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坝战役:三千武装抗三万敌军,奠定井冈山会师,谱写壮烈篇章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多年以后,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开国上将肖克,曾这样评价三河坝战役:“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罗霄山脉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对南方游击战争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

作为承前启后的一场关键战役,此战使得我党我军的精锐得以保存,为之后革命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9月,粤东北丛山环绕的大埔县城内,开赴进一支部队。居民们急匆匆躲避,街旁的铺面甚至吓得纷纷关门歇业。老百姓原本以为,部队会和以前的军阀兵痞一样,进城后四处掳掠破坏。

南昌起义油画

但一些胆子大的民众很快发现,这支带着红领巾的队伍,军容整洁、纪律严明。夜里的时候,战士们宁可在大街上宿营,也不打搅老百姓。

他们不知道,这正是由朱德、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军队。此刻,战士们都已歇下,朱德等人还在举行紧急会议,以讨论部署下一步的进军方案。

自8月起义南下以来,部队遵照中央预先制定的方案,经临川、宜黄、广昌等地,而后进入广东省内。

起义队伍的进军目标是潮州、汕头、海陆丰地区,在那里发动群众建立工农政权,站稳脚跟队伍壮大起来后,拿下广州,再次北伐。

《朱德血战三河坝》连环画

起义部队南下,很快便招致国民政府军队的围追堵截,尤其在我军进入广东境内后,粤军已渐渐逼近。因此在作战部署上,必须要有队伍留下来阻击敌人的围追,掩护主力部队继续南下。

“我留下来,恩来、贺龙还有叶挺,你们继续南下。”这是当时的第9军副军长朱德的个人意见。

那一年,朱德已41岁,在全体起义官兵中,年纪应该是最大的。他时刻像一位沉静稳重的老大哥,行军路上关心伤病员疾苦;会议讨论中往往将极难危险的重任揽到自己肩上。

《建军大业》中,朱德在三河坝战役前线

局势已经不容他们继续讨论,彼时,钱大钧、黄绍竑部两万多人已逼近大浦,一旦主力部队被国民政府军队缠上,形势将对我极为不利。

最终会议的决定是:周恩来、贺龙和叶挺率主力继续南下潮汕地区,朱德率领25师以及第9军的军官教导团共3000余人,留下阻击敌人。

此时,国民政府军钱大钧部已到达梅县松口一带,朱德与25师师长周士第以及党代表李硕勋,率领部队进驻大浦的三河坝地区,以阻击敌人。

三河坝,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交汇之处,三条支流汇成韩江,向南流去,因此才得名三河坝。

三河坝

朱德透过望远镜,查看着这块历史上被称为“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的兵家必争之地。

江宽且湍急,江流交汇处沿岸皆为山地。背水作战是兵家大忌,朱德将部队从韩江西岸部署到东岸的笔枝尾山、龙虎坑一带。

他下令部队在阵地上构筑工事、挖掘战壕,防御阵地构筑得越坚固越好。他这个从辛亥革命时就转战南北的老兵心里很清楚,接下来的阻击将会是一场恶战。

1927年9月底,钱大钧部已经到达韩江对岸,由于江水阻隔,敌我双方隔江对峙。敌人四处强征船只,大战一触即发。

《建军大业》中,驻扎在河对岸的钱大钧部

10月1日,战斗正式打响。河西岸的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强行开始了渡江。起义军在东岸滩头、竹林以及山上早已构筑起了工事,战士们枕戈待旦。

当船只到达江心,东岸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战士们专打敌人的船只。“半渡击之”的打法下,第一波渡江的敌军纷纷葬身鱼腹。

但对岸的敌人岂会甘心,他们继续接连不断地横渡过江,试图靠着人数上的优势,采取“蜂群战术”簇拥而上。

不过木船在湍急的江流中本就不稳,再加上一览无余目标过大,以逸待劳的起义军战士,打退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建军大业》中,钱大钧部渡江发起进攻

傍晚时分,敌人的进攻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们没船了。对岸的起义军将士依旧不敢松懈,因为敌人随时可能从沿江各处抢到船只。

果然在当天夜里,敌人又从别处调来50多条木船,夜色之下,沿江两岸再次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

由于夜晚视线很差,最终有一部分敌人登上了东岸,并且占据了滩头阵地。

就在敌人忙乱地构筑滩头工事时,75团团长孙一中带领6个连的战士,从山头猛冲下来。敌人立足未稳,再加上背水作战无处撤退,最终被全部歼灭。

《建军大业》中,抢滩登陆的敌军遭遇我军激烈反攻

吃了大亏的国民政府军队决定分段渡江。第二天,正面强渡的同时,有一部分敌军沿江偷偷溜到下游的石子笃准备偷渡,但江对岸陈毅率领的73团早已恭候多时,几百个敌兵很快又被歼灭。

那天夜里,敌人终于从更下游的林坑附近偷渡过江,而且迅速占领了附近的山头。由于占据了有利地形,再加上敌人源源不断过江,人数上也占据了优势,73团和敌人形成了对峙态势。

