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最大的问题不是继承皇位,而是称王,非刘不王
首先,刘备最大的问题不是继承皇位,而是称王,非刘不王,但也不是是个姓刘的就能称王,否则和反贼无异。其次,魏国禅让得国,刘备若承认汉已经禅让天下,魏得其国此事是合法的,那么刘备继承皇位,自然就是割裂国家,这个很好理解。但若刘备不承认魏得汉国,禅让合法,那么献帝就还是皇帝,魏国是反叛势力,天下依然是东汉皇朝。那这个情况下,岂有他继承皇位的资格?他虽姓刘,但不出于光武之后,正常情况下,即使假献帝已经死,他也应该找个光武之后继为皇帝,他得皇帝,也应该经过一场禅让大戏。
但当时刘备的情况不允许他花时间在禅让这个事上,他年事已高,儿子又小,他必须继承皇位,安排好文武大臣,立好君臣名份,才能把自己的事业传下去。这时虽然继承皇位勉强,只是割据一方,但也不得不行之了。其次,皇帝是秦始皇发明的。先讨论刘邦,再讨论刘秀,才轮到曹丕、刘备、孙权。如果刘邦有合法性,那曹丕就有,拳头说话,不足是没有统一天下,有人不服。如果刘秀有合法性,那刘备也有,但刘备问题更多,刘秀统一天下,还补了手续认汉元帝为爹,刘备既没统一天下,也没认汉献帝为爹。
孙权合法性和曹丕一样,拳头说话。合法性,也就中国人讲个体面,说出去好听点。诸葛亮和孙权就搞了个东西二帝,当时的人都不在乎。如果刘协被曹丕搞死了,那么刘备就具有合法性。但是刘协没死,刘备就没有合法性。刘备唯一无可挑剔的具有合法性的方法是设法迎回刘协,让刘协禅让。当然,刘备选择的假装刘协死了再继承皇位属于合情合理的选择,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只能说这么做在合法性上有瑕疵。客观上来说,曹魏对于汉献帝是十分优待的,不但没有谋害,还允许其沿用汉制、祭祀祖先。
这其实也和三皇五帝时期的先例一致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与王莽政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一个老百姓可能不知道高层的动态,刘备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难道也得不到真实的情报吗?至于孙权,就纯粹是乱臣贼子,仗势割据。刘备可是正儿八经的汉家三祖之一(汉家三祖: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汉烈祖刘备)诸如其他的枭雄诸侯,比如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孙家三代,他们要是立国的话,那国号基本不可能是汉。
虽说曹丕是禅让的,但想想之前,王莽都开了新朝,被刘秀翻盘,而后刘秀的国号依然是汉。曹魏有统一华夏的愿望,也受禅让而建国。季汉是汉政权的延续,也以兴复汉室,统一天下为目标。所以他俩都合适。至于最后一个,大魏吴王孙仲谋?说不定人家在真的兴兵长安以后,吴王也能变成大汉的。可以说因为刘备拳头大有话语权,但至少说明拳头大的人也不能无视合法性。另外刘备自认的这些想法,无处可考,但是很显然在儒家思想下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得到支持的。
如果宗室自认为是国家的忠臣就有理由反对统治者,那对统治者的威胁恐怕比曹操这类权臣更大。汉朝皇帝在220年就没有了,活着的只是一个叫刘协的人,丝毫不影响刘备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赵构继承皇位时宋徽宗宋钦宗也活着,但没有人会认为宋高宗不是宋朝的合法皇帝,朱祁钰继位时明英宗也活着,但终明一朝除了朱祁镇重新开辟的8年外其他皇帝都公认朱祁钰是明朝合法皇帝,此外后人对曹魏季汉的正统从来都有分歧。
最后,法有很多个,汉朝有汉朝法律,魏蜀吴有魏蜀吴法律,法律是管人的,不是管设计法律的人的,当然一定程度上法律就是一个规则,为了社会协同发展,只要当地管辖区域的人认同这个法就没问题,不认同的话就会起义。理就比较奇怪了,古人喜欢讲法理,也就是带个理字,也就是正统,逻辑说的对说得通,大部分人能认同得事或者道理属于理,如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也没关系,这不是强制性的,理一致的人会走到一起,没有强制性。所以魏蜀吴属于理不属于法,三个国家都找到了自己讲得通的理就没关系,刘备给了孙权一个皇族认同理,孙权给了刘备一个贵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