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男孩一定要穿名牌鞋?爸妈警惕:别让“棘轮效应”毁了娃

文/诺妈

“不就几块钱的东西,孩子喜欢就给他买嘛!就是贵,也得给孩子买,宁可自己省吃俭用!”婆婆拉过哭哭啼啼的儿子,一边唠叨着,一边奔小卖部去了。刚刚还一脸哭腔的孩子,这会就欢天喜地跟着奶奶买他看中的玩具去了,虽然类似的玩具家里已经一大堆,但在孩子的心中,买玩具,永远都不嫌多!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成千上万的家庭中,或许你的孩子也刚刚经历了一阵“过山车”,或许你的心理也刚刚经历一番挣扎:一个自己有能力买给孩子的玩具,是为了让孩子懂得节制故意不答应?还是给孩子一份好心情,让他体验一番满足的快乐?

男孩的消费观怎么树立?或许当你了解完“棘轮效应”后,会有一番自己的思量。

一、名牌鞋,买or不买?

所谓的“棘轮效应”,其实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种消费效应,说是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后,容易向上走,却很难往下调。尤其是在短期内,这种习惯消费的依赖性很大,难做调节。

他只是个孩子啊?哪里的什么消费观?!但,生活中的实例却告诉我们:孩子也一样!

与朋友见面聊天,她跟我讲了一个发生在她同事儿子身上的事,其表现,令人诧异。

小男孩挺小,才五岁,刚上幼儿园中班。这学期,父母花了不少力气,刚刚把他换到了目前被大家公认的高星级幼儿园。头几天,孩子上学还挺开心的,没多久,妈妈却发现孩子开始跟她谈条件:想要一双“毛毛虫鞋”,才愿意去上幼儿园!理由是班里好多小朋友都穿着,他也想要一双。

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环境,这位妈妈觉得也没什么,于是在网上淘了一双,几天后,孩子穿着鞋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去了。可是这种高兴劲还没有持续两天,孩子再也不肯穿上这双鞋,怎么哄都没有用,最后在妈妈的不断启发询问下,事情渐渐还原出一个轮廓:原来在孩子班级里也有小圈子,有毛毛虫鞋的孩子平时都会凑一块。这个小男孩正兴冲冲穿着新鞋子想找朋友玩时,第二天就被眼尖的小朋友发现“新大陆”:你穿得不是正宗名牌,你穿的是冒牌的鞋子!

孩子的自尊心一下子受了打击,怎么也不肯穿这双仿牌的毛毛虫鞋了。

这个实例,其实折射出很多现实问题,所以令人惊诧与深思。且不说孩子之间的攀比风气,说说孩子的消费观吧。这个小男孩,如果当他拥有了人生第一双正牌的“毛毛虫”鞋之后,在他穿鞋的问题上,他只会往正牌看齐,往大牌看齐,再让他心甘情愿去接受普通的鞋子,会成为一个让他难以接受的现实。而小男孩那些穿着正牌“毛毛虫”鞋的幼儿园小伙伴们呢?毫无疑问,他们已经接受了生活中的名牌标签,在他们的字典里,只会去比较“这个名牌”与“那个名牌”谁更好?

孩子消费观,就像“棘轮效应”中的现象,不断膨胀,不断往上走。我们再回到该不该为孩子买玩具这个事情上,其实也是一样,孩子的购买欲也一如“棘轮”效应中的描述,玩具越买越多,越买越好。

二、不就是一双筷子,有什么大不了?

很多时候,作为家长,当我们不忍孩子巴巴的眼神,于是爽快掏出腰包购买,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另一方面也在给自己找借口:他还是个孩子,等到他长大以后,当他自己赚过钱,懂得了生活不易,他会改变自己的消费观,不会养成大手大脚花钱习惯的。

但是人的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无底洞,他能够吞噬一个人最初的理想。举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吧。

在周朝,那个穷奢极欲的纣王,便是一个很典型的反面例子。我们后人在讨伐纣王荒淫无度的生活时,其实很难想象,在登位之初,他却是一位天下人心中精明的国君,大伙儿都期盼着能在他的治理下,周朝的江山坚如磐石。

好习惯养成不容易,坏习惯一试便难改!当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并非常高兴地使用后,这个行为习惯,从此开启纣王高消费的生活状态。果然,仅仅五年,纣王恣意骄奢,断送了商朝绵延500年的江山。

纣王有这样的后果,其实有一个人早看在眼里,早对他有过断论,那就是纣王的叔父——箕子。当箕子看到拿象牙筷子兴高采烈用餐的纣王时,第一时间,他提出了劝阻,希望纣王能够收藏起来。

区区一双筷子,能有什么?纣王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都认为这是一件再小不过的平常事。

只有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大臣相询,箕子回答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

就像大坝决堤,始于小口。人的欲念一被打开,消费值陡然增高,当人习惯了在那样的生活状态,再让他逆转回到初衷,成为大难题。

孩子也一样,当他习惯了名牌傍身,习惯了想买就买,再收手,不但难以让他体谅父母的苦心,他还会抱怨父母的狠心,甚至让他逃避于现实的真实状态,拒绝去懂得生活的不容易。

三、去标签,重内容

一个孩子的消费观是怎么形成的?我觉得很大原因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我记得第一次,当我的儿子拒绝穿一件灰色的衣服,理由是“不好看!”我就发现,原来他的审美观受到了奶奶的影响。婆婆喜欢给儿子穿一些颜色艳丽的衣服,每一次给他穿,都会忍不住念叨:这件衣服好看,那件衣服不好看……

什么是好看?什么是不好看?由此,在一个两三岁孩子的心理开始有了衡量,他在成人的价值观下,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甄选。同样,我们作为父母,每一次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也会在无意识中,不由自主地去申明一些标签,比如“这件衣服是阿迪,很贵”,这个玩具是“乐高,咬合力比其他牌子好”等等,逐渐地,我们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消费观?

首先,父母要做到在生活中“去标签,重内容”,不强化名牌带来的效应,衣服够穿就好,玩具有玩就行,哪怕是买了一件昂贵的衣服,也不主动在孩子面前强调价值,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平常心,才能让他有坦然的心理面,面对未来的生活,宠辱不惊。

其次,当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开诚布公和孩子聊聊家里的经济实况,让孩子明白父母赚钱不是白来的,让孩子明白,这些钱需要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几次,儿子特别渴望,能够买下所有他想要的玩具。于是我和老公把家里生活开支一条一条举例给他听,然后问儿子:“如果我们把钱都买了玩具,那生活要用的钱哪里来?”儿子听完,眨眨眼睛,说了一句话:“那不好,把钱都买了玩具,我们就成流浪汉了!”流浪汉是我们灌输给他的,他最不愿意过的生活。

孩子的消费意识,就像大人的消费观:紧一紧,也就有了结余;松一松,倾家荡产。给男孩的消费意识上一根发条,能够对他未来规划自己的生活起到帮助作用。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早在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书《训俭示康》中,也强调了这个意识,告诫儿子切不可沾染纨绔之气,要保持简朴清廉的生活作风。古人智慧,今人依然有学习借鉴的效用,培养男孩正确的消费观,也是培养男孩一种生活能力!

(0)

相关推荐