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人物】龙云华:师者

师   者

文/龙云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为人师者,是一种高尚而神圣的职业,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即将要说的这位老师,从来没有教过我,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却影响着我。像他这样,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但辐射到其他班级,还分发到一个年级,甚至发散到一所学校,最后影响范围折射到一个学区和地区,这样的老师屈指可数,是极为不多见的。他这种高尚情操,人格魅力,谈吐儒雅,为人处世,敬业精神深刻烙印在脑海里,渗透到血液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三尺讲台,三寸之舌,三寸笔杆,三千桃李满天下形容他执教、管理小学教育一点都不为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很荣幸,从记事起就认识他,90年代初中毕业后以优越的成绩考上州民族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大众羡慕的中师生(“中师生”是一个时代产物,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因特殊的十年国家对教育的荒废,全国各地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补充到中学,小学偏远山区,光依靠大学师范学院培养的老师已远远不够。国家决定从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各中小学任教)。毕业就会安排教师工作,城镇户口,跳出农门,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日子,光宗耀祖,坐高堂经世济民,全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骄傲,我们同来自苗岭大山深处的纯苗村寨,同饮一口水井,同爬一座山峦,同游一方水塘。可以试想他幼年时曾经走过求学路是褰裳濡足,披荆斩棘的,求学事迹常被家乡的乡民用做教育后代的真实材料。父亲常跟我讲,做人做事当如石老师,幼时经历贫苦生活艰难历练,立志发奋图强,努力读书,考起学业,成龙成凤。初为人师,兢兢业业,足智多谋,待人真诚,言出必行,行之必果,诺不轻许,许之必做。
石老师毕业后工作起点就在基层村小,条件是相当艰苦的,村小房子破破乱乱,常刮风下雨都不能阻挡遮避。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腐朽门窗在狂风吹打下咯吱咯吱作响。不管刮风下雨,狂风暴雪,石老师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微笑相迎他的学生;每天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驻足在教室门口土平坝上目送所有学生安全放学回家了,他才放心。也就是像他这种从基层村小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老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他来自基层,一直眷恋着那片土地和在土地上生活的孩子。作为高小教师,他基础根基艰固,才有现在教育路上飞黄腾达,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作为凤凰名城名校的一校之长,他推行的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令同行折服,令百里村镇学生受益。倘若根基浅薄,便是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是不会长久的。
石老师私下资助的学生无数,我就是受益者之一,金钱上,生活上,精神层面上都有受益。毕业后心里一直心怀感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每跟他提起陈年旧事,他总说:小小爱心,不足挂齿,你们都过的好,且懂得感恩,很是欣慰。
那年我上五年级,石老师带的是64班,我和姐云香在腾老师带的62班,一个班在二楼,一个班在三楼,能在学校碰到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星期天,赶集日,腊尔山希望小学铁门口,碰巧看到石老师在跟一群老师在聊天,他也看到了我,眼神示意我稍等下有事找我。片刻,他走过来,摸摸我的小脑袋,从口袋掏出20块钱硬要塞给我,说道:云华,这是你爸爸给你和云香两个星期的生活费,每人每个星期5元,嘱咐我好好学习,钱节约用,有困难给他讲,生活上,学习上都可以找他。胆小,胆怯的我连忙点点头,回答声音小的自己都听不清。周五晚上放学回家,我转达了石老师给钱事情,爸说:没有托他带钱,周日在农田整天劳作,没到过镇上,没见到石老师啊。顿时,我懂了,明白了,感动感恩的眼泪顺着脸颊忍不住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滴落在灶台上,滴落在我的心里。
作为拉忍同村的孩子,在镇上小学或中学阶段,能在同村走出来老师所带班级上接受教育熏陶是一件幸事和美事,而我是没有这样机会的。说真话,非常怀念石老师讲述生动的语文课堂《高粱情》,这是一节临时代班的课堂,我至今记忆犹新。
上课铃声敲响,石老师带风一样快步走上讲台,先自我介绍说是临时帮助腾老师代课,同学们翻开语文课本XX页,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牛汉先生的《高粱情》,首先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解读题目,讲到:有一种植物,生长在干涸的大西北,它长着挺拔而粗壮的杆子,硕大而血红穗头,强有力抓住土地的跟,这就是高粱。《高粱情》关键在于“情”,作者对西北高粱的感情上升到对家乡大西北深深地热爱。石老师声音洪亮,清脆温和,我们听的津津有味。这堂课,我学习到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学习到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作者对西北家乡的眷恋。第一次听石老师的课,受益匪浅,课文讲述到点到位并且最后还升华,毕业多年,这堂代班的课是我有史以来听讲最认真难忘的一课。
生活上,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七年的时间,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食堂油水不足,青春时期正在长身体,经常性去石老师家吃饭,从小学腊尔山吃到高中凤凰县城。需要感谢我有个发小好伙伴,他是石老师亲兄弟玉星老表,我与他同届又同龄,上学时从小学到高中都形影不离。周末经常随他一起去石老师家里吃住两天,记忆太深刻了。石老师热情好客,一点也不吝啬,看到我到家里来,鸡鸭鱼肉通通端上桌来,饭后亲自动手清洗水果给我们吃。我想,如果当年没有石老师慷慨解囊,大气大方物质生活上的资助,定是瘦得弱不禁风。