10月3日,大雾弥漫下形势对敌人愈发有利。钱大钧一部的敌兵,从上游的恭沙渡口偷渡过了汀江和梅潭河,黄绍竑部下的两个师也包围上来,截断了起义军南下的通道。

复原的当年战壕

而且,钱大钧部的敌兵还在从上下游两处继续渡江,我方的形势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朱德异常冷静地分析了眼下的局面,虽然3天的激烈战斗给敌人造成了很大伤亡,但是我军的伤亡也有数百人之多。

更为关键的是,数倍于我军的国民政府军队正在逐步缩小包围圈,我军孤立无援且弹药在持续减少。

若是不撤,这股革命星火将会彻底被黑暗吞噬。于是朱德下令各部队次第掩护、逐步撤退、摆脱敌军的纠缠。

10月4日凌晨,担负掩护任务的75团第3营,迎来了三河坝战役中最惨烈的一仗。

三河坝战役

在炮火的掩护下,一万多名敌人从四面包围上来。3营的战士在弹药打光后,和敌人展开了最后的肉搏战。上至营长黄晴川,下到战士,3营两百多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事后在10月18日,彼时的《新闻报》报道:“此次国共两军恶战,为从来所未见……始开枪射击,全船军士连船夫尽遭击毙。现韩江两岸,死尸遍野,野犬食人肉,彻夜嗥叫,如同鬼哭。土人将尸骸曳之投河,河之为塞。七日,潮州湘子桥面一日之间捞起漂尸六百具”。

异常惨烈的三河坝战役结束了,我起义军部队仅剩800多人,而且处境依然十分危险。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此刻,朱德已率领起义军到达饶平一带,部队在这里进行了短暂休整。接下来的目标,依旧是南下潮汕地区,和起义军主力合兵一处。

然而,前方起义军部队失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饶平,这时候,战士们的士气异常低落,部队上下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颓废气息。朱德将部队集合了起来,并且把目前的危机局面如实告诉了大家。

“我是愿意继续革命、并且坚信我们的革命是会最终胜利的!如果大家愿意继续革命,那就跟我!”

话音刚落,陈毅第一个站了出来:“我也愿意!”他的声音不但洪亮,而且还做了一个极富号召性的握拳手势。

朱德作最后决战前的动员

但是,部队接下来该往哪里去?如何继续和敌人斗争?仅凭一股革命是不行的。

1927年10月下旬,南方也已经进入了秋季,但是转战到赣南的起义军战士们,依旧还穿着单衣赤着脚。

多年以后朱德回忆起,部队到达安远后,只剩下700多人,师团一级的政工干部只剩下了陈毅一人。

危急关头,朱德对思想、组织以及军队的训练,进行了系统整顿。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的“赣南三整”。

首先在思想上,朱德对全体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以党员和老大哥的身份,告诉战士们为什么要革命,在革命遭遇挫折后我们应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要去哪里,用什么方式继续斗争。

三河坝烈士纪念碑

这一系列问题经过朱德深入浅出的讲解后,部队的认识渐渐统一,士气也开始逐步恢复。

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后,朱德又着手进行部队整编。撤销原来的部队建制,统一组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

而在整编党组织的问题上,部队上下重新登记党员,并且成立新的党支部,将党团员统一调配到各个连队,担任指导员。

正是通过思想和组织层面的着手规划和调整,整个部队才从此前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而对一支军队来说,除了组织度要高,部队本身的军事训练也必不可少。朱德下令,部队每天都要训练,每隔两天,还要进行思想学习。

湘南起义

一系列的整顿,让这支失利的队伍开始重新焕发活力。接下来,朱德还要带领全体将士们举行湘南起义,为之后的井冈山会师谱写序曲。

1927年底,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朱德率领部队已经到达了湘南地区。中央要求他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尽快联络,而后建立苏维埃政权。朱德决定,先期在湘南开展土地革命。

要想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到革命中来,朱德很清楚,必须要给予老百姓实际的激励,才能激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于是每到一处,“打土豪、分田地”便成为响亮的口号。借助于通俗易懂的标语口号,每到一处群众便能很快被发动起来。

如今的三河坝朱德纪念大桥

即使是在三河坝期间,农民也响应朱德的号召,不但展开了对地主和恶霸的斗争,还积极要求参军。

到达湘南地区之后,革命之火迅速席卷了各个乡镇,贫苦农民分到土地的同时,农军、赤卫队等保卫胜利果实的地方武装亦相继建立。

湘南起义正式打响。宜章被攻取后,郴州、永兴、资兴、耒阳等县城也相继获得解放。轰轰烈烈的革命局面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朱德通过各种组织方式,动员和发动群众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来。

现今的三河坝地区

比如在桐子山分田分地后,当地的工农游击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独立第3团;碕石暴动胜利后,他又派肖克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工农革命军独立营。

