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第二十方:新加汤
《伤寒论》——113方
第二十方——新加汤
复习提纲
太阳八十,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注解;发汗后,身疼痛者,此为汗后,表未得解,依然身疼;脉沉迟者,此为阴脉,此为汗泄经阳,而见里虚之脉。
1 外感伤寒,经脉寒涩,所以加生姜行之,以助桂枝,通经解肌,这也就是感冒之后喝姜汤的意思,生姜行肌腠经脉之寒涩。发汗之后,汗出却夺营血之燥,营郁不行,以芍药行之。还是汗出,经阳外泄,而见里虚之沉迟,人参补经阳而生津,以起里虚之沉迟。经络寒涩,加生姜行之。芍药加一两,行营血以疏肝,以助生姜辛散,生姜加一两,行经络之寒涩,以助桂枝,通经解表,人参补肝脾之阳,助生姜芍药,以起里虚经脉之沉迟。芍药加生姜、人参,就是行营血而充经脉,起经脉之沉弦。
白虎汤加人参,就是补气以化津;新加汤加人参,就是补肝脾之阳行经脉之气,以起经脉之沉迟。人参这味药,就是补气以化津,津化于阳。汗出则津泄,汗出则阳泄,人参一味,补气补津又补阳。此所谓的气津与阳,皆是因汗而亡。
这个提纲身疼痛,是汗前之伤寒痛,还是汗后之里虚痛?我还是认为是汗前之寒伤。所以桂枝辛,通经解肌,加一两生姜,行经络之寒涩,以解身疼痛。这更像是桂枝汤证,而误用了麻黄汤的变症,汗不得法,所以汗后不愈,表也不能解,经阳外泄,而又见里虚之沉迟。
2 黄师解桂枝汤之生姜,调脏腑而行经络,此在太阳病,我们先把“调脏腑”去掉,只留下“行经络”,这样就更好理解,生姜在桂枝汤中的药理作用。这也就是《长沙药解》生姜;宣达营卫,行经之要品,发表之良药的意思。这也就是感冒之后喝生姜茶水暖暖身子的意思,以其辛散,而行寒之滞。配伍桂枝,就是助桂枝解表。生姜的药理作用,是温血海而行经脉。太阳外感,简化成行经脉。经络寒涩,营卫不通,生姜温之,则流利无阻,以助桂枝解表。
芍药与大枣,就是解太阳的营阴,桂枝与生姜,就是解太阳的卫阳。生姜桂枝,是发寒之品,芍药甘草,是调正之品。外感中风时的桂枝汤,尽量不要说生姜与大枣,是补脾胃,虽然笼统的论,也是没错,但若细论生姜,还是行经络之寒涩,细论大枣,还是行经脉之营血。此也就是营卫互根,营行于脉内,卫行于脉外,行则俱行之义。有血无气则不行,有气无血也不行。(此观历节病理,营血寒涩,卫不独行病理。)
1吉益南涯医案——救逆
《续建殊录》曰:一老人大便不通,数日上逆头眩。医予以备急丸而自若,因倍加分量而投之,得利,于是身体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复结。更医诊之,与以大剂承气汤。一服,不得下利,服三帖,下利如倾盆,身体冷痛不得卧,大便复结。又转医作地黄剂使服之,上逆尤剧,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于是请治于先生。先生诊之,心下痞硬,少腹无力,即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服之。三帖,冲气即降,大便通快。经过二三日,冷痛止,得卧,大便续通快。二旬之后,诸证去而复常。《皇汉医学》汤本求真
求真按:不用下剂而使大便通快,此中药方之至妙处也。
论;大便秘结,所以气逆不降,则见头眩。备急丸就是大黄巴豆干姜,泻下之药。加倍而量大,虽便通得利,但过利亡津,则津血不行,木郁则身疼,所以身体麻痹。过利亡津,不能治本,反标更盛,大便复结,上逆益甚。换医诊之,是以燥屎理论,而攻便结不通,投大承气汤,一服不下,又服三帖,下利如倾盆,(中药当西药用了),此如一诊,如出一辙,身冷痛而大便复结。此是以身冷痛,而用新加汤,桂枝生姜,通经解肌,以止身疼,人参补肝气之气,以外行经阳之气。芍药行血而疏木,以行疏泄之令所以大便得通。
本案大便不通,就是一芍药甘草证,营血不行,则疏泄之令不行,肠以燥金之腑,糟粕不泄,则结如石硬,窍涩便难。营血不行,则木郁而贼土,在以地黄滋腻,是虚其虚,则升降倒行,心下痞硬。
2 外感加内停经
松田部妻,年三十余,发热二三日,身热骤退,口鼻清冷,四肢微厥,诊脉难以摸索,头出冷汗,时或呕逆,按其腹状,心下痞硬,脐腹拘急颇甚,自言月经不来已两月,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明日蒸蒸发热,遍身出汗,疹子从汗出而拘急未安,兼与浮石丸(方中有芒硝)约三四日,月利而倍常,疹收而后复常。《麻疹一哈》
求真按:本方兼用浮石丸,不如本方合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黄为佳。
论;本条是有外感,内又闭经,所以外感病后,症比较杂。本条医案,好像没有用新加汤提纲症,从外感论治,用桂枝汤也行,新加汤,用了人参,更能助营卫外发。脉难以摸,适合加人参。蒸蒸发热,遍身汗出,疹子从汗出,此是表解,而拘急未安者,此是闭经之瘀血与外感营郁之血热相合,芒硝通瘀而泄热,三四日,月利而倍常,疹收而复常。
外感发热二三日,身热聚退,四肢厥冷,此症较杂,可以变化出很多症来。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