遇到什么事情都有底,觉得很幸运,很感恩。”

“不怕失恋,失恋了恢复快,因为知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不难看出,拥有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关系感受上所拥有的富足感,正因为这份富足,才会不畏惧任何关系的中断。

我有个朋友,今年33岁了,属于标准的“大龄剩女”。

这个年龄的女性,寻找伴侣确实是比较尴尬,高不成低不就。相亲几次都没有成功,有人就跟她说“差不多就行了,再挑连二婚的都没有了。”

可是她依然每天怡然自得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定期去相亲,不紧不慢的挑着她的另一半。

有一次我很好奇,便问她“找不到对象,你不着急吗?”

她说“为什么着急呢?找到合适的就好好过,找不到一个人过也很好啊。”

我惊讶与她的淡然,相较于我所了解的其他“大龄未婚”女青年,她的泰然处之实在难得。

但是当我翻看她的朋友圈之后,答案便了然于心,她的朋友圈里,都是日常跟父母相处的点滴。从这些点滴中,不难看出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结有多么的深厚。

她是个关系感受极其富足的女孩,这样的女孩,不会因为渴望关系而随意将就自己的婚姻,在走入婚姻关系的过程中,她始终会有主动而清醒的选择权。

04

亲子养育中,三个关键节点是关系联结的关键期

父母是唯一不需要有“上岗证”的职业,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构建了孩子一生中各种关系的底色。

想让孩子的未来在各种关系中洒脱自如,我想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的节点:

首先,三岁前的亲子关系是关系的基础;

很多人都会忽视这个阶段,认为这个时候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只要吃喝不愁就行。于是有些家长会将孩子交给老人或者社会托幼机构照料。

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观点,三岁前对于个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亲子关系质量往往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次,十二岁前的亲子关系将形成孩子在关系上的心理资本;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的阶段,父母的陪伴效果是最好的。

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很高,是父母为孩子积赞良好关系资本最好的时期。

最后,十二岁后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受挫后在关系上的最佳体验期。

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就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此时,是亲子关系发展最后的时期,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接纳和支持,将会成为这个时期他们经历各种挫折后,对良好关系的最佳体验,从而真正成为关系感富足的人。

阿德勒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为人父母,在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给与他们良好的关系体验,便可以让孩子在成人之后带着这份富足感参与到任何关系当中。

他们将会不畏分离,不惧失败,高质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