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变老丞相,诸葛亮的“网红”之路有哪些秘密?

胡赛萌/文

从古知兵非好战,后来治蜀要深思。

无论是用兵、治国还是用人,诸葛亮都并非完美,甚至有不少败笔。

他的军事才能,不如白起、韩信;他的政治智慧,稍逊范蠡、管仲;他的战略眼光,未及张良、萧何。

然而,韩信身死族灭,范蠡远走异国,张良早已过气,只有诸葛亮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红得大红大紫,在演义中经久不衰,成为天王级别的超级明星。

01

小鲜肉变老丞相

按照现在的年龄代际划分,诸葛亮是一枚货真价实的90后。

公元201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跟自己一起创业打天下,此时的诸葛亮才20岁。

就算是把时间推迟到赤壁之战,诸葛亮一生的高光时刻,此时的他也才年仅27岁,跟现在的90后属于同一年龄阶层。

无论是从出道时间算,还是从功成名就的年龄来看,诸葛亮都是属于年轻的小鲜肉,并非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个老成持重的诸葛丞相。

从小鲜肉到老丞相,不仅是年龄和颜值的改变,更是文化的必然。

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文明,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经验极为看重,年纪越大的人经验越丰富,越懂得老天爷的脾气,因而也更受尊敬。

上古时代,“周礼”就有“乡饮酒礼”的传统,这是一种带有地方自治色彩的元老会议。根据“乡饮酒礼”的传统,地方官每隔三年就会邀请当地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酒会,并对时政方略和政策进行咨询和商讨。

两千年后的康熙,就曾多次在北京举办“老年酒会”,将全国各地来京祝寿的老人聚在一起,与老同饮、与老同庆,还美其名曰“千叟宴”。

尊老、重老、崇老,是农业文明的特征,为了赡养高堂老母,郭巨甚至不惜活埋自己的儿子。这样血腥残酷的人家惨剧,竟然还被写进《二十四孝》中被大为表彰和传扬。

农业文明是父权社会,老子天然凌驾于儿子,老人理应受到尊敬。与之相反,年幼则是没经验、不成熟,因而也不受待见,故此才有无名小辈、年幼无知、竖子不足与谋等成语和典故。

就算是泥腿子的底层社会,也会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样的谚语。在中国语境中,没有长胡子的年轻人,办事不踏实,更何况是小鲜肉?

于是,90后的小鲜肉诸葛亮只能变老,成为一个老成持重的诸葛丞相。

02

网红丞相

诸葛亮不但被“变老”,而且还被“封神”。

变老,是农业文明的必然;封神,是民间与庙堂的合谋。

在庙堂,诸葛亮封侯拜相,死后封王(东晋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康熙乾隆大加赞赏,曾国藩孙中山更是膜拜之至。

在民间,诸葛亮一步登天,在戏剧中成为神明一样的人物,不但料敌如神,用兵如神,而且还能呼风唤雨,既能用七星坛借来东风,又可用七星灯来续命。

先封侯,后封王,最后还被封神,而且获得了庙堂与民间的双重认可,得到了帝王与百姓的双重礼赞,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屈指可数。

诸葛亮的大红大紫,究其原因,无非三个方面:帝王的推崇,官员的拔高,百姓的歌颂。

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哪怕手握蜀国军政大权,但从未有不臣之心,一辈子都甘为人臣。这样的忠臣,帝王不推崇他,难道推崇篡位的曹操?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但降尊纡贵,而且三顾茅庐,之后更是言听计从。这样的待遇,令无数知识分子和帝国官员向往不已。作为帝国官员羡慕崇拜的偶像,诸葛亮又岂有不被拔高之理?

诸葛亮掌管蜀国军政大权,但却执法如山,廉洁奉公。马谡是他的亲信,违了军令状,照斩不误;自己死后,留给儿子的遗产,也不过那八百棵桑树和一点薄田。

这样的官员,不是青天大老爷是什么,老百姓能不歌颂他?

作为皇帝的忠臣、官员的偶像、百姓的青天,整个帝国从上到下都爱他,他能不被神化吗?于是,在历史这出舞台剧上,人人都爱的诸葛亮就算不想红都不可能。

可是,这位网红丞相治下的蜀国百姓,他们又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呢?《汉晋春秋》中就说,“蜀民皆菜色”。

可惜,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却没办法给诸葛亮点差评,只能任由康熙乾隆这样的帝王点赞。

如此说来,帝王的历史不是马云的淘宝,老百姓是没办法给差评,更不能退货,唯一的选择就是“付款”……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人,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个人微信:husaime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