石老师是村里的能人、名人。十里八村都知道他的鼎鼎大名,投其所好,乡民的赞赏和鼓励使得石老师更加努力,教育事业从乡下村小老师——镇上小学老师——镇上小学教导主任、校长——县教育局干部——县小学校长、书记,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有条有理,步步为赢,稳扎稳打。在县城教育界身居高位,村寨有重大活动,接待重要贵宾等活动策划、编剧、主持都离不开他。
记忆最深的是2006年村里通达坪公路硬化完工通车典礼,十里八村乡民闻讯赶来,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共同庆祝和铭记这一历史时刻,一片祥和激动的画面。石老师作为活动策划人、主持人出现在舞台上。作为老师,可能在外面经常组织开会,策划活动,主持发言。石老师一身帅气西装,格衫领带,立杆腰直,诗意十足,风华正茂,普通话标准可堪比电视播音员,发音铿锵有力,出口成章,滔滔不绝,非常有感情色彩。所有的村民都竖起大拇指,打心眼里佩服石老师的为人和才华。活动结束后,村里三大主干感动地说:每次村里有活动,能荣幸邀请“每先”回来参加,舟车劳顿,忙前忙后,确实很辛苦,说实话,只要看到他回来,我们悬着的心才能放下,一切的活动都能让我们以及村民提前吃下定心丸。瞧,这是多么诚恳的赞赏,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可见,石老师的主持策划是给活动增光添彩,达到画龙点睛效果的。村里为了纪念这次活动,特意聘请专业刻碟人员全程录制直播保存,十多年过去了,重新再观看欣赏影像,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昨天。
社会人,只要关注凤凰县教育,都可能知道石老师,凤凰县电视台,各种新闻媒体都有他的身影和事迹报道,以下是摘抄记者采访他的部分文字片段实录,因涉及太多专业性的东西,我作为一个外行旁观读者的态度分享事迹,让我谈,肯定是谈不好的。
记者问道: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任职校长的?刚开始做校长时,有些什么样的期待?
石老师答:我是从2008年开始当校长的,中间到州、县教育局跟班学习两年,真正在学校当校长是11年。刚做校长时我的期待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师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校长和教育一起成长。我相信只要“三个成长”长久持续,终究会达到教育的理想彼岸。
记者再问:任职校长后,您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您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什么?
答:我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待的有机构成,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
我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现在,但一刻也不会放弃对学生们未来的思考。关注现在,就是让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思考未来,就是不急功近利,要夯实基础、培养素质,让孩子可持续发展,为将来奠基。换句话说就是“教学生一时,想学生一世”。归根结底,教育是从“人”出发,过程是让“人成为人”,最终回归到“人”。因为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最终是培养完整的人。
校训:厚德、立志、尚科学、观天下(简称箭小“十字”校训)。新校训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着手,是让“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确立的。箭小“十字”校训是箭小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校风:勤奋  文明  健康  博见
教风:博学  善导  和谐  乐学
学风:好学  乐学  博学  多思
作为一校之长,石老师心胸是宽广的,学识和眼光是渊博长远。跟所有的教育人态度一样,心怀大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物质的东西给再多,吃再多只能缓解一时的饥饿,而精神的力量只要一点点就是勉励终生,这种力量无形且铿锵有力,石老师给予的精神层面的鼓励太多,感恩我的微信朋友圈里面有他,作为师者,共享的文字、文章、图片都是纯干货,满满正能量,亦师亦友这样的感觉是妙不可言的。石老师有几个习惯我是了解的,早晨跑步和徒步行走,锻炼身体,不论天气怎样,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出差外地,雷打不动的几十年如一日。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最大的福气,在他所带领的县箭道坪小学体育推广宣传实践如火如荼,箭小一支小学生足球队早已扬名三湘四水。阅读写作是他每日必做的事情,名人名言,名家名著,专业书刊,书房堆的满满当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说:阅读能使人思想清晰,思维敏捷,不断阅读,不停吸收新知识是作为师者要做的,教书育人要与新时代同步并进。年末接近凌晨钟声敲响,石老师都会在朋友圈发布一篇总结一年的文字,盘点旧年,迎接新岁。从锻炼身体,阅读修心,积善成德,磨砺以须大篇幅总结,使得他朋友圈的网友佩服和受益。
结缘知道各种公众号纯文学平台也是因为石老师,他在朋友圈推送一篇箭道坪小学龙君生老师的文章《挡将》,读文龙老师的文字心灵被暖流穿过一样,叙述真实,从小就有过经历,站在村头遥望晚归的身影,历历在目,非常振奋人心,几乎热血沸腾,非常有共鸣。好的文字,优秀的文章力量是无限的。感慨之余,觉得应该把这些年丢掉的文字拾回,依葫芦画瓢洋洋晒晒写了毕业10年后的第一篇文章《乡愁随笔》。是的,感谢石老师,让我重拾文字,滋养心灵。
文章写到这里,还是感觉有许多东西要写,只怨我才疏学浅,已无从下笔。
作为师者,石老师是完全够格的,站在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奖舞台上,他写道:重返基层,情注苗岭,只因不忘初心。全国优秀,殊荣很大,我的贡献却很小,这大与小之间形成的落差,我将用余生补上。
作者简介:龙云华,湖南省凤凰县人,苗族,一个来自贫苦落后的苗岭村寨,80后,热爱文学,钟爱阅读,喜好记录文字,用心感受生活的乡野村夫。
责任编辑:寂  石
 排版编辑:丁  村

公   告

  《中国乡土文学》纸质期刊由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乡土文学社主办,《今古传奇》编辑部编辑排版制作,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投稿邮箱359880941@qq.com。欲上刊者,请主动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

本刊滚筒式运营,已成功编辑出版4期,第5期组稿完毕,已交《今古传奇》编辑部排版制作。第6期开始组稿。

本刊为季刊,每本定价60元,全年240元,上刊须订阅全年杂志。

乡土文学社

2021年5月7日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散文组长 施静云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