靠着分田分地激发起来的群众革命浪潮,朱德率领的部队,战斗力亦在一天天增强。对于新参加革命的战士,朱德则从情感上施以关怀。

朱德虽然是从旧军队里出来的,但身上并没有旧军队那种官兵等级森严和动辄大骂战士的坏毛病。

行军的路上,他和战士一起背着背包肩扛步枪,日常穿着粗布军装,和战士们同样吃大锅饭。

1929年,红军第四军革命布告

靠着官兵平等的理念,再加上革命理论的宣讲和学习,新加入队伍的战士们,也很快提高了思想上的认知,从而增强了部队的组织度和战斗力。

从1927年底到1928年井冈山会师之前,在朱德的领导下,湘南地区群众的革命热情被充分唤起,为之后两支队伍的胜利会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充分说明,三河坝战役的失利,并没有剿灭共产党人的革命之火。

相反,这次失利让朱德等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到了反动派实力强大,而通过发动群众,将革命之火四处播撒到广大农村地区,则重新开启了势不可挡的革命浪潮。

井冈山会师

所以,在井冈山会师之前的湘南起义,是朱德等人转变斗争策略,采取新斗争方式的一种成功的试炼。正是这种试炼,冥冥之中,朱德和毛泽东两颗心逐渐靠拢到了一起。

1928年4月底,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两支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支队伍整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和毛泽东终于走到了一起,其后,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策略被不断巩固,朱毛红军的威名令国民政府反动派闻风丧胆,革命的星星之火也终于形成了燎原之势。

(0)

相关推荐

  • 茶阳起义[茶阳起义]

    坐落在梅江.汀江.韩江三江交汇处大埔县三河坝笔枝尾山顶的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和朱德铜像前瞻仰,这是为纪念79年前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而于新近建成并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占地3000 ...

  • 铁纪如山

    铁纪如山 刘述涛 一 1927年的10月23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的部队在国民党部队的前拦后堵之下,来到了遂川县的大汾镇.在安排好岗哨之后,这些又饥又饿的战士们只想着快点睡去,好忘记来自于肚子里饥饿 ...

  • 朱老总领导的湘南起义,走出了28位开国将...

    南昌起义失利后,朱德和陈毅带领部队向广东和江西交界的三河坝地区挺进,决定先进入潮汕地区,然后再趁机夺取广州,争取革命新阶段. 在三河坝地区开会时,部队已经陷入了困境,很多人对革命失望,带枪逃跑,失败的 ...

  • ​【影视观感】郭书文||​井冈山精神,光照千秋 ——《井冈山》电视剧观感

    纪念八一建军节: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电视剧<井冈山>左起:陈毅.朱德.毛泽东.贺子珍剧照 井冈山精神,光照千秋 --<井冈山>电视剧观感 作者:郭书文 < ...

  • 朱德誓死坚守三河坝,一战封神,力挽狂澜,奠定军中统帅地位

    1927年9月19日 广东省 大埔县 共产党大部队临时指挥部.叶挺军长:现在我方部队已经进入揭阳地界,下一步将进军潮汕,但是正面遭到粤桂敌军围堵,屁股后面还跟个钱大钧,要在潮汕与国军决战,必须要先干掉 ...

  • 仅两千人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如何在重重围困中走上了井冈山

    编辑搜图 ▲南昌起义 1927年9月底,南昌起义军终于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南下进入广东境内,曾经23000余人的队伍已经仅剩万余人枪,但他们身后的追兵仅中央军钱大钧第32军就有近2万精锐,如果不能 ...

  • 1959年彭德怀遭遇低谷,朱德前来探望,彭德怀:请总司令莫要再来

    原创2021-07-20 18:00 ·寻迹追心 前言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授衔仪式,朱德和彭德怀位于十大元帅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他们两人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井冈山时期,彭 ...

  • 追寻红色足迹(五)|三河坝战役——保留火种上井冈

    开篇语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百年来,红色基因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化作一颗颗赤诚之心:红色激流汇入中国广袤大地,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红色 ...

  • 生于1902死于1930,我曾是井冈山上一名捍卫盐的战士

    盐 --为一位红军烈士代写的"自述" ■江 子 一 我曾经是湖南桃江县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一个在南方的水田里奔跑玩耍的男孩. 我有一个任过湖南江道区司令官的父亲,这也许是我与其他农 ...

  • 三河坝战役:浴血铸丰碑 革命存火种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梅州市和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电影<建军大业>中,最燃和最催泪的一场当属三河坝战役.然而,在近代历史中,三河坝战役似乎并不起眼 ...

  • 张永胜║参观大埔三河坝红色旅游区

    迎着冬日暖阳,我们一行驱车来到了大埔县三河坝,参观红色革命红色旅游区.三河坝由梅江.汀江.梅潭河的汇合而成,是大埔县西部水路交通要冲,有史家称之"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 ,也曾经 ...

  • 南昌起义军入粤和八七会议对梅州的影响丨三、三河坝战役

    三河坝战役是1927年10月1日打响的.留守三河坝的起义军第25师,共约2500人.当时,主要任务是扼守三河坝,牵制和防御阻击从梅县及闽西尾追之敌,配合潮州和汤坑的叶.贺主力同敌人作战.考虑到三河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